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刍议

2017-06-28欧阳曼

神州·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数数学知识生活化

欧阳曼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况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的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是一节教学内容的课,不是同一名教师讲解,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这就取决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接受理解,枯燥和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转变成学生乐于接受、乐于理解的知识。首先应该考虑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恰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助于学生探究理解和掌握新知。

例如,最近,我们的学习进入了小数部分。关于小数在生活中会有许多涉及到的地方:如一袋方便面1.5元,一根雪糕0.5元……对于这部分小数加减法知识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逛超市。在这个虚拟的超市里,有许多同学喜欢的食物。学生可以选购。要求:算出自己的花销。在我设计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兴趣很浓厚,对小数加减的训练,还有的学生之间比较起来,谁比谁多花了多少?看着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知道这节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内容与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点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

例如,30名同学去春游,在河边准备坐船,每条小船只坐7人,请问:需要几条船?学生之间进行激烈的讨论,在争论中学生明白了,在生活中遇到事情要多动脑。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如果能结合数学内容,尽可能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数学。

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现实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这些都是从学生实际入手,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不是数学课都是贴近生活,有一些生活情境使你自己去琢磨。在本学期学习的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知识。我想:怎样能让学生多练习,而不敢到乏味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教学环节:制作了几个大虫子卡片,这些卡片上的算式计算都有错误。告诉学生一课大树爷爷生病了,谁来帮助大树爷爷找害蟲。学生踊跃的行动起来,在一阵欢呼声中,练习很快就做完了。爱护树木的德育也渗透了,真是一举两得。

三、回归“生活天地”,提高数学应用技能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在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各类信息综合而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省用钱的道理,从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四、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了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列、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五、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不仅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把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让生活情境融入数学,在生活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致,是必然的。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数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失踪的小数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