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7-06-28金龙三
金龙三
摘要: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树立终身锻炼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同时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在很多程度上都会受到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高质量体育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针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对策探讨。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学成效的衡量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强化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加强体育锻炼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从而达到增强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高等教育中,体育教育不容忽视,作为学生在学校系统的学习体育知识的最后一个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更是担负起了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重任。然而,还是有很多学生在接受了多年的体育教育后依然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各阶段的体育教育衔接提出了问题,另一方面也对大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出了问题。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体育项目单一
大多数高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发展需求。大部门高校当前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在一开始时还是有比较强的体育锻炼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往往知识针对某一项体育运动,如果这些运动项目因为学校设施不健全的问题或者是学校并未开设与之相关的体育课程的原因导致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学生放弃锻炼。例如有的学生对足球、篮球这一类比较激烈的运动不太感兴趣,但是他们却比较喜欢网球、台球等;再例如很多女生虽然不太喜欢如乒乓球和排球一类比较枯燥的体育运动,但是对于瑜伽却有着非常高的学习热情[1]。然而学生的这些体育兴趣,很多高校都无法满足,高校体育教学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进行创新,依然是开设一些传统的项目,最终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消退。
(二)体育课程结构失调
近些年来,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课程建设上,大大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现阶段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课堂教学虽然得到了重视,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往往却被忽视了。这种现象是体育课程结构失调的一种表现,显然会对高校体育全面实现教育目标造成不利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观念较为淡薄,没有开展足够的群体体育活动,加之学生自主活动能力缺乏。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以全体学生为目标,然而,很多高校在对全校体育教育工作进行计划部署时,对于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开展却没有作计划或计划工作不到位,在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缺乏有理的组织和领导,最终毫无成果,只能放任自流。
(三)体育教学方法落后
很多高校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仍然过于传统,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得到激发。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和活动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体育是一门必修课程的原因而不得不参与,其目的只是为了能够顺利通过期末体育考试拿到学分。这些原因造成了多数学生除了参与体育课必要的锻炼以外,对于其他的体育活动都缺乏兴趣,更不可能主动积极的去参与。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一)增加体育教学课程内容
我国体育教学中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材内容重复率过高,其中很多内容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都在学习,重复练习太多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中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些不符合当代大学生兴趣特征以及健身适用性较差的体育项目练习,这些项目对于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难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自然也很难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这就需要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例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设一些符合他们兴趣的瑜伽、健美操、网球、攀岩、轮滑等的休闲体育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优化体育课程结构
高校体育与人为本的理念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室,所有的空间场所都可以作为人本教育的因素。改善和增强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然而,一周一节课时的体育课程安排并不能满足人均一天一小时的锻炼标准,更不可能实现增强体质的标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把体育教育外延到课外,并使其与课内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提高对课外体育的重视程度,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并将其纳入到体育课程的教学考核之中[2]。使其与课内体育教学形成一体化模式。与此同时,还要针对课外体育活动建立完善评价和激励制度,创造积极和谐的校园体育氛围。
(三)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先导,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素质才能满足学生的各项要求。当前阶段,大学生需求不断提升,教师终身学习的进程也必须加快。在学习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学习并掌握更多具有较高健身价值和较强普及型的新兴体育项目,把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准的体育教师队伍。其次还要改进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让他们能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结语:
总的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大动力也是来自于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主動积极的去参与体育锻炼。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质,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铮.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良性发展的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7.(05):103-104
[2]张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研究[J].运动,2017.(01):74-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