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的思考思维能力

2017-06-28刘俊雪

神州·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考思维能力

刘俊雪

摘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考;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把这个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我们展开的过程中去交流、探索和解决,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例如,教学“带分数乘除法”时,先出示一组算式,学生练完后说出计算法则,在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思考,就能正确地掌握计算方法。又如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小组讨论:能化成分数计算吗?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带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质疑、点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了学生的一般思维。

有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它不拘泥于常规,追求事物新颖的设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除用“做减法想加法”外,还允许鼓励学生用“破十法”或“凑十法”求差。如:12-5=?,算法一:因为7+5=12,所以12-5=7。算法2:12-5=2+(10-5)=7。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求异思维的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复习铺垫,教学新知,还是巩固练习,拓展运用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试题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除错误。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小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建立概念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发展了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在往返学校路上,通过“走一走”等建立起“千米”的实际长度的概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再如解答简单应用题时,根据问题找出所需的已知条件就是分析的过程,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所能解的问题就是综合的过程。解答复合应应用题时,分析、综合就较为复杂。先把复合应用题分解为几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进一步分析解每个简单应用题所需的已知条件,然后把已知条件成对的结合,连续地解答几个简单应用题,最后得到问题的答案。

要使学生主动地发展,要使学生主动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去,给他们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深化理解知识,掌握规律。例如,学生学习幾何初步知识,常常要运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与活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验、计算、联想、推理去发现新规律,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所以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公式的推导。例如,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时通过将梯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来的,其原理是通过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与新知的联系点,促成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得到新的认知。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向前推进。小学生的独立性很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的波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要大而空,也不要细而浅。因为二者都不易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提出问题:(学生看书例1)竖式是怎样计算的?想一想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为学习后面的例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我紧紧围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的知识重点设计问题。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针对教学重点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先通分,然后计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实践使我体会到这样提问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除了教材本身提供的条件以外,和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精心设计思考题,加强思维训练,不断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考思维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