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幼儿的权利我做对了吗
2017-06-28林婉清
林婉清
(晋江市青阳街道锦青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现代儿童观指出,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儿童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现实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必须尊重儿童的人格,维护儿童做人的尊严,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尊重儿童意见的原则,凡是涉及儿童本人的事,必须认真听取儿童的意见,任何大人都不要自作主张。
作为新教师,我带的是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常常出现各种矛盾。而我缺乏解决幼儿矛盾问题的经验,常常苦恼于幼儿的问题,于是我将问题的解决转到了我们班能力比较强的幼儿身上。小班第二学期幼儿对区角的常规都很熟悉了,有一次区角活动,孩子们都在热闹地进行区角游戏,突然我的身后——操作区传来了一阵一阵的哭闹声,还有几个孩子的吵闹声,我转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问题孩子”灿×在哭闹,我问了操作区的孩子发生了什么事,一幼儿告诉我:“老师,人都满了,他(灿×)还要硬挤进来,我们不让他进,他就哭了。”我了解这个孩子的性格,此刻他认定的事就是要做,他想进操作区,不让他进,他会哭喊得更厉害,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
当下我问了操作区的孩子,“你们有谁愿意让出位置让灿×玩吗?”所有的孩子都低着头,不敢抬头,生怕被老师点到名字。夹在中间,迫于无奈,于是我想出了对策,我指着能力比较强、乖巧懂事的雯×说:“雯×,你比较乖,让给灿×玩吧。”“可是,我也想玩,我先来的。”雯×的头低着,小声说。我试着和雯×沟通,希望她让出位置,就夸奖她说:“雯×是最懂事的孩子,老师最喜欢你了,请你让给灿×玩,好吗?”雯×过了一会儿站起来说:“好吧,灿×,我让给你玩吧。”灿×很高兴地玩起来了。雯×选择了较冷门的数学区玩数萝卜游戏,看起来情绪也很快就恢复了,似乎完全忘记了刚才那件事。
问题似乎圆满解决了,但这件事引发了我深层次的思考。在每次的区角活动开始前,我都跟幼儿强调先来先玩的原则。我心里清楚,雯×早就选好了区角,该退出来的是灿×,不是雯×。这让我想起了在孩子的游戏交往中,一旦出现需要协商和谦让的情景时,如果没有孩子主动提出谦让,而不得不有人做出“牺牲”的时候,我总是让雯×或是“听话”的孩子做出让步,好让事情得以解决,这样看来,我似乎把问题都处理好了,但长此以往,其他孩子会不会觉得这些“听话”的孩子就该谦让,而不懂得理解别人的需要、尊重别人的权利呢?灿×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是不是也是哭着让老师帮他解决问题,老师再以同样的方式处理呢?长此以往,班里的孩子对常规也会漠视,认为只要“会哭的孩子有奶喝”是真理。
这件事的发生,让我联想到日常教学中的种种,也在思考着我处理事件的正确与否。记得一次课间活动,几名调皮的孩子把班级的玩具弄得乱七八糟,我上前提醒这些幼儿赶紧把玩具收拾好送回家。等到上课时间到了,玩具还散落在地上,我有些生气了,用严肃的话说:“这些玩具是谁扔的,赶紧送回家,玩具宝宝要伤心了。”调皮的孩子没听见,跟旁边的孩子在说话,我用铃鼓敲了下桌子,还是没人上来捡。于是我叫了雯×和一些“听话”的孩子上前来捡,便开始了活动。事后,雯×小声地,笑眯眯地来问我:“老师,您怎么总是叫我呀?”我惊愕,不知所措,原来在孩子的心里,我是这样的呀。当即我敷衍了过去,“因为你是最棒的呀!”但事后我独自思考了许久。是呀,每次有矛盾出现而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时候,我总是利用这些“听话”的孩子的善良,帮我解决了当前问题,似乎圆满解决,但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听话”的孩子的感受,我这么做到底合适吗?我这样做不就是“欺善怕恶”的代表吗?
作为新教师,为了尽快在幼儿面前树立威信,更好地管理班级,有时候我扮演成凶巴巴的老虎,脸上是严肃的表情,似乎这样更有威信,在处理问题上,我这样的解决方法看似是合理的,其实却是无理的。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指谦虚的礼让或退让,谦让是人本身自愿做出的决定。表面上,我尊重了幼儿的权利,让幼儿自由选择区角,自由选择玩具,按照意愿决定是否谦让,但每次的谦让总在我的威逼利诱之下成功。
通过这些事件,我明白了:尊重幼儿的权利,是要真正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的,不在威逼利诱下,不利用幼儿的善良,真正维护幼儿的合法权利。当班级幼儿有矛盾了,不能只是一味让那些“听话”的、乖巧的孩子做出谦讓,也要尊重他们的游戏权利,对于那些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孩子教师是要教他们学会遵守游戏规则,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要遵守游戏规则的,做错事了就要自己承担责任,而不是博取老师的同情,最后老师出面让别人帮他做。真正的教育,是教他怎么做,而不是帮他做。
参考文献:
[1]万会萍.幼儿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J].学习月刊,2007(12).
[2]殷冬梅,荆艳霞.幼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6(21).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