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融合,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2017-06-28黄志雄
黄志雄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篇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知识,如:吃饭、喝水、说话、走路,为其社会化打下基础。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玩伴,因此,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更大。
一、家庭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形态,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先导性
独生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所以第一个模仿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都会影响孩子。一个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父母是一个不合格的老师,今后到学校来矫正是相当困难的,一个没有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父母也不是好榜样,孩子已经形成的观念要想改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孩子见到父母随意破坏公物,或在超市里随便拿东西不付钱,那么他就会认为这样做是可以的,是对的,也必然会把这种恶习带入学校,增加学校教育的负担。我在教学中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处理起来相当棘手,既要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要让他认识到错误,杜绝下次再犯。因此,家长必须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
(二)感染性
家长的好恶取舍,常常决定子女的行为举止,因此,家长教育子女时,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比如:独生子女易跟父母顶嘴,或不肯承认错误,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脾气暴躁,经常为一些小事大声尖叫、砸东西。对待这些不妨进行冷处理,不理他,让他发泄。之后他会发现父母对他的行为很伤心,很生气(不用多说话,只用表情就够了),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安静下来,并且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
(三)权威性
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家长越有权威,教育的效果越深刻,尤其是独生子女。比如曾经有这样一个孩子,家长嘱咐他不要去河边玩,结果他不小心掉进河里,被人救上来之后,他第一句话说:“不要告诉我爸爸。”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孩子对父母从心底有一种敬畏,这种敬畏可以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父母要利用这种权威引导孩子的行为,使其成长为遵守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好孩子,这也为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打下基础。
(四)针对性
人们常说:“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在家庭里,孩子有安全感,各方面的表现会真实、全面。父母比其他人更深刻地了解孩子,因此更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二、正因为家庭教育有这些特性,所以不免出现许多不好的现象,造成孩子与社会脱节,很难融入社会,并且不能独立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一)性格孤僻,不爱交流
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安全过分担忧,再加上网络的发展,很小的孩子就会上网玩游戏,他们不再愿意花时间去外面交朋友。许多家长宁愿孩子待在家中,极少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因为怕影响孩子学习。对他们所交的朋友的条件要求很高,这也会导致孩子极少交友,逐渐变得不再与人交流,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
(二)遇事爱推卸责任
这也是当今许多孩子的通病,他们承担过错的能力较差,作业没写完是因为笔坏了,妈妈没有买;作业错了,埋怨爸爸妈妈没检查。总之,就不是他自己的错,这样的孩子不敢直面困难,并且不愿想办法解决。
(三)自私自利
有些孩子不愿与别人分享,别人好的东西理直气壮地拿过来据为己有,被家长与老师批评还会觉得很委屈,而不觉得自己有错。
(四)性格软弱胆小
一些独生子女,因为总是有一群大人从旁照顾,所以独立意识较差,事事依赖别人,什么也不敢做,而大人也总是小题大做,夸大后果,使得孩子什么都怕,什么也不敢尝试。
三、要想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单靠家庭教育显然不够,必须依靠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专门性、主导性、严密性、全面性、有效性、稳定性,这些特性决定它在教育中起主導作用
(一)它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通过老师和集体的力量,改掉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改变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它可以使孩子融入集体中,与同龄人做朋友,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沟通和协调能力,使孩子走向社会后更容易成功。
(三)增强解决困难的能力
孩子进入学校之后,离开家长的帮助,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不得不自己面对,自己解决,从而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
(四)正视自己
老师的适当引导,周围同学的评价会使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而不像以往在家庭中,家长总觉得自己孩子好,从而造成孩子的错觉,使其不能正视自己的优缺点。
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孩子的养成教育上是相辅相成的。家长一定要多学习,多了解,多研究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孩子进入学校后,老师也要对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做一下了解,并在今后的学校教育中加以完善。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