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原因和创新途径

2017-06-28姜汶青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空间思维集体主义审美能力

姜汶青

(江苏省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博爱小学)

摘 要:传统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新时期美术教学走向了新的阶段,要求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教学方面可从美术社团的创新建设以及学生的混龄学习入手。通过分析大量的教学实践,为新时期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思考和借鉴。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孩子如果没有兄弟姐妹”,就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验,就没有相互关爱、相互模仿的体验经验,就没有通力合作,集思广益,这不利于儿童集体意识的发展,于是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

关键词:美术社团;混龄学习;审美能力;空间思维;集体主义

一、影响美术学习兴趣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问题

美术课在大多数学校里每一星期只设立两节,课时也仅仅局限在40分钟,这对于为期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涯来说并不充分,课时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在美术课的学期安排接近尾声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本教科书没上完就结束的状况,甚至有的只上了一半或者三分之一,这显然对于色彩、图画和动手充满好奇的少年儿童而言,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兴趣爱好也就不能从足够的艺术熏陶中获得。美术课也往往安排在下午的最后时段,但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学习美术已经筋疲力尽,一整天的学业压力后,反而提不起精神用美术来放松自己,更不用说对美术教学的喜爱和兴趣了。

2.教师自身的问题

从一些学校的教师配比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存在着美术教师质量差参不齐的状况。参差不齐的师资队伍带来对课程体系不熟悉、对美术讲解不充分、对美学教育不入门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有美术相关方面的需求和疑惑也不能及时得到呼应和解决,对课堂参与热情也不高,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学校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上课内容的问题

传统美术课堂之所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内容的枯燥乏味,教师侧重于对教科书进行照本宣科的推进,机械式、教条式讨论书本理论,使得原本需要调动语言、视觉、听觉、触感、嗅觉等多重感官的美术课堂变成了单一的文字解读,学生失去了对美术有效的可知可感途径,课堂效果也大打折扣。进一步来说,失去兴趣作为支撑的教学更加剧了学生与美术实践的分离,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大大弱化,美术思维无法从必要的美术实践中感知和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和教学设置在此基础上有所进步但还是达不到有效调动学生美术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目的。常常是教师在每一章节课堂完成后,学生养成了随便一画完成任务的懒惰心态。一些设施设备条件要求较高的课堂演示如陶艺的制作、风筝图案上色的描绘、版画的雕刻等,就直接省掉这些环节,除去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有限之外,很多教学内容就是应付式地完成任务,设备设施严重落后,学生接触到的美术十分有限,当然兴趣也就无法提升。

4.社团、兴趣小组的建立不完备

现代化的美术教学需要建立兴趣小组,需要对混龄的学生进行分组,学校应当设立相关美术社团来吸引学生加入,让不同的少年儿童相互组合、互相交流,在学习美术知识、增长见识的同时,也收获友谊,培养感情。在美术社团的学习中一直存在着来自不同年级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一起学习,但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混龄学习中学生的相互学习、合作共赢,却没有进入深入系统科学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就在于发现混龄教育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于全人教育的积极意义;关注混龄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合作共赢美术素养全面提升的有益的方法、过程和评价;关注混龄学习的教育模式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另外,混龄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有效节约学校的各项资源,以免造成财力,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意义和创新途径

1.启发思维,增强审美

美术反映了元素之间不同的组合,达到审美体验和思维构建,艺术性十分明显。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数学中的几何尤其是空间立体几何,而美术可以与数学中的这一模块有机结合、很好配套,让创造性思维得以延展。创造性思维在美术课堂上体现在几何图形的组成元素、空间结构和位置关系这三者的创造和运用中,美术将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融合在一起,它不仅仅是图画的展现,还包含语料、文字、形状、图像、几何关系、空间结构、光影转化等诸多单元的综合性的学科。美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可以很好地体现在和小学同时期所进行的数学思维,尤其是数学中的几何知识的空间想象力,这对于他们进行数学思维的锻炼大有裨益。

审美能力也就是对美的认识,正如著名美学家和教育家朱光潜先生提及的,“美术教育是美学能力最好的培养体现”,处在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小学生,通过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美术课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能力就体现在这些方面,也牢牢地抓住了真、善、美的核心所在。

2.历史的经验与价值

回顾我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不难发现存在着很多美术社团,都对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甚至国家前途命运的改变起着独特而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那个时期大量的美术教学研究和美术发展轨迹研究,虽然这些大大小小的社团都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左右,但它们的存在具有显著而积极的美术史意义。这是因为在保守与革新的冲突间,美术社团充当了革新者的角色,以全新的艺术理念和美术主张为当时的中国美术界输入了新鲜血液,也积累了早期弥足珍贵的经验。

以史为鉴,现代美术教学的发展不妨借鉴当年的经验,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后美术发展进入崭新阶段的改革区,艺术领域也进入了“新常态”,如何培养未来美术事业的接班人,小学生对美术的态度和对美术能力的掌握尤其重要,小学美术社团能够为这一建设添砖加瓦,为打开新局面输入及时的新鲜血液。

3.混龄学习,培养集体主义

混龄学习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实践,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模式。学校和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混龄教育,也可以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采取如此方式。众所周知,合作是开启交流对话的有效方式,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美术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少年儿童多合作、会合作。教师可以播放一些闻名于世的美术作品的影音介绍,比如“最后的晚餐”“千里江山图”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一幅好的作品需要不同的人来共同完成,尤其是大作,合作才能成就佳作。学生的集体主义观也得到了增强。

混龄学习也能有效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让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积极风尚充满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师引导的油画教学,一幅油画是由几个男女搭配、年龄层次迥异的孩子们共同完成的,那么这幅画就一定会混合不同的绘画风格,教师要抓住类似的活动机会,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进一步合作,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小学美术社团的建设需要学校层面予以大力支持,混齡学习的方法值得推广,也需要不断丰富其内涵,不断进行实践。学校和教师应当及时补短板,并着力解决传统课堂中阻碍学生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的藩篱,让一切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源头充分涌动,让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小学生一生艺术素养的基石,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为“中国梦”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徐鹏.民国时期的美术社团“天马会”[J].兰台世界,2014(4):158.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空间思维集体主义审美能力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基于空间思维拓展的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基础教学创新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