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
2017-06-28杨作龙
杨作龙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松树镇中截堡小学)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开端,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这将会使得学生在数学的领域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问题的不断解决,而让自己的知识丰满,让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建;问题情境
一、小学数学课堂现状分析
小學数学知识点不多,主要是加减乘除的数学运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统计、位置与方向等知识的学习。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因为年龄还小,有好动的心理特征,清晰的逻辑能力还尚未形成,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学习不专注,容易捣乱课堂;不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思维;缺乏探索的思维等。
小学阶段是最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此时的他们不像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思维,会思考问题了,会对自己不懂的知识产生疑问。现在的课堂中,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多在课堂中提问,培养学生爱提问的习惯。但是,很多时候,在一节仅仅只有45分钟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有时候有些学生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与数学课本知识无关甚至不是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的问题,教师会用老师在上课或者是这个知识点我们还没那么快学到的理由,让学生暂缓疑问。其实教师这样子的做法虽然没有直接否定学生问题的提出,但是这无形中使学生觉得自己不应该随便在课堂提出疑问,不应该提与课堂知识无关的问题,老师没有及时的答疑解惑会让学生提问的兴趣、能力逐渐弱化甚至消失。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
不少教师都在推广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何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中越来越重要。在众多的方法中,课堂设疑和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极有效的方式。
1.课堂设疑
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设置提问与回答的教学环节。小学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15分钟让学生来自由提问、自由回答。这样一个环节可以高效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还未形成一定独立的思考能力,也不会有害怕提出被周围同学笑话的问题的心理负担,如果在小学阶段甚至是小学低、中段,学生还未培养形成一定的提问习惯,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是很难再培养的,因为到了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此时的心理较为复杂,平时是一种有了疑问但又不敢提出来的状态,还会害怕周围同学因为自己连一些简单的问题都不懂而笑话自己,会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问一直藏在心里。但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就在课堂中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会让学生从小形成爱提问,形成大胆提问的习惯。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提出任何问题,每个学生可以对每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当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进行评价与总结。如,学生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学习中,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多边形,并提出计算面积的问题,然后让全体学生共同思考如何计算面积。这时候,同学们都会各自思考,有的学生会切割图形,有的会将多边形补全成一个熟悉的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不同的思考方向就有不一样的解答过程,最终答案都一样,但学生的思维却拓展了不少。
2.让课堂走进生活
生活是教给我们知识最好的教师。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知识也应用于生活,可见,生活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让数学课堂走进生活,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验证,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是学习数学的本质,这是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如,在加减乘除的数字运算的学习中,如果只是课堂中的计算,难免过于单调,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帮助家里去买菜、买水果,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就会自己心中产生自己该付多少钱,会不会被骗的问题,进而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计算付多少钱,应该找回多少钱,避免上当受骗,同时还能增加生活技能,与人沟通的能力。再者,在自行车里的数学中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堂自由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是圆的而不是方的?踩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等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对生活中的自行车进行探究,还可以进行自行车轮子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实验。可以到自行车修理铺问修理师傅有关自行车的知识。让课堂走进生活,不仅仅可以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还能够让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的有效创建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中的提问与解答环节的设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数学课堂走进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更多途径去学习数学,可以在生活这个大环境去发现更多问题,提出更多问题,找到更多解决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张晓云.关于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6(3.)
[2]刘秋平.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16.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