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习品质提升教学质量
2017-06-28袁瑞如
袁瑞如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人民政府教育局)
摘 要: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结合学习品质的具体内容及教学实践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学习品質;教学活动;幼儿
2012年9月国家颁布并实施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简称《指南》)。重视《指南》所倡导的培养幼儿学习品质是落实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品质,有效开展高质量教学的关键。
一、广义的“学习品质”的提出及内涵
学习品质来源于英文单词“approach-to-learning”,国外学者卡根(Kagan)认为,其具体表现为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程度、独立性、想象和创造能力、抗挫折能力、坚持性和好奇心等。该词最早是由国内学者冯晓霞等人将“approach-to-learning”译为“学习品质”,指幼儿具有的那些用于支持其取得学习成功的因素。
关于“学习品质”的界定以美国华盛顿州《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的解释最具代表性。
二、《指南》中“学习品质”的内容及实践
《指南》在“说明”部分明确指出,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通过众多文献资料归纳所得,我们认为儿童的学习品质主要包括好奇心与兴趣、坚持与专注、想象与创造、反思与解释和主动性等。具体如下:
1.好奇心与兴趣
心理学上讲,好奇心和兴趣是个体学习知识的内在动机和动力。
记得有一次,老师像往常一样带孩子们到植物园给植物浇水。刚忙了一会儿,就听见媛媛大喊:“老师,有蜗牛!”“有蜗牛?”其他孩子听见媛媛的叫声,赶紧放下工具跑过去,围着一起观察。孩子们尖叫着,“这里有蜗牛!”“咦?我这里也有蜗牛!”孩子们都兴奋起来。在叽叽喳喳地谈论蜗牛。当时,任课老师很郁闷,但是,看到孩子们那么兴致勃勃,又不忍心打断他们。于是,任课老师取消了原定的活动计划,而把话题引到了“蜗牛”上,也凑耳问道:“咦!你们这么兴奋,发现了什么?”“蜗牛!!蜗牛!!”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蜗牛?你们在哪里发现的呢?”“泥土里!草地里!”就连平时腼腆的炜炜都激动地叫喊:“我看到真正的蜗牛了!”“蜗牛喜欢在怎样的环境生活呢?”说着,大家一起回到了活动室。老师让孩子们拿起自己的画笔把观察到的蜗牛表现出来。最后,看到孩子们的作品实在让人吃惊,不但大胆表现蜗牛的外形特征,而且周围的环境也是那么的丰富而真实。
2.坚持与专注
《指南》中五大领域目标及子领域具体内容的要求,如“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经常专注地阅读图书”、“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等等,在此前提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完成任务情况,观察幼儿的外显行为进行评价。
比如,自由区域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某一区域所待的时间,与某类材料互动的时间,可以从侧面反映该儿童对材料的专注度、感兴趣程度等等。
3.想象与创造力
想象与创造作为幼儿学习品质并不只是指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是教师需要考察幼儿是否能够充分利用想象和创造进行新的学习。例如,当小朋友之间因为想要玩同一个玩具而发生冲突时,是否会尝试运用想象与创造寻求解决办法,是哭、闹还是请求老师的帮忙,抑或是两人进行商量后共同分享玩具。
4.反思与解释
对于3-6岁幼儿来说,能够把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记起来,并且清楚地描述出来,便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无法脱离它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而独立存在,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显然,幼儿的学习更是离不开对过去生活经验的再利用,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拓展幼儿过去经验进行“树人育人”。
5.主动性
主动性与独立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幼儿面对任务的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则主动性强,反之,则弱,不过有时也需要根据任务的性质,比如幼儿喜欢的和不是非常喜欢但又必须去完成的任务,类似整理玩具之类的;二是,幼儿是否有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做计划,并且根据计划行动进行考察。根据幼儿的思路,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使每位幼儿获得成功感,相信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做出的选择,对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实践中的思考
1.“二化教学”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3-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特点来看,很多抽象的概念,如果不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幼儿是很难理解的。此外,幼儿天性是热情的、天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若能从幼儿熟知的生活出发,就更容易调动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高尔基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例如,节日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想象去准备节日活动以及需要招呼客人的晚餐。那么,幼儿可以通过回家跟家长讨论,获得过节需要准备的食材,无论是晚餐餐点还是制作过程都需要孩子们自行完成,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能锻炼孩子做计划的良好行为习惯。
2.“参与活动”促进幼儿学习品质
国外学者认为“幼儿参与”不仅有心理层面的含义,也有行为层面的含义。
例如,科学区活动“认识测量工具——天平秤”中,一开始在科学区投放两个层次的材料以供幼儿自由探索,第一层是相同物品比较轻重,如两本书、两块积木等;第二层次是不同物品比较轻重,如大塑料瓶与小玻璃瓶、铁和泡沫等。进区之后,幼儿在操作第一层材料时几乎没有问题,但是在进行第二层次材料时,大多数幼儿表现出这样一种定势:体积大的物品重,体积小的物品轻。有些幼儿到最后直接不用天平秤就在记录纸上开始记录哪个轻、哪个重。活动结束,随机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分析,最后让幼儿自己得出比较科学的概念:大的物品不一定重,小的物品也不一定轻,这跟物品的材料有关。在此过程中,主要是以幼儿动手操作—遭遇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学习,教师是以一个材料投放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的,认真去观察记录整个过程。
《指南》中的学习品质,将教育教学活动与生活、游戏紧密结合,让幼儿主动去观察、思考、尝试,去发现这世间的美好,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agan,S.L.Young Children and Creativity:Lessons from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OL].http:\\www\ells.edu.cn\actives\fayan\6.doc,2003.
[2]鄢超云.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学前教育研究,2009(4).
[3]庄甜甜,郭力平.对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学习品质”领域的分析研究[J].早期教育,2013(3).
[4]Judy R.Jablon and Michael Wilkinson,Using Engagement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Childrens Learning and Success,the Nath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2006.
[5]孟田.深入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2012年会李季湄教授专题讲座侧记[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