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017-06-28廖献军
廖献军
(湖南省安化县清塘铺镇完小)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数学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策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环境和空间,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从而促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数学教学
一、教师精心设计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一些操作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得的知识,三天后只能记住百分之十五,而靠视觉与触觉所得到的知识,三天后还能记住百分之四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拼拼摆摆,量量比比,折折剪剪”等活动来实现。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分别出示三组题,供全班同学分组探索讨论:(1)拿出三根小棒,在数位表上摆数,能摆出哪些是3的倍数的数吗?(2)用2根、4根、5根、7根小棒摆数,能不能摆出一個3的倍数的数?(3)15、18、19、201是3的倍数吗?把每个数各位上的数相加,和是3的倍数吗?你发现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这堂课,我并非直接给出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而是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讨论、猜测、交流、归纳整理,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从而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动脑的机会
数学学习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去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小学生喜欢思考,而且易于激发。科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具心裁、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把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扼杀在起始阶段,应当多设悬念,等一等,把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向学生真正提供动脑的机会。
例如,我校一位数学老师在教授简单分数大小比较时,讲到了两种形式:(1)如何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如5/6和4/6;(2)如何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呢?这位老师没有“及时”告诉学生“这个知识以后会学的。”也没有继续安排原定的练习,而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重复了一下这个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质疑,接着故设悬念:“你们能不能思考或讨论一下,2/3和5/6谁大,为什么?”顿时,学生七嘴八舌讨论起来:生1: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比出大小……生2:如果能把它们的分母变得相同也可以比大小……生3:如果能使它们的分子相同也可以比出大小……生4:我的方法是拿它们分别与1比,2/3比1少1/3,5/6比1少1/6,因为1/3大于1/6,所以2/3小于5/6……这些都说明老师“浪费”的几分钟为学生提供的是一次极好的思考机会。
三、引导交流,让学生多一些说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借助语言,语言促进思维。俗话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在课堂上,敢说的学生思维活跃,“不常规”意识强,喜欢进行异于他人的学习尝试。因此,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基本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有交流表达的机会,如,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说,主要说操作程序、思考过程以及发现,例如,教学9+3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想一想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计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9加3等于几呢?因为9和1组成10,把3分成1和2,9加上1等于10,10再加上2等于12,所以9加上3等干12。这样边操作边叙说,有助于学生形成计算方法,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说的机会,我认为“预习演讲”“重点、难点分组讨论”都是很有效的做法。每次新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预习,到第二天上课时,利用几分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碰到的问题,让全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重点、难点知识以小组讨论形式学习。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学生能说、会说的,教师不替代,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学生展示时,教师可以用点头、微笑、竖大拇指等方式给学生以信心,鼓励继续努力。
总之,教学中老师如果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多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地想、自主地做、自主地说,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
参考文献:
[1]蔡鹏.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J].快乐阅读,2013(9).
[2]郭丽荣.寓兴趣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J].才智,2012(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