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练习的设计
2017-06-28杨永滩
杨永滩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长风小学)
小学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定式,有自己的本质特征。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知特点是感性大于理性,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植入小学生的脑海,使其循序渐进地进行认知、思维、概括,教师就要通过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授课练习,让学生能够通过练习理解、巩固、深化认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理解和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正确掌握数学概念,学会概括数学概念,从而建构自我的系统化的数学认知体系。
一、设计与生活相关的练习
研究表明,学习或者练习内容如果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经历、阅历等相贴近,学生就会主动接纳。在上数学课时,学生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通过学习教师所讲授的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知识,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例如,教学“初步认识小数”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练习:小明要购买新学期用的学习用品,他列了一个清单,铅笔1.5元,练习本2.4元,铅笔盒12.58元。小华也列了一个清单,钢笔五元五角,练习本两元四角,鉛笔盒是十二元五角八分。教师让学生选出喜欢哪一种清单的表现方式,并相应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纷纷表示喜欢小明列的清单,教师顺势介绍小明清单中所列出的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的,并讲解了小数点的存在意义和作用。随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清单中学习用品的价格,并说出每一个数字代表的是元,是角,还是分。之后,教师总结小数具体的读法,小数点左边数字的读法,右边数字的读法,在元角分中,小数点右边哪个数字代表的是角,哪个数字代表的是分以及它们的位置排列顺序。通过导入练习的设计,使学生学会通过一个或者几个方面观察小数概念的本质特征,并把这种观察思维之后的经验提升为自己的数学认知,这样有了小数的概念,能为下一步的学习积累经验和打下基础。
二、设计体现主体的练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设计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数学问题的探究者、发现者、解决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正确理解概念、辨析概念。例如,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通过创设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性和探究性的练习,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先调动自己已有的概念积累——100以内数的知识,以知识迁移的形式主动探究上百上千的数。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这个练习,首先从100以上开始探究数字的延伸,尤其是到整百、整千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其关注点在于数字的写法、读法,百以内、千以内0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代表的意义,如何读。学生借助计数器,从动手到动口到动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获得概念,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从抽象到半抽象再到抽象,在自主探究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又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合作探究对梯形的认识,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动手来制作梯形,学生各备一张四边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长方形等纸片,教师给出的操作练习是:“每一个图形请只剪一刀,将它变成一个梯形,当你剪完之后,请告诉我你这样剪的原因。”学生认真剪裁,并说明了剪的理由,这一自主探究的过程也强化了学生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概念认知。
三、设计锻炼逻辑思维的练习
在小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需要教师不断设计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分析比较、整合经验、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认清概念的本质以及外延,从而理解概念。例如,教学“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时,教师设计了以下练习:
填空题:
(1)最小的质数_________;最小的合数是________。
(2)20以内3的倍数的有________。
(3)16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
判断题:
(1)12和15是互质数。( )
(2)整数可以分成质数和合数两部分。( )
(3)9÷1.5=6是整除。( )
(4)8和9是互质数,所以他们没有最大公约数。( )
选择题:
(1)15和25的最大公约数是( )
A.4 B.5 C.7
(2)把24分解质因数是( )
A.24=1×2×12 B.24=4×6 C.24=2×3×4
以上每一道题都是教师通过不同的练习角度,加上数学语言叙述的变换,以及有正有反的例子,来进行多形式的延伸训练,可以进一步深化“因数与倍数”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概念的内在含义和外在延伸。
总之,要让小学生接受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形成完整系统的概念体系,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枯燥呆板的抽象概念活化成不同的练习,让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从而促使小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从中学会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