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游戏 分享经验

2017-06-28张皎红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经验游戏幼儿

张皎红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如何追随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支持,是许多幼儿园教师的困惑。我们认为教师与幼儿分享游戏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支持策略,是教师了解幼儿的平台、评估幼儿发展的方式、发现课程资源的机会。与幼儿一起分享经验可在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进行,本文着重介绍游戏回顾环节中与幼儿分享经验的一些方法。

一、表达快乐

我们倡导让经验分享成为幼儿游戏的延续,成为幼儿分享快乐的重要时刻。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组织方法,激发幼儿分享的愿望,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方法1:打电话

“叮铃铃,我的电话打给×××。今天你玩了什么?有没有高兴的事?”打电话的发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幼儿在打电话的情境中能主动交代人物和事件,教师可以进行追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打电话的应答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如“今天你是××(地点)的谁?”小班幼儿可回答:“今天我是娃娃家的妈妈。”“今天我是理发店的理发师。”对中大班幼儿,可要求他们加上描述事件的语句,比如,“今天我是拳击馆的拳击手,我赢了两次,得了两块奖牌。”“今天我是植趣园里的农民,我们收了玉米,进行了称重。”

方法2:开火车

请一组或一排幼儿轮流表述自己游戏中的高兴之事,这样短时间内可以有很多幼儿参与分享。至于每一次是哪一排哪一组来分享,可以用摇号、抽签等方式决定,给分享环节增加一份期待、一点趣味。

方法3:现场采访

幼儿轮流担任“小记者”,手持话筒进行现场采访,请同伴说说自己游戏中的高兴之事。刚开始可由教師担任“记者”,为幼儿示范。

我们发现幼儿表达的高兴之事范围很广,如有趣的游戏情节、新的游戏规则、合适的替代物、新工具的使用、解决了难题等。教师运用一些简单的游戏能在宝贵的分享时间里使幼儿快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延续游戏的快乐和精彩,也能在其中为推动游戏的发展寻找契机。

二、鼓励参与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游戏回顾环节采取集体分享的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解决幼儿在活动中的共性问题,让幼儿获得较大的信息量,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缺点是班级幼儿人数多,参与分享的机会少,而每个幼儿的兴趣、经验、学习特点不同,分享的内容并不是每个幼儿都有体验的,有些话题不能让幼儿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灵活选择分享的形式,尝试多种形式互补,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性。

方法1:分享桌(板)

回顾游戏时,教师可在座位旁放置一张小桌子,上面摆放一些游戏后需要分享的道具、作品等。分享桌上的材料可以由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选取,也可以由幼儿主动放置。如果活动室内没有多余的小桌子,也可用柜子、箱子、盘子来替代。幼儿在分享经验时可以直观呈现相应的材料。分享板上则可以张贴一些游戏中产生的平面作品,如美劳区的画作、益智区的操作卡等,也可以展示一些可悬挂的作品,如表演区的服装、发现区的记录单等。活动室内不用刻意准备分享板,现成的小黑板就可作为分享板,有轮子的小黑板最好,便于调整位置。

方法2:预约分享

游戏后分享经验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和幼儿约定每次游戏后集中分享3~4个游戏内容。想与大家分享经验的幼儿可以把道具或作品放在分享桌(板)上,并贴上数字编号,游戏后按预约顺序依次进行分享交流。教师在实施这种方式时可做阶段统计,关注预约幼儿的覆盖度,对于平时很少表达的幼儿,教师可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提示,鼓励他进行预约分享。

方法3:情境表演

一方面,这种方法可用来指导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当幼儿语言表达不清楚时,教师可以请有关人员通过表演再现活动中发生的问题,便于幼儿发现问题所在,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可以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表演区的成果,个人、集体的表演均可。

方法4:作品交流

幼儿在游戏中会产生许多作品,教师可在活动区开辟一个游戏作品展示台,让所有幼儿把自己得意的作品放上去。幼儿除了欣赏之外,还可以为喜欢的作品投票、点赞等。这样的分享方法面向全体幼儿,使能力弱的幼儿也有了展示作品的舞台,激发了幼儿再游戏的热情。

在这样的经验分享过程中,师幼能够直接感知游戏中的情境、材料,避免教师和幼儿纯粹用语言交流的现象,让分享的内容具体而充实,分享的语言生动而形象。

三、聚焦经验

幼儿是主动探索的个体,他们在游戏中会以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游戏分享要以幼儿游戏中的经验为切入点,不断帮助幼儿用已有经验建构新经验,将未知经验转化为已有经验,将个体经验推延至群体经验。

方法1:回顾计划

很多幼儿园在游戏前会让幼儿制定游戏计划,在游戏结束时,师幼一起来回顾、反思当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这个过程对于幼儿经验的建构很有必要。游戏前,教师会将幼儿的游戏计划书张贴在分享板上,这样可以使幼儿有意识地围绕计划去游戏,使幼儿更好地理解、运用图画、符号,同时也为后面的回顾交流提供依据。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通过回顾、反思,学会把计划、行动与结果联系在一起,加深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目标意识和学习习惯。幼儿有时会在计划书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游戏中修改的部分(见图1),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游戏经验。教师还要发挥群体的智慧,引导幼儿发现、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幼儿整理活动经验。

方法2:主题梳理

有些游戏内容与幼儿正在经历的主题活动相关,在该主题活动即将结束或游戏内容即将更换前,有必要对这一阶段的游戏进行集中梳理。如上海一所幼儿园在大班“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中,在游戏区域投放了一些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在班上大部分幼儿已经玩过跟“百家姓”这个子主题活动相关的游戏后,教师就利用游戏回顾环节开展了关于“百家姓”的经验分享(见下表)。

从表上我们可以发现,在主题活动梳理过程中,教师关注了该主题中幼儿游戏经验的完整性,引导幼儿分享,从而使幼儿真正理解主题的意义。

方法3:事件(人物、材料)追踪

幼儿的经验具有连续性。在游戏中,我们常常会以人、事、物为对象进行追踪观察,搜集真实、有益的典型个案。在游戏回顾环节,我们同样以人、事、物为对象进行追踪交流,关注一个事件的持续变化,一个幼儿游戏经验的积累,一种区域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等等。

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往往是零散的、个别的、未经筛选的,这就需要教师调动群体智慧,和幼儿一起筛选、取舍、梳理,分析共性的、有代表性的、具有突破性的问题,将有价值的个体经验推延至群体经验。必要时还要调动幼儿园、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持。

四、关注问题或困难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共商解决问题、困难的方法。这种分享注重幼儿对探索过程的体验和描述,不仅有助于幼儿自己总结经验,也让同伴在倾听过程中吸收新经验,对之后的游戏起到借鉴作用。

方法1:相互求助

幼儿可将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贴在求助板(见图2)上,寻求同伴解决。同伴如果有解决的办法,可在问题卡上贴上解决标记,并在游戏中协同解决。有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教师在游戏回顾时可以根据求助的内容,组织幼儿集体商议。这种方法可运用于中班下学期或大班。

方法2:共同约定

在游戏分享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今天你们在游戏中有没有碰到困难?该怎么解决呢?”如果幼儿提出的问题通过大家讨论得到了合理解答,就有可能为接下来的游戏提供新的内容、新的规则。这种基于问题的共同协商、约定有助于形成“再发现、再解决、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这样,不仅可使幼儿从以往的游戏经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而且可使游戏的主题向着幼儿向往的方向发展。

方法3:拓展思路

游戏回顾环节结束前,教师可以留下一些线索,以拓展幼儿的思路,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愿望。如提问“火锅店里用什么工具夹丸子最方便”“××用泡沫板做了射击馆的靶子,泡沫板还能做什么呢”,等等。线索的角度可以是本次游戏中获得的新发现、出现的新问题、提供的新材料、制定的新规则等。

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是幼儿游戏分享中有价值的内容,有利于生成符合幼儿需要且蕴含教师教育意图的活动。在相互交流、协商、约定的过程中,幼儿可真实地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止一种。当语言表达不清楚时,幼儿自然会萌发绘画、书写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倾听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及建议,学习分工与合作,也学习妥协与让步等,在问题情境中实现共同成长和发展。

总之,回顾游戏、分享经验蕴含着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能延续游戏的快乐和精彩,激发游戏的创意和兴趣,共商解決游戏问题和困惑的方法,等等。教师在分享中需要明确幼儿是分享的主体,内容的选择要贴合幼儿的经验,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哪种分享方法,也可根据情况将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从而让游戏的回顾环节有效推动游戏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经验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乐淘淘“先进”经验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乐淘淘“先进”经验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