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文好素材 多义任开掘

2017-06-28西江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庖丁庖丁解牛刀刃

西江

有些同学作文,往往苦于无素材而难以成文。其实,有一个比较有效的、能快速解决作文素材匮乏问题的好方法——择取、开掘课文素材。大家学过的有的课文只要稍稍转换一下角度,就能成为很好的作文素材。像课文《庖丁解牛》,我们完全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解读,从而变换出多种多样的作文素材。

譬如:

从“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的角度,可以谈了解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

从“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角度,可以谈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从“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角度,可以谈顺其自然规律,才能有所建树。

从“技经肯綮之未尝”的角度,可以谈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从“以无厚入有间”的角度,可以谈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从“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的角度,可以谈不莽撞,谨慎行事。

从“善刀而藏之”的角度,可以谈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从全文的角度,可以谈的就更多了:

——可以談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可以谈要热爱本职工作,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可以谈反复练习,积累经验,就可以熟能生巧。

——可以谈善于对小事的总结,可以悟出大道理,指导人生。

——可以谈做事要谨慎,做人要踏实,循序渐进,迈小步,不停步,稳步前进。

——可以谈为人处世,自信不可缺少。

…………

庖丁解牛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人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面对纷繁的事情,应先了解事物的规律,尽可能地避开种种矛盾冲突。当避免不了时,则要全神贯注,谨慎处理。在解决困难后,应及时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于这个社会。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通过反复实践,不断积累,我们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为什么一篇《庖丁解牛》会有如此之多的作文角度呢?这大概是因为此文寓意的丰富性,以及文中的概念与生活一 一对应所致吧。如:

①牛——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②刀——人的身心、精神。

③庖丁——生活在社会中的人。

④刀刃——人强健的身体、富有才华与智慧的心灵。

⑤更刀——人的身心受到伤害。

⑥有间——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⑦发于硎——锻炼与学习(包括从书本中学习和从实践中学习)。

⑧庖丁解牛——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成功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⑨天理、固然——问题本身的特点与规律。

⑩技经肯綮、大軱、族——问题的棘手之处,解决问题的障碍。

{11}如土委地——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12}善刀而藏之——呵护保全自己的身体与心灵。

{13}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人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也应当是一种艺术,应当有其自身的节奏与韵律。

{14}养生:人生活在社会中,应当认识并掌握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并顺应规律反复实践,从而成功解决各种问题,在复杂的社会中保全自己,游刃有余地养生。

…………

如此丰富的寓意,使得此文能够变换成各种各样的作文素材。

下面,我们看看,运用此文素材而作文的片段:

1.世界上的事情纷繁复杂,处理不当无形中会给人带来烦恼,如何摆脱烦恼,潇洒地处理好一切事情呢?就得像《庖丁解牛》一样,牛是复杂的,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地解牛了。世上的事情也是一样的,不管它多么复杂,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充分认识和掌握事情的内在规律,处理起问题来就游刃有余了。

(《消忧亦有方》)

2.都说人生复杂,于是,市面上有很多指导如何科学、艺术地生活的著作,但实际上被指导者看了以后,仍然还是觉得复杂,因为生活个案的变化实在太多了。

也有人觉得人生本来简单,认为人生复杂是想出来的,只要自己不复杂,思想中就没有那么多的负担;只要自己不复杂,旁人一般也是不屑于和简单的人去较劲的。但这几乎很快地被证明为是一种幻想,因为当前的社会本身就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了。

想到庖丁解牛。牛无疑也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掌握了牛的机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中国牛和美国牛,其机理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我们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自我的救赎》)

原文再现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

猜你喜欢

庖丁庖丁解牛刀刃
成熟的代价
对《庖丁解牛》一文几处细节的解读
牛的断想
黄昏
灶王爷秀逗记(八)
“庖丁”解小度
写小诗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阈下的“解牛之美”
从《庖丁解牛》看当代职业教育的技与道
阅读理解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