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鹰来了(大班)

2017-06-28吴海云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老鹰同伴小鸟

吴海云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基本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跑步时蹬地有力,有一定的节奏感,步幅较大,动作的协调性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快速启动及调控速度与方向的能力,发展幼儿的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老鹰捉小鸟”的情景,设计了四个游戏,每个游戏有不同的教育价值。第一个游戏,主要让幼儿学习躲闪跑;第二个游戏,让幼儿学习躲闪跑与追逐跑;第三个游戏,让幼儿学习在跑动中有意识地观察周围事物;第四个游戏,让幼儿学习在躲闪跑与追逐跑的过程中骤停。

考虑到追逐跑与躲闪跑的运动强度较大,教师采取了两种策略:首先,教师在组织时按“教师讲—幼儿玩—幼儿分享交流—幼儿再玩”这一动静结合的流程进行。其次,教师针对运动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控运动时间,以控制幼儿的运动量。

目标:

1.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躲闪跑,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以及对周围环境变化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

2.在快速奔跑中发展时间知觉与空间知觉。

准备:

1.蓝色球服和红色球服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游戏前幼儿自选球服穿在身上);30×30厘米的地垫8块(地垫的数量可因场地面积和幼儿人数而定);乐曲《日光海岸》和《小鸟的歌》。

2.幼儿熟悉音乐《小鸟的歌》,有听音乐自主表演小鸟飞翔与嬉戏的经验。

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做小鸟模仿操进行热身活动。

师:今天我们来玩“老鹰捉小鸟”的游戏,游戏前先做热身活动。下面我们一起扮演小鸟,边念儿歌边做“小鸟找虫吃”的模仿操。

动作一 “小鸟小鸟起得早”:两脚自然站立,两臂从胸前打开成斜上举。

动作二 “活动身体精神好”:摇摇脖子——前后左右动脖子(活动颈椎);动动肩——双手伸直,双肩(或单肩交替)由前向后繞(活动肩关节);转转腰——身体左右转动(活动腰部);抬抬腿——原地单脚高抬腿(活动髋关节);蹲一蹲——直立,蹲下(活动膝关节);踮一踮——上下踮脚(活动踝关节)。

动作三 “拍拍翅膀找虫吃”:两臂上下挥动,模仿小鸟飞,同时向前小步跑。

动作四 “前面找找,后面找找”:前后弓箭步压腿。

动作五 “左边看看,右边瞧瞧”:左右弓箭步压腿。

动作六 “找到虫子蹦蹦跳”:原地连续向上跳,并轻轻落地。

动作七 “开心吃虫哈哈笑”:两脚自然站立,两手交替轻轻拍肚子。

观察与指导要点:在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的同时观察幼儿。看到幼儿某些动作做得不够到位时,边示范边用语言提示,如当幼儿迈的弓箭步的步幅较小时,提示幼儿迈大些;当幼儿迈的步幅太大时,提示幼儿迈小些。

(分析:以“小鸟找虫吃”的情景自编一套热身操,让幼儿从上到下活动各关节及腿部韧带,为后面的追逐跑、躲闪跑做好生理上的准备,以避免造成身体损伤。)

二、基本部分

1.一只老鹰捉小鸟。

(1)讲解游戏玩法。

师:下面我们来玩“老鹰捉小鸟”的游戏,老师扮演老鹰,小朋友们扮演小鸟。当《小鸟的歌》音乐响起时,“小鸟”听着音乐自由玩耍。如果听到音乐中老鹰的叫声,“小鸟”就要赶紧逃。“小鸟”被“老鹰”捉住后原地站立不动,高举双手。“老鹰”追捕“小鸟”2~3分钟后停止游戏。

观察与指导要点:观察幼儿听到老鹰的叫声时能否作出反应。当老鹰的叫声播完,而幼儿还在扮演“小鸟”时,可大声喊“老鹰来了”,以提醒幼儿快逃。当个别“小鸟”被“老鹰”抓住后还在继续跑时,可提醒他遵守游戏规则——被“老鹰”捉住时不能再跑。如果看到幼儿在躲闪跑中为了躲避追逐而改变方向,应及时给予表扬。

(2)分享经验:你为什么没有被“老鹰”抓住?

幼儿可能分享的经验:听到老鹰的叫声赶紧跑;看到“老鹰”追来了赶紧跑,步子迈大;看到“老鹰”追得很近了,赶紧变方向跑。

2.多只老鹰捉小鸟。

(1)讲解游戏玩法。

师:小鸟们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躲避老鹰的办法。这个游戏好玩吗?如果老鹰多了,小鸟就会更危险,需要逃得更快。今天,有的小朋友穿红色的球衣,有的小朋友穿蓝色的球衣,你们商量一下,穿哪种颜色球衣的小朋友当“小鸟”,穿哪种颜色球衣的小朋友当“老鹰”。

教师再次强调游戏规则:当《小鸟的歌》音乐响起时,“小鸟”听着音乐自由玩耍。“老鹰”只有听到音乐中老鹰的叫声才能开始捉“小鸟”。“小鸟”被捉住后就在原地站立不动,高举双手。游戏进行2~3分钟后结束。

观察与指导要点: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明确自己的角色及行为,如“老鹰”是否在听到老鹰叫声后才开始捉“小鸟”,如果大部分幼儿不能遵守规则,则停止游戏,再次强调规则。观察幼儿快速启动奔跑的能力,提醒“老鹰”(追逐者)与“小鸟”(躲闪者)奔跑时速度要快、步幅要大、步频要快。现场提醒“小鸟”改变方向快速奔跑,出现拥挤现象时,指导“小鸟”跑向人少的地方。

(2)分享经验:“小鸟”怎样保护自己?“老鹰”怎样快速捉“小鸟”?

幼儿可能分享的经验:“小鸟”要边跑边看“老鹰”在哪里,以躲避“老鹰”;有的“小鸟”虽然很会跑,但如果几只“老鹰”一起围攻,就能很快捉住它。

(3)再次游戏,巩固与运用游戏经验。

幼儿分享经验后交换角色,再次游戏。教师提醒幼儿可运用已梳理出的经验进行游戏,也可以想出其他办法进行游戏。

3.小鸟救同伴。

(1)讲解游戏玩法。

师:“小鸟”们,“老鹰”抓走了你们的同伴,我们去想办法救他们吧。没有被“老鹰”捉走的“小鸟”可以跑到被捉住“小鸟”的跟前,用手拍一下“小鸟”,被拍到的“小鸟”获救后要赶紧跑。

师:穿哪种颜色球服的小朋友先来扮演“小鸟”?

(2)幼儿自定角色后,教师播放音乐《小鸟的歌》,游戏开始。

观察与指导要点:观察没有被捉住的“小鸟”是否有积极救同伴的意识。如果没有,用语言(××小朋友赶快跑去救××)提醒“小鸟”边跑边找机会救同伴。“救同伴”的游戏持续时间相对长些,要观察幼儿的运动量,如果幼儿呼吸比较急促,就示意其停止游戏。

(3)分享经验:“小鸟”是怎样救同伴的?被捉住的“小鸟”是怎样让同伴救你的?

幼儿可能分享的经验:一边跑一边看哪里有被捉住的“小鸟”,然后跑过去救他;被捉住的“小鸟”可招呼同伴救自己。

(4)再次游戏,巩固与运用游戏经验。

幼儿分享经验后交换角色,再次游戏。教师提醒幼儿可运用已梳理出的经验进行游戏,也可以想出其他办法进行游戏。

4.小鸟快躲藏。

(1)讲解游戏玩法。

师:“小鸟”们,你们在马上要被“老鹰”抓住时,最想怎样保护自己?(想躲进家里,想变成木头鸟……)场地上的地垫就是“小鸟”的“家”,“小鸟”被追捕时,看到“家”就可以马上躲进去。“老鹰”看到“小鸟”躲进了“家”,就不能再抓了,只能去捉其他“小鸟”。“小鸟”看到“老鹰”走了,就赶紧离开“家”去救同伴。

(2)幼儿自定角色后,教师播放音樂《小鸟的歌》,游戏开始。

观察与指导要点:观察“小鸟”在被追逐时能否灵活地躲进“家”里,及时提醒不知躲进“家”里的“小鸟”,观察“小鸟”躲进“家”里时“老鹰”是等候“小鸟”跑出来还是马上去捉其他“小鸟”,提醒在守候的“老鹰”迅速去抓其他“小鸟”;观察游戏玩法改变后幼儿的运动量。如果幼儿追逐的时间比较长,运动强度比较大,可根据实际情况终止游戏。

(3)分享经验:为什么有的“小鸟”不会被捉住?“小鸟”躲进了“家”,“老鹰”怎么办?

幼儿可能分享的经验:观察“老鹰”在哪里,如果看到“老鹰”追来了,就赶紧躲进“家”里;看到“小鸟”躲进了“家”里,“老鹰”就去捉其他“小鸟”。

(4)再次游戏,巩固与运用游戏经验。

幼儿分享经验后交换角色,再次游戏。教师提醒幼儿可运用已梳理出的经验进行游戏,也可以想出其他办法进行游戏。

(分析:四个情境相同、规则与玩法不同的游戏,难度层层递进,教师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梳理出了不同的运动经验,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积极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使得幼儿越玩越会玩,越玩越想玩。在第一个游戏中,梳理出了躲闪跑的方法(步子大、步频快,变换方向跑);在第二个游戏中,梳理出了有效躲避与机智追逐的办法(边跑边观察追逐的人,追逐者可一起围攻被追逐者);在第三个游戏中,梳理出了救人与被人救的办法(边跑边观察需要救的人,被救者可以求救);在第四个游戏中,梳理出了逃避的办法(眼看要被人捉住了,马上躲进“家”)。四个游戏对幼儿灵敏性、协调性、观察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在第一个游戏中,追逐者只有教师一个,幼儿被追逐的紧迫感不强;在第二个游戏中,追逐者与被追逐者人数各半,幼儿被追逐的紧迫感增强了,为了躲避他人追逐要快跑或变向跑;在第三个游戏中,幼儿不仅被追逐,还要观察周围情况努力营救同伴,对观察的要求提高了;在第四个游戏中,幼儿不仅要观察营救者,还要寻找帮助自己逃生的“家”,看到“家”后要骤停。)

三、结束部分

师:“老鹰”“小鸟”们,游戏结束了,相互拥抱一下吧。大家找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坐下来,一起做放松活动。

幼儿听着音乐《日光海岸》,跟随教师放松身体:拉伸腿部韧带(坐下,腿伸直,手触碰脚),拉伸大腿内部和腹股沟肌肉(坐下,屈膝,两脚底相对置于身体前方,尽可能把脚靠近腹股沟处,腿尽量靠近地面),拉伸臀部屈肌(两腿分开,一前一后,身体保持直立,用手按压大腿,同时臀部向前运动,直到臀前部和大腿上方有拉伸感)。

观察与指导要点:边带领幼儿做动作边用语言提示,当幼儿某些动作做得不够到位时,再次示范;指导幼儿听音乐做拉伸动作,使幼儿的情绪在舒缓的音乐声中逐渐平静下来。

(分析:幼儿边听舒缓的音乐边做拉伸动作,以使自己的情绪从兴奋逐渐趋向平静,有效地放松肌肉,使韧带更有弹性。)

猜你喜欢

老鹰同伴小鸟
老鹰捉小鸡
懒惰的老鹰
老鹰捉小鸡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