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摩苏尔,看IS垂死挣扎
2017-06-28莫闻初
本报赴伊拉克特约记者 莫闻初
“摩苏尔曾是天堂,如今支离破碎,摩苏尔也是坚强的母亲,她坚强的子女将会拯救她……”在“伊斯兰国”(IS)武装节节败退的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环球时报》记者听到当地人在吟诵这样的诗句。摩苏尔距首都巴格达约500公里,在阿拉伯语中“摩苏尔”有“连接点”的含义,历史上这座古城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中间站。该地邻近叙利亚、土耳其和伊朗,不仅战略位置重要,而且拥有油田和炼油设施。但从2014年6月开始,摩苏尔成为IS在伊拉克的最大据点,3年来,他们把平民百姓当成人肉盾牌,还肆意摧毁文物古迹。自去年10月开始,伊拉克政府军打响全面收复摩苏尔的总攻,目前正合围IS死守的西部老城。斋月临近结束时,《环球时报》记者再度来到这座历经磨难的城市,对比两年前走访该地的情形可以看出,摩苏尔人正热盼着最后的胜利和早日开始重建。
因战乱,麦子熟了也不敢割
从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出发,《环球时报》记者乘车一路向西。走了约30公里,就看到有库尔德人正重修3年前为阻止IS凌厉攻势而炸毁的桥梁。经过数个库尔德人的检查站和伊拉克政府军的检查站,记者终于进入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越靠近摩苏尔,路边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的房屋就越多。在摩苏尔东郊,装满小麦的卡车一辆接着一辆,有农民正和粮食收购员争论着收购价格。粮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受降水少的影响,粮食产量比往年低。有农民还抱怨说,持续不断的冲突导致农田被荒废,有的地方因为战乱,麦子熟了也没人敢去割。当地人还说,凡是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存放3个月的口粮,以备不时之需。
人口最盛时达到150万的摩苏尔位于底格里斯河畔,水草丰美,3000多年前就是重要的农产区,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进入20世纪后,摩苏尔周边地区探明有大量油田。海湾战争以来,摩苏尔还遭受过美英的轰炸。2014年6月10日,摩苏尔被“伊斯兰国”占据,其首领巴格达迪就藏匿在摩苏尔城内。摩苏尔俨然成为IS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指挥中枢。两年前,《环球时报》记者曾走访摩苏尔,据当地人讲,2011年,美军撤离摩苏尔后留下安全真空,支持萨达姆的部分武装和极端组织都渗透进去,使安全局势逐渐失控。2016年10月,伊拉克政府军重新展开对摩苏尔的收复战。今年1月伊拉克军队从IS手中夺回摩苏尔东部城区,2月开始向西部老城区进攻。
“本周日(25日),摩苏尔人多年来度过首个没有IS的开斋节。”路透社26日的报道中透露出一丝乐观。伊拉克总理阿巴迪22日也发表声明称:“随着我们英勇的部队更接近宣布取得最终胜利,我向开斋节致以最诚挚的祝贺。”采访期间,在摩苏尔东部城区的一家咖啡馆里,记者见到音乐爱好者哈立德,他和两名乐队成员正在紧张排练开斋节的节目。琴声时而轻快悠扬,时而听上去又有剑拔弩张之感。哈立德说:“音乐是摩苏尔人生活的一部分,但过去3年,摩苏尔城里听不到任何乐曲。IS禁止演奏、播放任何流行乐或古典乐,还设立纠察小队,如有不听号令的就要处死。”哈立德还说,他手中的乌德琴就是被禁之物。为避开IS耳目,哈立德和爱好音乐的伙伴像特工一样,偷偷在安全地点集合,演奏时还会派专人站岗放哨,一旦发现有人靠近,就立刻将乐器藏好。今年初,IS龟缩到西岸后,他们的生活才逐渐恢复正常。同样,IS来了以后,不让孩子们玩玩偶类的玩具,只能玩玩具手枪和冲锋枪,甚至怂恿青少年接受使用武器的训练。
“巴格达迪早就该死上千次”
从底格里斯河东岸通往摩苏尔西部老城的5座桥梁都被炸断,抵达西岸最快捷的办法是绕道城北的临时浮桥,但这座浮桥只有获得军方许可才能通行。从那里,半小时之内就可以抵达打击IS的最前线。《环球时报》记者来到河西岸后,几乎没看到什么平民百姓,路上尽是被烧得只剩骨架的油罐车和卡车。成片的房子倒在废墟之中。路边每隔50米就有一个士兵站岗,每个路口都堆砌着防御工事。每当有前线撤下来的战友回营,伊拉克士兵都会鸣枪致意。
伊拉克官方电视台报道说,目前老城中仍有5万多人处境艰难,缺少食品、水和药品。IS把这些百姓当成人肉盾牌,过去3周来,已有数百名试图逃走的居民被IS杀害,这也增加了伊拉克军队发起最后总攻的难度。在交火线的前沿,《环球时报》记者看到蹲坐在路边的一家四口,年迈的老奶奶抱着小孩子正掩面哭泣。一个小伙子说,他们刚从西岸逃出来,他提醒记者做好防护和隐蔽,因为IS狙击手在枪杀试图逃跑的平民。他的弟弟在逃跑时被子弹击中小腿,还有几个家人慌乱中又退回到交火区,现在生死未卜。
靠近摩苏尔老城的边缘地带,一个名叫侯赛因的小伙子讲述了两次从交火区出逃的经历。一个月前,他全家人第一次逃跑时,因为有人在黑暗中把包裹掉在地上,引起IS狙击手注意。枪声顿时大作,子弹击中他哥哥的肩膀,全家人被迫退了回去。侯赛因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这一个月时间里,IS的控制范围越来越小,并囤积粮食负隅顽抗。民众极度缺乏水和食物,只能高价从极端组织手中购买食物,一公斤面粉约7000第纳尔(合35元人民币)。侯赛因说:“我们只能吃野菜,煮成汤后给孩子们喝。”还未伤愈的哥哥最终决定留下,让其他人再次出逃。一直陪在侯赛因身边的什叶派民兵组织——人民动员部队的一位军官阿拉告诉记者,IS经常组织平民充当“人盾”。伊拉克政府军的空中打击力量往往通过地面情报和直升机监视报告来确定IS成员的位置。听到直升机的声音,就意味着一场空袭马上要来临。这时,IS会将平民拉出来当“人盾”,如果空中打击力量未能及时识别,就会造成无辜民众伤亡。
摩苏尔老城是IS在该市最后的落脚点。按照伊拉克军方的说法,IS21日炸毁了老城的地标性建筑——努里清真寺,这让摩苏尔人感到愤慨。2014年6月28日,巴格达迪就是在这座清真寺宣布建立“伊斯兰国”的。有关巴格达迪的信息比较混乱,有人告诉记者,他将摩苏尔的战场指挥权交给手下后藏匿在伊叙边境地带,还有人半开玩笑半解气地说:“他早就该死上千次了!”尽管俄罗斯方面最近表示已将巴格达迪炸死,但该说法未得到伊拉克方面的任何证实。据了解,约有数百名IS“战士”(且大部分为非伊拉克人)仍在摩苏尔人口密集的老城做垂死挣扎。
不想再看到“2.0版”的IS
目前,摩苏尔城区已收复90%以上,伊拉克政府军全面夺回这个“北方门户”似乎指日可待。摩苏尔人也开始着手重建。在摩苏尔东部城区,街头已重现车水马龙的场景,服装店、食杂店、水果蔬菜店里的货物琳琅满目。由于大多数人手头拮据,当地二手货交易市场的生意尤其火爆,电风扇、冷风机是民众的最爱。一度被迫关闭的摩苏尔大学重新开放,尽管校园里杂草丛生,到处是被焚毁的教学楼,但学生们的热情很高。为加紧教学进度,学校特别安排暑期补课。6月的伊拉克,白天达到40摄氏度的高温,但《环球时报》记者看到,教室里没有空调或电风扇。没有考卷和答题纸,学生就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来答题。在过去对摩苏尔开展为期8个月的进攻中,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一直为伊拉克军队提供空中和地面支持。不过,摩苏尔大学一位教授惋惜地告诉记者:“在打击IS的过程中,美军曾因情报不准,误炸了部分教学设施。”
3年来,从基础设施到生活方式,整个摩苏尔几乎都被摧毁。但当地人坚信,这座曾经饱受战乱之苦的城市,将再一次在烈火中得到重生。在埃尔比勒市,一家名为“明天电台”的主持人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电波为被困的摩苏尔民众送去一点慰藉,为此,他收到过IS成员发来的死亡威胁。“明天电台”成立于2015年3月,每晚6时至7时有节目与打来电话的摩苏尔人互动,一开始摩苏尔人怨声载道,责问打击IS的行动何时开始,随着收复之战的进展,人们已开始谈论教育、工资等问题了。
“在伊拉克,在军事上挫败IS只是一个起点。”正如美国和平研究所中东项目主任萨尔夯等学者26日在《华盛顿观察家报》撰文所说,美国支持“拯救摩苏尔军事行动”似乎即将获胜,但如果保持现状,伊拉克很快就将孵化出一个“2.0版”的IS。尼尼微省的部落首领告诉他们,IS不仅滥杀无辜,还在一些社区散布各种煽动教派仇恨的谣言。如果国际社会不共同努力,恐怖主义还会在当地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