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U对肾窦多囊病的诊断价值

2017-06-28冯军屏宋黎涛沈志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肾盏性病变囊性

冯军屏,宋黎涛,黄 松,沈志鹏,吴 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上海 200137)

CTU对肾窦多囊病的诊断价值

冯军屏,宋黎涛,黄 松,沈志鹏,吴 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上海 200137)

目的 探讨CTU对肾窦多囊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34例肾盂周围多发囊性病变患者的泌尿系统螺旋CT多期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影像表现为肾窦内多发无强化的囊性病灶,延迟期扫描病灶内未见对比剂,而周围肾盏及肾盂受压变形并见对比剂进入。MPR图像显示肾盂、肾盏受压变形情况,多方位显示病变及周围结构关系,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结论 CTU检查对肾窦多囊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CTU;肾窦多囊病;肾盂旁囊肿;肾盂周围囊肿

肾盂周围囊性病变,属肾脏囊肿性疾病的特殊类型,因起源即发病机制不同,影像表现不尽相同,本文将我院诊断的34例肾窦多囊病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34例肾窦多囊病患者的CTU资料,其中男8例,女26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40岁。临床表现为腰痛、腰部不适13例,其中伴有泌尿系结石7例,伴有泌尿系感染等。

1.2 检查方法

采用SIEMENS双源CT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200 mA,扫描层厚5 mm,矩阵512×512。扫描范围:包括两肾、输尿管及膀胱。所有病例(34例)都行CT平扫及增强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mg/ml)80 ml,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注射流率2.5 ml/s~4 ml/s,于注射后约25 s行动脉期扫描,60 s行静脉期扫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延迟期延时5~30 min扫描。将采集图像资料行相关图像后处理,多方位显示病变。

2 结 果

收集病例34例,其中17例病变为两侧,17例为病变为单侧,CT影像表现皆为平扫肾窦内囊性低密度影,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锐利,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测CT值在25 HU以下,病变于增强后扫描各期均未见强化,延迟排泄期可见病变包绕于肾盂周围,且与肾盂、肾盏互不相通,肾窦周围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病灶内无对比剂进入,而周边受压变形的肾盂及肾盏内见对比剂进入。MPR图像以不同方位及影像形式显示肾窦内囊性病变本身及周围情况。(图1~4)。

图1 平扫两侧肾门区可见多发囊性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较清。

图2 增强后,肾实质期囊性病变未见强化。

图3 分泌期可见肾盂肾盏对比剂充盈,肾门区囊性病变围绕肾盂。

图4 分泌期MPR清楚显示囊性病变与肾盂关系。

3 讨 论

肾窦多囊病系肾窦内多发性囊性病变,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常表现为多囊性呈丛状,病变张力低,生长围绕于肾盂、肾盏周边,致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病变可向下生长移行至输尿管上段。以往文献报道该病多为双侧受累,本组病例显示双侧与单侧病变发生率相同,这可能与本研究病例数量较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组病例影像表现为肾窦内多发密度均匀囊性低密度灶,边缘光滑,分布于肾盂周围,肾盂及相邻肾盏可受压变形,多普勒超声检查多表现为肾门区液性暗区,如果囊肿进入肾窦或位于肾窦深处时难于和肾盂积水鉴别,本组病例中,11例B超均诊断为肾积水,CT平扫也很难辨别清楚病灶与周边关系,所以CT平扫和超声检查可能会造成误诊,但CTU检查则可以明确诊断。因为病灶本身为盲囊状腔隙,与肾盂肾盏并不相通,增强扫描不强化,所以仅做CT增强动静脉期常规扫描,会因肾盂内还没有对比剂充盈而使其与囊肿无法辨别,因此泌尿系延迟分泌期扫描对本病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延迟后肾窦囊性病灶内无对比剂进入,而肾盂肾盏内有对比剂显示,从而产生明显对比,肾窦内囊性病变境界分明,加上MPR图像的显示,能使肾窦多发囊性病灶的形态与位置得到正确辨别,这对于泌尿外科医师对患者的诊治具有积极意义,很清楚的与肾积水进行鉴别,避免了误诊或过度诊疗的风险。

CTU即CT泌尿系造影有助于肾窦多囊病的鉴别诊断,目前临床上普遍接受的肾盂旁囊肿,其实包含肾盂周围囊肿及肾盂旁囊肿,两者不尽相同。Amis等学者[1]曾经提出相关概念,以病变起源不同将其区别命名,肾盂周围囊肿为起源于肾窦的囊肿,而肾盂旁囊肿是起源于肾窦外、侵入肾窦的囊肿,以此命名。简单讨论两者区别,肾盂旁囊肿常为单发性囊肿,肾实质或陈旧性含尿囊肿为其组织学来源,是肾实质内的含尿囊肿向肾窦内生长突出的结果[2]。肾盂周围囊肿多为小而多发,且外形常为不规则,它的起源仍未明确,很多研究表明其为淋巴源性的,是淋巴管扩张或梗阻所导致[3]。组织学上认为肾盂周围囊肿壁为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4],所以为了与肾盂旁囊肿相混淆,有了淋巴管扩张的提出,以取代肾盂周围囊肿[5]。笔者本文讨论的就是多发的肾盂周围囊肿,认为称其肾窦多囊病更符合该病本身及其引起的特殊影像学表现,且肾窦多囊病与肾盂旁囊肿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两者鉴别要点:肾盂旁囊肿常为单发且单侧发病,病灶以圆形或类圆形多见,张力较高,位于肾盂旁,可单向弧形压迫肾盂肾盏,体积较大者可引起肾盏积水等症状,病灶亦无强化,MPR图像可显示囊肿与周边关系密切;而肾窦多囊病常为多囊性病变且双侧发病,外形多不规则,呈多囊性,生长可包绕在肾盂肾盏周围,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病变可向输尿管上段移行。另外与常见肾门区囊性病变需鉴别的有肾盂源性囊肿(肾盏憩室),其特点为囊肿与肾盂或肾盏之间相通,囊内为尿液,CT平扫为肾实质内单发的类圆形囊状影,增强扫描囊肿可有对比剂充盈,与尿液形成液-液平面,延时扫描囊肿内对比剂的充盈及排空均较肾盂延迟,CT增强延时扫描是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6]。

随着CTU检查技术的应用,肾窦多囊病的检出率在逐渐增加,超声检查对此病容易产生误诊,而CTU检查可以明确显示肾窦多囊病,且能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因此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并能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1] Amis ES,Cronan JJ,Pfiste Rc,et al. Ultrasonic inaccuracies indiagnosing renal obstruction Urology,1982,19:101-105.

[2] Younathan Cm, Kaude JV. Renal Peripelvic lymphatic cysts (lymphangiomas) associated with generalized. Lymphangiomatosis[J].Urologic Radiology,1992,14:164.

[3] Murray kk, Melellan JL. Renal Peripelvic lymphangiectasia: apptaranceat ct[J]. Radiology,1991,180:455-456.

[4] Vela Navarette R, Robledo AG. Polycystic disease of renal sinu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Urology,1983,129:700-703.

[5] 郭蕾.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对肾盂旁囊肿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4):451-453.

[6] 全昌斌,张娅丽,敖国昆,等.肾盂旁囊肿的CT诊断及分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4):527-530.

本文编辑:李新刚

R445

B

ISSN.2095-8242.2017.020.3875.02

猜你喜欢

肾盏性病变囊性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结核性肾积水与非结核性肾积水的影像学差异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集合系统CT三维重建精准指导经皮肾镜手术目标肾盏选择和穿刺的临床研究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1~2 cm肾盏结石的疗效比较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