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2017-06-28吴莉华
吴莉华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500)
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吴莉华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500)
目的 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19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和SAS评分。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的77.97%高,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糖尿病;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不断上升,各种不良的生活饮食方式随即出现,过度肥胖以及高血压等均会引起糖尿病的发生[1]。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缺乏典型性且发病率高,时常出现低血糖等不良症状和多种严重并发症[2]。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抑郁。据研究证实,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抑郁,延缓并发症。基于此,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对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9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试验组患者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7.6±4.9)岁,平均病程(8.4±4.6)年。对照组患者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7.4±4.7)岁,平均病程(8.5±4.4)年。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1)心理护理:加强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深度沟通和交流,教给患者自己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配合急救,急救护理期间适时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2)健康宣教: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和自身体质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方案,使患者加强对糖尿病的认知和自身护理;(3)饮食干预:低钠低脂高纤维饮食,宜食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戒烟戒酒;(4)用药护理:督促患者养成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正确注射胰岛素;(5)运动干预:为患者量身定制合理的运动计划,督促患者定时定量,坚持每天饭后进行1小时的有氧运动,促进康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和SAS评分。
1.4 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病症基本消失,血糖水平接近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糖水平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均无明显改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结果进行评价,轻度焦虑:为50~5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重度焦虑:高于70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AS 9.0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临床护理效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的77.97%高,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n(%)]
2.2 SAS评分
试验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S评分(±s)
表2 两组SAS评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试验组6064.7±4.343.3±3.8*对照组5964.6±4.854.9±5.2
3 讨 论
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模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世界问题。由于患病群体的特殊性和患病年限普遍较长,长期的治疗使患者陷入负面情绪和消极治疗状态,引起以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和胰岛素发生拮抗,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康复[5]。目前,此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降糖药和使用胰岛素。但是仍然缺少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近年来许多专家提倡在临床治疗护理中给予优质护理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优质护理是医护人员借助各种途径和方法,给患者带来正能量,增加后续治疗的积极性的多种护理方式的结合[3]。本研究采用优质护理,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膳食护理和运动干预,极大地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此外,随着应用于糖尿病的新型运动疗法兴起,运动疗法成为发展趋势。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体力情况,进行有氧运动锻炼。在进行锻炼之前进行五分钟热身,随即进行快步走运动。运动疗法对于治疗糖尿病的原因是运动可以影响机体的糖代谢循环,而且经常运动的人发生糖尿病的几率较小。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何莲芬,樊玲玲,邓 怡,等.心理护理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2016,43(1):155-156.
[2] 安艳丽,苏 宁,焦 丽,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0(9):1388-1389.
[3] 刘彦君,宋晓菲,王爱红,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的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3):78-80.
本文编辑:吴 卫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20.38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