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与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的相关性研究
2017-06-28贾羽丰汤艳清
贾羽丰,,孙 涛,汤艳清*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辽宁 沈阳 110001;2.辽宁省肿瘤医院内一科,辽宁 沈阳 11004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与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的相关性研究
贾羽丰1,2,孙 涛2,汤艳清1*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辽宁 沈阳 110001;2.辽宁省肿瘤医院内一科,辽宁 沈阳 110042)
目的 既往研究表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然而,并没有研究证明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与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是否相关。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着化疗次数增加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及恶心呕吐的变化。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与恶心呕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应用4次EC方案辅助化疗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别于化疗前,化疗1次、2次、3次及4次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D-17)、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rating scale,SSRS)、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量表(Rhods Index of CINV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法分析术后辅助化疗后的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及恶心呕吐的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与恶心呕吐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后焦虑、抑郁评分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后1、2、3次焦虑、抑郁评分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次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后社会支持评分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后1、2、3次社会支持评分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次后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评分化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后1、2、3次恶心呕吐评分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次后恶心呕吐评分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恶心呕吐为因变量,以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及患者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恶心呕吐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与恶心呕吐呈负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着化疗次数增加焦虑、抑郁情绪加重,恶心呕吐加重,社会支持度升高。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均与化疗后恶心呕吐相关。其中,焦虑、抑郁为危险因素,即焦虑、抑郁情绪越重,越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社会支持为保护因素,即社会支持越高,越不容易发生恶心呕吐。
乳腺癌;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恶心呕吐
乳腺癌是引起全世界范围内女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4]。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心理问题对病人的生存品质有巨大的影响[5]。手术对患者的心理打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疗效不确定、治疗费用难以承担等因素均可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6-10]。
社会支持,即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从主客观方面对个体产生影响。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社会支持和抑郁心理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11-14]。社会支持不高,可作为焦虑以及抑郁出现的诱因[15],女性若没有很好的社会支持,在确诊乳腺癌之后,可能会有较高的死亡率[16]。科学的社会支持,能够引导患者积极地看待,而良好的干预措施,能够调节癌症病人的心理状态,改进生活品质[17]。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18],是化疗之后普遍的不良反应。抑郁、恐惧等心理,均可可刺激和诱导下丘脑或者是内分泌器官,对激素进行大量地分泌,并增加化疗不良反应[19-22]。然而,并没有研究证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对恶心呕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应用4次EC方案辅助化疗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2.94岁;汉族137例(94.5%);已婚者144例(99.3%);月收入低于5000的和5000~10000元分别为60例(42.4%)和68例(42.89%);付费方式采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86例(59.3%);无锻炼患者为65人(44.8%)。
1.2 方法
调查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D-17),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rating scale,SSRS),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干呕的量表(Rhods Index of CINV量表,INVR量表)。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①年龄:18~70岁;②女性,有病理学或者细胞学确诊为乳腺癌;③EC方案4次:第1天采用表柔比星≤90 mg/m2和环磷酰胺≤600 mg/m2,21天为1周期;止吐治疗:第1天采用化疗前注射用托烷司琼(尤明)5 mg静脉滴注,联合地塞米松12 mg静脉滴注,第2、3天继续使用地塞米松8 mg静脉滴注;④填写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②既往有精神病史或精神病者;③肠道梗阻,颅内压增高等原因导致的恶心呕吐;④药物、酒精、毒品依赖者;⑤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⑥调查前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⑦依从性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及恶心呕吐情况
2.1.1 焦虑状态的情况变化
患者化疗后较化疗前的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1、2、3次后焦虑评分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次后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焦虑得分比较(±s)
表1 焦虑得分比较(±s)
注:*与化疗前比较,P<0.05。
时间得分P化疗前19.03±4.96<0.001化疗1次后20.01±6.33化疗2次后19.63±5.38化疗3次后19.60±4.73化疗4次后 23.60±5.64*
2.1.2 抑郁状态的情况变化
患者化疗后较化疗前的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1、2、3次后抑郁评分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4次后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抑郁得分比较(±s)
表2 抑郁得分比较(±s)
注:*与化疗前比较,P<0.05。
时间得分P化疗前21.57±4.570.005化疗1次后22.49±4.97化疗2次后22.14±4.26化疗3次后21.97±4.44化疗4次后23.50±4.67*
2.1.3 社会支持的情况变化
患者化疗后较化疗前的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1、2、3次后社会支持评分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次后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社会支持得分比较(±s)
表3 社会支持得分比较(±s)
注:*与化疗前比较,P<0.05。
时间得分P化疗前39.98±4.47<0.001化疗1次后40.37±5.16化疗2次后40.69±4.81化疗3次后41.02±5.12化疗4次后42.51±4.42*
2.1.4 恶心呕吐的情况变化
患者化疗后较化疗前的恶心呕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1、2、3次后恶心呕吐评分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4次后恶心呕吐评分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恶心呕吐得分比较(±s)
表4 恶心呕吐得分比较(±s)
注:*与化疗前比较,P<0.05。
时间得分P化疗前21.71±3.730.006化疗1次后22.39±3.28化疗2次后22.57±2.94化疗3次后22.97±3.24化疗4次后23.01±3.50*
2.2 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对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
以恶心呕吐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为控制变量,以焦虑、抑郁、社会支持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5。研究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为危险性因素,而社会支持为保护性因素。
表5 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对恶心呕吐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n=145)
3 讨 论
研究表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对情绪有明显的影响。在辅助化疗过程中,患者因个人的心理因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周围人群的变化可出现紧张、烦躁、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甚至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进一步加剧患者的心理负担。
研究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和化疗次数相关。从统计学角度看,第4次化疗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第4次EC方案化疗后,焦虑、抑郁程度较化疗前更重。而有趣的是,患者无论是焦虑还是抑郁情绪,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多,均呈现出先加重,后减轻,再加重的趋势。因此,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其化疗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尤其是化疗后第4次的时间点。
既往尚无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化疗反应的关联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化疗次数相关。从统计学角度看,第4次化疗后的社会支持评分较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患者第4次EC方案化疗后,患者社会支持度明显升高。此外,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多,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可能原因如下:(1)随着化疗的进行,患者在社会群体中的关注度升高,其中包括亲人、朋友的关心与呵护。(2)在化疗的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人文关怀也是社会支持中重要的部分。因此,随着化疗的进行,患者与医护人员逐渐熟悉,社会支持也得到进一步提升。(3)患者本身在化疗的过程中,可能变得更加脆弱及敏感,更愿意接纳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消除了社会支持的屏障。
伴随着辅助化疗的进行,特别是到化疗的后期,一部分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会明显加剧。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化疗的进展,患者恶心呕吐评分逐渐增加,提示患者恶心呕吐逐渐加重。至化疗4次后恶心呕吐评分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随着化疗进行,恶心呕吐程度加重,化疗4次后,恶心呕吐程度明显加重。
综上,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化疗患者随着化疗次数增加焦虑、抑郁情绪加重,恶心呕吐加重,社会支持度升高,尤其是化疗第4次后。此外,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均与化疗后恶心呕吐相关。其中,焦虑、抑郁为危险因素,社会支持为保护因素。
[1] Jatoi L,Bandos H,Jeong JH,et al.Time-Varying Effects of Breast Cancer 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J Natl Cancer Inst,2016,108(1):1-8.
[2] Zardavas D,Piccart M.Neoadjuvant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Annu Rev Med,2015,66:31-48.
[3] 曾 倩,杨 孜,彭学鸣,等.2006~2008年中山地区乳腺疾病普查结果分析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61-1463.
[4] 陈万青,郑荣寿,曾红梅,等.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5,24(1):1-10.
[5] De Souza BF,Moraes JA,Inocenti A,et al.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taking chemotherapy:depression symptoms and treatment adherence.Rev Lat Am Enfermagem,2014,22(5):866-873.
[6] Denollet J,Strik JJ,Lousberg R,et al.Recognizing increased risk of depressive comorbidit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looking for 4 symptoms of anxiety-depression.Psychother Psychosom,2006,75(6):346-352.
[7] 戴 明,竺家琍,方麒林.286例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10,20(11):857-859.
[8] 魏桂荣.乳腺癌患者的焦虑状态分析[J].医学信息,2007,20(10):1849-1850.
[9] 刘景丽,邱 红,刘东伯,等.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循证与评价[J].2012,9(6):24-28.
[10] De Souza BF,Moraes JA,Inocenti A,et al.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taking chemotherapy:depression symptoms and treatment adherence.Rev Lat Am Enfermagem,2014,22(5):866-873.
[11] Lyon DE,Cohen R,Chen H,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cognitive performance to concurrent symptoms,cancer-and cancertreatment-related variables in women with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a 2-year longitudinal study. 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16,142(7):1461-1474.
[12] Hedayati E,Johnsson A,Alinaghizadeh H,et al. Cognitive,psychosocial,somatic and treatment factors predicting return to work afte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Scand J Caring Sci,2013,27(2):380-387.
[13] Queenan JA,Feldman-Stewart D,Brundage M,et al. Social suppor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after radiotherapy treatment.Eur J Cancer Care (Engl),2010,19(2):251-259.
[14] 胥刘秀,沈珊珊,何静静,等.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幸福感指数及社会支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6):473-478.
[15] Hill J,Holcombe C,Clark L,et al. Predictors of onse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he year after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Psychol Med,2011,41(7):1429-1436.
[16] Kroenke CH,Kubzansky LD,Schernhammer ES,et al. Social networks,social support,and survival afte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J Clin Oncol,2006,24(7):1105-1111.
[17] Eom CS,Shin DW,Kim SY,et al.Impact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n the mental health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patients: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multicenter survey in South Korea.Psychooncology,2013,22(6):1283-1290.
[18] Vanbockstael J,Coquan E,Gouerant S,et al.How to improve the 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The French NAVI study.Support Care Cancer,2016,24(3):1131-1138.
[19] 张海苗,张静平.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29):2645-2647.
[20] 钱国安,王维利,陈 艳,等.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0-282.
[21] De Vries AM,Forni V,Voellinger R,et al.Alexithymia in Cancer patients:review of the literature.Psychother Psychosom,2012,81(2):79-86.
[22] Di Mattei VE,Carnelli L, Carrara L,et al.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in Women With Gynecological Cancer:A Preliminary Single-Center Study Investigating Medical and 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Cancer Nurs,2016,39(6):E52-E59.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37.9
B
ISSN.2095-8242.2017.020.3813.03
汤艳清,E-mail:yanqingt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