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改革助推国有粮企转型发展的思考
2017-06-28沈大平
文/沈大平/
以供给侧改革助推国有粮企转型发展的思考
文/沈大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2017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笔者认为,作为承担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的基层国有购销企业,应当积极参与、主动融入供给侧改革,从而实现以改革助推企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国有购销企业在粮食供给侧改革中的定位
粮食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出发点是积极探索优质优价的粮食流通机制,优质就是满足城乡居民日益提升的中高端粮油消费需求,优价就是让种粮农民通过市场增加收入。作为承担粮食流通重要桥梁作用的国有购销企业,准确定位其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积极融入粮食供给侧改革的首要前提。
1.重要的沟通者。健康有序的粮食流通体系是现代粮食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个体系中,承担着收购原粮、储备原粮、销售原粮的国有购销企业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有效改善粮食市场供给,从传统的“有粮卖”向“有好粮卖”转变,但是由于粮食流通信息化相对滞后,消费市场与粮食生产形成不对称的现象。现在粮农种植什么品种,全靠种子经营单位的推销,或者是盲目跟风种植,忽视消费市场。在技术手段上,从收割、收购到储存,不能做到分类收购与储存,造成了优质粮“不优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上混装粮鱼目混珠、优质粮食短缺,不能形成高品质的市场供给。而国有购销企业的属性,决定了其与上游的种植环节、下游的加工环节,都有着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天然联系,因而在供给侧改革中,国有企业能很好地充当粮食生产、消费两大环节的桥梁和纽带,成为重要的沟通者。
2.重要的参与者。随着我国粮食流通市场的放开,粮食收储环节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央企、国企、民企甚至外资企业都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力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层国有购销企业仍然是粮食收储的主力军。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国有粮企收储的粮食占夏秋粮的比例高达85%以上,远远超过其他市场主体,这就决定了国有购销企业在粮食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他市场主体不能比拟的。离开了国有购销企业的有效参与,粮食供给侧改革就将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也难以完全达到有效改善粮食市场供给的根本目的。
3.重要的服务者。粮食供给侧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粮食市场供给,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粮食。国有购销企业既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农”服务者,也是供给侧改革中重要的服务者,首先是提供信息服务,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合适的市场信息,引导种植市场需求对路的优质品种。其次是仓储服务,将夏秋粮收购入库有效保管,既是职责,也是粮食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离开了完善的仓储保管,为市场提供优质原粮就无从谈起。再次是流通服务,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着向市场提供原粮、保障原粮市场供给的责任,现代化的粮食装卸设备为粮食运输流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二、国有购销企业参与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彰显主渠道作用。国家粮食局在《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四大目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是其中之一。作为承担粮食流通首要环节和重要桥梁作用的基层国有购销企业,积极参与和融入供给侧改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稳定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自身的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也将得到充分的彰显。
2.有利于粮食产业发展。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原粮的有效供给。一方面,国有购销企业在夏秋粮收购总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夏秋粮收购入库的任务;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相对于其他市场主体的仓储优势,也决定了其能为原粮再度进入流通环节,为各种类型的加工企业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完好的优质原粮,满足市场对优质原粮的需求。
3.有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尽管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已经过去十多年,但是相对于其他市场主体,现存的基层国有购销企业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机制僵化、人员老化、观念陈化,过分依赖托市收购等,既影响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主渠道作用的完全彰显和保障粮食安全作用的发挥。因此,笔者认为,基层国有购销企业应当积极参与、高度融入供给侧改革,为企业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三、国有购销企业参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1.体制创新是根本。体制创新,就是要优化企业运行架构。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人治”现象依然存在。以兴化为例,现有基层购销企业负责人绝大多数来源于原先的粮管所,年龄偏大,企业生存和发展片面依赖于其个人能力,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缺乏可持续性,更谈不上长远发展。因此,应该从根本上创新企业的管理体制,改变“人治”现象,积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
2.模式创新是关键。有了完善的管理体制,企业的发展模式就至关重要,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决定了企业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现在的基层国有购销企业对国家的粮食收购政策仍有着很大的依赖。离开了政策的支撑,企业的生存都将存在很大问题,更谈不上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国有购销企业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及早谋划企业发展模式,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积极通过向上下游环节延伸,构建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探索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队伍创新是保障。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持。因此,加快粮食企业队伍建设,不拘一格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道课题。
四、国有购销企业参与供给侧改革的方式与途径
1.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释放活力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在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连续数年托市收购、企业质态明显转优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二是要在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做文章。实行政企分离,厘清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形成有效制衡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三是要在队伍建设上动脑筋。建立国有企业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实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员选拔与薪酬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各类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2.强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市场的竞争是体系的竞争,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产业链条,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例如国际知名的“ABCD”四大粮商之所以发展迅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产业链全覆盖,从而实现企业各个环节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而基层国有粮企一般都是单一粮食存储,政策依赖性大,精深加工没技术,结构调整不敢贸然行动,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满足于当好“保管员、调度员”。但是应当看到的是,通过供给侧改革,实行全产业链发展,建立全新的经营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今后的粮食产业将形成播种、培植、收割、烘干、入库、储存、加工这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于基层企业要着眼于建立“基层粮库+新型粮食种植体(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大型集团”这样的经营发展体系,从单兵作战向体系作战转变,为自身发展提供体系保障。一是生产基地建设,积极采取合作、直营、订单等形式,有效把控优质粮源,争取参与市场的主动权;二是加强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粮食展销洽谈活动,采取代购代销、挂靠合作等方式,加大与下游用粮企业合作力度,努力构建属于企业自身的粮食流通“小市场”体系,降低市场风险;三是拉长发展链条,促进企业由单一收、储、出向收、储、存、加、销一体化发展转变,实现效益最大化。
3.转变仓储保管方式。为市场提供优质原粮,是基层国有仓储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基层粮库是粮食流通的关节点,粮食储存是粮食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笔者认为,当前粮食种植已经日渐趋向于高品质、大规模、集约化种植,收购粮食实行净粮入仓、分级分类储存成为基层粮库提供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这也是粮食供给侧改革对国有企业的要求。一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粮食入库品种混装的做法,按照市场需求,对优质品种实行分类专仓储存;二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采用四项技术等现代储粮手段,推行科学储粮、绿色储粮,确保在库粮食品质,使粮食最终形成完善的有效供给;三要提升管理水平,按照建设现代化粮库的要求,在仓储管理上下功夫,实现仓储管理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
4.重视粮食品牌建设。品牌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企业的名片,好的品牌可以为企业业务增值带来巨大作用,所以,粮食品牌建设同样构成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在粮食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粮食流通市场对优质粮源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在品牌建设上要下大功夫、做大文章。一要叫响国有仓储品牌。以兴化市为例,原有国有仓储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在原有加工企业拥有部分仓储的基础上,各类粮食合作社、粮食经纪人也通过自建、共建、联营等方式新建仓容参与收储市场,近年来民营仓储已近20万吨,预计这一规模将不断扩大。因此,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仓容规模大、仓储现代化程度高的优势,叫响国有仓储品牌,确保粮食购销仓储市场的主导权。二要唱响优质粮源品牌。要借助当前粮食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的特点,多措并举吸纳优质原粮入库,真正做到库中有好粮、企业不着慌,为企业发展赢得市场先机、赢得主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