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7-06-27林小红
林小红
摘要: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得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抽象笼统的数学教学。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尚存在一些弊端,如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过于追求形式化等,本文结合案例就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善于迎接挑战,他们想通过战胜挑战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积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时,教师出示34、55、120、3522、3540、7205、123540六个数,并提问:“我们怎样才能迅速地判断出这些数能否被2、5整除?”教师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回答:“我们把这些数分别除以2和5,看商是不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教师说:“方法是正确的,但你那样做迅速吗?”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一生回答:“我们可以合作啊,六个数,我们共有六组,每组一个数分别计算除以2和除以5,再汇总结果。”另一生说:“那考试时怎么办?我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找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判断肯定有个诀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肯定评价,并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研究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有很大的独立思考空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自己一步一步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内容也得以顺利开展。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让数学课堂摆脱了单纯的以教师讲授、板书为主的模式,借助多媒体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功能,可变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直观认知,让学生在直观中构建起知识。
首先,借助多媒体来呈现图片,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将主题图、故事、问题等以图片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时钟来引导学生认识时钟是生活中用于记录时间的工具,引导学生制作时钟后,通过图片呈现时钟,并以不同的颜色来标示时针、分针、秒针,让学生在直观中认识时钟。如在“角的认识”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的鲜艳色彩和优美图案,直接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因此在让学生观察实物感知角的形状时,出示一条色彩鲜艳的红领巾,让学生找出红领巾的三个角;出示钟表实物图,让学生找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夹角;出示一把漂亮的折扇图,让学生观察折扇打开时角的大小。图像显示模拟逼真,使学生产生数学美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学生对数学的感知首先是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开始的,同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直接经验和已有体验又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再现生活场景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进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而且可以使间接经验的学习由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在教室里设置“小小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现场购买物品,付钱和找钱,亲身体会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的实际用途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课后让学生到超市去观察商品的标价和进行实地购买,感受生活离不了人民币,并要求学生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小组汇报。
如在“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中,创设情境如下:学校有一片苹果园,长150米,宽60米,按照株距2米、行距3米种苹果树,一共可种多少棵?如每棵果树收苹果40千克,学校共收苹果多少千克?如每千克苹果卖6元,可为学校提供多少教学经费?教师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既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學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创设探究情境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因为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联系实际问题来创设合理的数学实验,以此来实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和实验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后,我引导学生用手中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学生操作后反馈:“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六分之一”,“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八分之一”,“我用圆折出了十二分之一”,“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十六分之一”……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折纸实验,创造了一个个分数: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学生的动手意识被激活,兴趣盎然,教学活动热闹而有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认识并了解了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
总之,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小志.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思考与实践[J].才智,2011 (13):170.
[2]翟金英.打造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4(92):85-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