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棒”可以更丰富
2017-06-27戴志清
戴志清
摘要: 拿破仑有句名言:“给我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征服世界。”激励在课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需要,結合有效的制度,熔铸出一种奋发向上的人格品质。所以为了让学生在激励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在激励中走向成功,从而变得出类拔萃,我们应该在课堂中积极运用激励手段。而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激励性语言的运用。
关键词:问卷调查;激励语言; 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在各种教学手段的辅助下,逐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有时候,为了实现德育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陷入说教的泥沼,学生听课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犹如一塘死水。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能鼓舞学生的士气,增强学生的信心,带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毫不吝啬地使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在此背景下,我运用一份问卷调查,
谈一谈我对课堂激励性语言运用的研究结果。
一、问卷调查表(节选其中几题)
5、通常您们班的同学会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吗?
A、大部分会 B、小部分会 C、都不会
6、当老师进行课堂提问时,通常您的反应是?
A、抢先回答
B、先听别人怎么回答
C、沉默,不发表任何意见
7、影响您课堂回答问题的外在因素?(可多选)
A、对该老师的好感程度
B、对该学科的好感程度
C、问题本身是否无聊、难易程度如何等
D、其他:____________(请注明)
11、在回答问题前,您会担心什么?(可多选)
A、因紧张而导致思绪混乱
B、被同学笑话
C、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D、老师针对自己的答案,追根问底
E、被别人说自己爱炫耀
F、语言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被别人误解
13、当您的回答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甚至遭到老师的批评,您还会举手吗?
A、会踊跃举手 B、会,但比以前少 C、不会
16、你喜欢老师怎样评价你?请分别举例你喜欢的和不是很喜欢的评价语。
二、结果反馈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62份,实收62份,问卷调查回收后对学生答题情况做如下总结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节选调查结果)的比例分析得出:
①第5题:学生的答案告诉我们,八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②第6题: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可能是害怕出错,这正好说明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心理特别敏感、自尊心特别强,他们首先把自己放在一个能保护好自己自尊、不受到伤害的前提下再来处事,不喜欢出头不愿意出头,认为回答问题就是出风头,特别是受到挫折后还会受到来自同学的嘲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问题;
③第7题: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与教师的教学素养息息相关;
④第11题:从学生的答案可看出,如果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能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信心,稳定学生的情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⑤第13题:说明学生被老师批评后,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心理上产生抵触
情绪以及怨气,如若教师不能及时重视这个问题,就有可能造成教育的失败;
⑥第16题:学生的答案总结如下:
喜欢的:上课认真;学习成绩好;不错嘛,同学们给他鼓掌;继续努力;解题思路不错;
厉害啊,我的哥;这个答案不错,挺有创意的;只有你可以了等等
不喜欢的:上课不专心;没心思读书;这么简单你也做错,上课是不是没有认真听;嗯,好,请坐;加油;可以,坐下;还可以;书里找答案,不完善等等
三、问题总结
从第16题学生的答案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评价语言要丰富,贴近学生心里需求;
2.评价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有针对性的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不宜过多、过夸,点评要精。
因此适时的、适合的激励性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日常的听课、校际教研以及课外的阅读学习,我认为激励性语言大致可分为:
1.口头语言激励。这是我们最经常使用的激励方法。
2.书面语言激励。这是口头激励的有效补充。
3.肢体语言激励。这是被激励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四、注意事项
激励性语言如今被很多老师广泛使用,通过激励性的语言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使用激励性语言时,应该注意几个事项:
1.激励学生必须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
2.激励学生必须到位,不同的学生激励的方式要不同。
3.激励学生必须注意使用频率,要及时而不做作。
五、总结
通过对激励性语言的探究与实践,我发现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不仅可以改变学生,也在悄悄地改变了教师,让教师真正地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如果我们所有教师都能积极、有效地使用激励性的语言,都能发自真情,讲究个性,留心语境,并能作适当升华,那么激励性语言就可以产生“良好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果”。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会变成“聚光灯”,照亮他们成长的道路。使学生在爱心与鼓励中不断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尹宏亮.如何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下旬,2013(10):127-127.
[2]徐水.浅谈激励性语言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 (3):230-2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