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探析

2017-06-27郝丽

神州·上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校

摘要:高校作为党外代表人士的聚集地,如何发挥其作用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树立“不就一个选人才”的理念,创新培养机制,完善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切实落实好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这既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要求,也是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

统战工作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高校统战工作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更好的服务社会,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4号),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京发[2012]7号)、《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北京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京教工[2013]3号)等文件的有关精神,各高校相继制定和出台的一个规范化、制度化、条例化的指导文件,以加大后备人选的培养工作力度,拓宽选人视野,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及理论培训,同时,注重选拔符合条件的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实职安排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指:中共各级组织、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常委会、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各级组织依照有关法规、制度和程序,遴选党外代表人士的正式人选和后备人选;对选定的正式人选和后备人选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安排实践锻炼,作出相应的政治和实职安排,营造有利于优秀党外代表人士脱颖而出、顺利成长的良好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实现培养选拔任用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最佳效益。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工作部署,按照规定和程序,党委统战部协同相关部门向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和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举荐党外优秀人才,推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向上级部门提出党外优秀人才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建议,在校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选任党外干部,安排党外干部及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实践锻炼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实现统一战线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本任务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从党外人士中培养选拔干部,开阔选人视野,可以为领导班子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实现优化配置和组合,增强班子的整体执政能力;发动广大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党外代表人士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以高质量的参政议政,为党委政府推动科学发展献计献策,更有效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

党外代表人士具有层次高、素质好,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特点,在本专业都具有较高的造诣和影响。大多是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同时,党外代表人士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政治参与意识和参政能力。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专长,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因此,工作中要特别注重根据其自身特点,为他们提供能够施展才华的平台,使自身专业素养得以发挥,进而与社会的发展相契合。

1.注重推出优秀的党外专家学者参加各级人大和政协工作。引导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行使权利和义务,发挥聪明才智,参政议政。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是统战部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他们不仅在高校内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而且在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中,在各级人大、政协和政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参政议政、资政建言的作用。党外代表人士作为信息联络员,提出分析深刻、对策性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被国务院或有关部门采纳,为中央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加强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在党外人士队伍建设中,坚持积极培养,重点关注,在政治安排上,不断充实和强化党外人士队伍的建设。

3.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安排干部。推荐、安排党外人士在全国各级部门挂职锻炼,推荐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政府特约工作人员、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专家等。

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目标要求

1.坚持正确原则。在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培养中坚决贯彻“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重要原则。坚持党委在此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2.程序科学民主。在选拔过程中遵循选任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和推荐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民主程序,体现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保证了培养、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

3.培养目的明确。培养选拔任用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目的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要求,是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服务,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服务。

按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目标,抓住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这一重要源头,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积极、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不断优化。

三、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1.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高有关职能部门对选拔培养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树立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新观念、新方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树立“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观念,注重考察其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要让培养对象在实践的磨练中逐步成长、成熟起来;要确立“统筹兼顾、立足长远”的方法,要根据统战工作长远发展的需要,逐步将优秀人才纳入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之中。

2.完善科学的选拔任用体系,创新党外人才的选拔方式。首先要明确选拔标准。其一是政治标准,即党外代表人士必须具备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把政治素质摆在选任、评价标准的首位。其二,党外代表人士还应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人格形象,较强的奉献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健全民主、公开、平等、竞争的选拔任用程序,实现选拔任用机制的创新。应进一步增加透明度,使选拔任用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置于广大群众参与和监督之下,用竞争的方法促进党外干部的培养和提高。强化党委有关职能部门以及院系党组织之间合作协调机制,此项工作的内容还会涉及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及相关院系党组织等,完善协调机制对于保障和提高此项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

3.注重培養机制创新。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是党的干部培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拔党外干部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党外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实施中注重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宏观管理,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4.完善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要充分考虑党外干部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推荐党外后备干部人选。要把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与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和培养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新产生的代表人物和领导骨干,把其中符合条件的纳入党外后备干部名单。要坚持备用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努力形成合理的结构和年龄梯次,以保证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连续性、稳定性。

5.落实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使用。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地把握尺度,保证各方面代表性人士脱颖而出。在推荐人选上,尽可能作对口安排,以利于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发挥和能力施展。

作者简介:郝丽,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统战部,副编审,研究领域:劳动经济学、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