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春花飞我家
2017-06-27曹骏驰
曹骏驰
引言
常有阅卷教师在“阅卷手记”中发出声声叹息:每年都有大量考生动不动就写“考试失利——心情郁闷——接受开导——走过拐角——重拾信心——快乐上路”这样心路历程的作文,几乎成了“一统天下”,一篇篇“检讨书”加“决心书”如出一辙,雪片般飞到阅卷老师面前,令人昏昏欲睡。“我们的考生到底怎么了?”如此叹息同样出现在其他省市教师的“阅卷手记”中,反映的是一个共性话题——当代初中生作文素材的贫乏和素材运用方法的迷失。怎样才能告别贫乏、走出迷阵,破解这一令人忧虑的困局呢?
积累篇
心智催开春城花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智者,那你就会对“检讨书”之类说“拜拜”,你就会发现“春城无处不飞花”,你就能用心智催开“满城春花”。
一、课本素材的积累运用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数十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教材,它们理应成为我们作文素材的“天然粮仓”。如一考生写《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借高尔基笔下海燕的“微笑”立意,请欣赏:“……那是一个怎样坚毅的微笑啊!灰色的头颅上一双机敏的眼,燃烧着热情的火焰。黑色的喙透着一种不屈,突然,它的嘴角好像微微翘起。或许是被海风吹刮得麻木了,或许是被浪花打得疲惫了,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正是海燕的微笑。……”考生利用课本素材机智地进行拓展,把高尔基笔下海燕的飞行姿态“加工”得何等英武,并从拟人化的“微笑”中抽象出“坚忍不拔”作为自己的精神向往,课本素材的利用价值得到充分开发。
二、经历素材的积累运用
个性化的经历是宝贵财富,积累成长经历,建好库存是选材出新的必备功夫。考场上这类独特性素材的常用方法有:
1.从群体性生活中提取个性化感悟。例如一考生写《留得往事成回味》,从库存中迅速提取寄宿生的苦事、趣事、乐事,一篇充满校园气息的佳作一挥而就,奏响了一曲来自自身经历、不可“复制”的“交响乐”。
2.精心选取“物”作为线索,连接生活片断,演绎主旨。例如一考生写《就这样慢慢长大》,精心选取三个物件——“一岁穿的衣服”“跳芭蕾时穿的舞鞋”“装满玩耍东西的小包”,让“物”为线索见证“长大”,颇有新意。
3.从生活中提炼让自己动心的“情”为线索,穿越时空,连接场面,做到形散而“情”聚。例如一考生写《以微笑珍藏曾经》,以“忧伤惆怅”“留恋伤感”“兴奋幸福”“微笑前行”作为情感发展脉络,选取紫色小花、老班训话、窗外蝉鸣、微笑往事、临别赠言作为情感依附。请欣赏精彩片段:
随着6月25日的临近,我的初中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结束了……
听老班最后的训话,每个人默默无语,仿佛希望静静地记住也许下一秒便要失去的东西。少了平日的交头接耳甚至喧闹。窗外的阳光很灿烂,还有那夏天特有的蝉鸣。老师停下来时,同学们的留恋伤感融入蝉鸣,偌大的教室显得出奇的静。
在这片难耐的安静中,我把记忆中属于初三的片段细细地重温了一次。每天都在一张又一张接踵而来的卷子中埋首奋斗,偶尔抬头时与同桌相视一笑,胸口总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每个清晨大家都带着黑眼圈互相打着招呼,有时拍拍对方的肩膀说句“别累坏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哦”,脸上便会浮现一种幸福的微笑……那些如夏日树叶般翠绿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都会升腾起一种透过阳光看清晰叶脉的那种兴奋,那种幸福。
站在开满紫色小花的树下,看树叶飘然落下,想起同学录上的那段话:“当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各奔东西,也要记得彼此。因为那是属于我们的记忆,独一无二,纯正无价。”
微笑着回首,把记忆珍藏;微笑着前行,没有了忧伤。
三、名著素材的积累运用
主要有“缩写”(用于议论文例证)、“改写”和“续写”等写作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人物形象都须与原著中的人物“接通”,都要與时俱进,体现新的理念。例如一个以“自我反省”话题的作文命题,有篇考场作文取题《反省殿》,说的是取经归来后三个徒弟的老毛病复发,唐僧要建“反省殿”约束,于是引来趣味横生的故事。所写情节中,“下岗”“粉丝”“签名售书”“国家级贫困县”“肚皮舞”“公开招标”“豆腐渣工程”“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新词语运用贴切,人物描写符合各自原有的性格特征,体现出针砭时弊、幽默风趣的特点,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
四、名人素材的积累运用
这包括名人的经历、成就、精神、言论、诗句等,对此类素材的运用须把握三点:
1.引入古人素材要有新的视角。例如一考生写《这也是一种美》,以“告别为美”立意,用三个小标题展开:“文成入藏——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勾践离国——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屈原投江——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小作者所引历史名人虽为人所共知,但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
2.当代名人的新鲜材料更能吸引眼球。例如以“心”为话题的作文命题,一考生以《享受心理平衡》为题写议论文,其中的一个分论点是“外在平衡取决于内在平衡,第一‘享受的,应该是内心平衡”,作文引入平衡木世界冠军刘璇的答记者问,刘璇说:“16年中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我得到的最大财富是学会了失败后怎样平衡心理,只有心理平衡,才能在平衡木上平衡。”看,这是多么切合论题的论据,多么巧妙机智的选择!
3.引入名人言论或者诗句要恰到好处,对诗词名句的“改装”须根据主题需要,体现个性。例如一考生写《道路前面还是道路》,选取的论据是:获得过两次诺贝尔科学奖的居里夫人把成功当作过眼烟云,将金质奖章给小女儿当作玩具,说:“我要让孩子知道,这一切并不是永恒的。”这样的名句与论点高度契合,说服力强。又如一考生写《一路上有你陪伴》,将陪伴者“你”定为“精神食粮”——书籍,“我”则是一个“书虫”,这样开篇:“‘懒虫,起床了!都8点了!妈妈狠命地把我推醒。‘昨夜月朗星稀,沉读不知疲倦。试问催我人,却道懒虫一个。知否知否,读书趣味多多。我非懒虫,书虫也!”考生仿拟李清照的《如梦令》,笔调轻快诙谐,在自我调侃中,一个利用假日渴求知识,以读书为乐的初中生形象跃然纸上。endprint
五、热点素材的积累运用
时代活水浪花飞溅,社会热点吸引眼球,对此,我们怎样才能“爱”得“容易”,写得精彩?
1.热点素材与题目的关联度要高,切入点要新。例如一考生写《伸出我的手》,把目光投向抗灾英雄的一双双“传递”的手,三个小标题是“传递温暖”“传递真情”“传递关爱”,精选雪灾、震灾和洪灾中“伸出我的手”的感人事例,对有些虽然精彩但与考题关联度不大的材料敢于“忍痛割爱”,从而使热点素材的运用贴紧文题,又有新意。
2.人有我新,同中见异,亮出个性。例如前面考生的《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在亮出“成功永远站在失败的背后”这一分论点后,考生又亮出新意迭出的论据:“一次,被寄予厚望的西班牙球队在球场上失利,队员们垂头丧气地回到祖国,一下飞机便看见热情的球迷打出的横幅——‘这一切都会过去,让他们内心充满感动。几年后,当他们从国外凯旋,迎接他们的依然是那些热情的球迷,只不过横幅上的字变成了‘这一切也会过去。睿智的球迷用这种方式激励他们的偶像。是啊,一切都会过去,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当一切的繁华浮尘散尽,等待着我们的又是一个新的开端。”崇拜足球明星的初中生很多,但能选用“两个横幅,仅改一字”为论据的却并不多见,这就充分体现出“人有我新”的个性化热点素材的论证力。
3.优化手法,合理想象,变“共性热点”为“个性热点”。在事件真实的基础上,你要走进故事,情系人物,急人之所急,爱人之所爱,忧人之所忧,痛人之所痛,总之,你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为此,你可以调动各种表现手法,使人物“活”起来,情感“火”起来。这样的作文远离“复印”和“克隆”,震撼性和可读性肯定胜人一筹。例如一考生以农民工子女学校生活为题材写了一篇《爱,还要会爱》,先引用农民工子女朗诵的三句话,表现他们的求学困境——“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個鞍马”“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考生据此真诚地作自我反省,内疚而沉痛,筹划帮扶活动……农民工子女继续朗诵:“但是,我们的作业工整,学习不差”“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此时的“我”更为之一震,心潮澎湃——“物质支持是爱,学习、弘扬他们的精神才是最好的爱!”这样的话语,具有多沉的情感含量!这样的素材运用使大家熟悉的素材个性化,“共性热点”成了“事件细节化,人物真情化”的“个性热点”。
4.发挥长处,创新形式,“另类”构思也精彩。例如文题“春天,我
真 ”,在众多考生以“高兴、烦恼”等词补题时,一考生却别出心裁地补入“飒”(“飒”指的是“很勇敢,很执着”)字,运用“给企业家马云的一封信”的表达形式,写到读马云《活着努力,远比死后裸捐重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女子》等文章的体会,诉说把马云误作女性的尴尬、对马云精神的敬佩和出自内心的建议。这位初三女生凭着她阅读面广的长处,将热点素材作创新处理,赢得阅卷老师一片喝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