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方案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7-06-27黄宇涛李旭辉翁启鹏
黄宇涛+李旭辉+翁启鹏
【摘要】 目的 对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方案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82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专门制定的急性期康复方案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4、8周, 观察组患者的SIS评分[(412.5±52.6)、(515.3±67.2)分]均高于对照组[(356.0±62.1)、(411.4±45.1)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4、8周, 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41.7±5.0)、(44.0±3.5)分]均高于对照组[(32.2±6.1)、(41.3±5.2)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依照专门制定的急性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功能, 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期康复方案;運动功能;脑卒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88
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残率与病死率, 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状, 对于患者运行能力有恢复有着十分重要意义。肢体偏瘫是脑卒中疾病十分常见的障碍之一, 对于症状严重程度较高的患者, 肢体障碍对生活处理能力与运动功能方面的损害十分明显, 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给患者的经济与心理造成了巨大的负担[1, 2]。因此, 在为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在运动功能方面的受到的影响, 依照患者治疗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方案, 最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并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2月8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女19例, 男21例, 平均年龄(62.15±5.15)岁, 其中脑出血患者15例、脑梗死患者25例, 左侧偏瘫21例、右侧偏瘫19例;观察组女20例, 男22例, 平均年龄(61.33±7.13)岁, 其中脑出血患者18例、脑梗死患者24例, 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20例。两组患者在脑瘫侧、卒中类型、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
1. 2. 2 观察组 患者采用专门制定的康复方案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内容如下。
1. 2. 2. 1 入院1~4周 护理人员需要与主治医师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与配合, 掌握各项急救操作方法, 向患者家属详细阐述疾病康复方面的有关知识, 重点介绍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以及需求注意的有关事项。指导患者增加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卧床体位进行定期的调整, 做好被动活动工作, 调节患者呼吸并定时翻身。
1. 2. 2. 2 入院5~8周 采用神经促通技术, 对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进行专门的指导, 比如坐位平衡、站立平衡以及上下楼梯训练等, 对患者行走能力进行加强, 训练频率为2次/d, 30 min/次, 5次/周。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 需要使患者能够逐渐恢复梳洗、穿衣以及进食等方面的能力;相关的康复护理工作需要在护理方案与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处于长期卧床病态, 因此需要加强患者的体位调整护理。另外, 由于脑出血患者在运动功能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 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多进行锻炼, 依照自身的机体功能恢复情况来进行体育活动, 避免出现静脉血栓、关节强直以及肌肉萎缩等方面的症状。相关的活动需要涉及到对于上肢及下肢的运动, 其中上肢运动包含伸肘、外旋以及外展等, 下肢运动包含踝背伸、内收以及屈曲等, 患者在参与户外活动时需要注意避免出现过重、过急的问题, 遵循时间从短到长, 次数从少到多的基本原则, 长期坚持才能够得到明显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做好各项保护措施。在自我能力训练方面, 则需要重点加强对于患者的鼓励, 使患者对于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1. 2. 2. 3 8周以后 对于出院的患者, 护理人员需要将主治医师对患者的嘱咐进行重复讲述, 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 定期进行回访, 或由患者主动回医院复诊, 询问患者在出院期间内的自我护理情况。
1. 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8周采用SIS评分 、FMA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进行评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SIS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 治疗前SIS评分为(322.2±53.3)分, 治疗后4周SIS评分为(356.0±62.1)分,
治疗后8周SIS评分为(411.4±45.1)分;观察组患者, 治疗前SIS评分为(309.3±52.6)分, 治疗后4周SIS评分为(412.5±
52.6)分, 治疗后8周SIS评分为(515.3±67.2)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SI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4、8周, 观察组患者的S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 治疗前FMA评分为(25.4±5.5)分, 治疗后4周FMA评分为(32.2±6.1)分, 治疗后8周FMA评分为(41.3±5.2)分;观察组患者, 治疗前FMA评分为(24.1±4.3)分, 治疗后4周FMA评分为(41.7±
5.0)分, 治疗后8周FMA评分为(44.0±3.5)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4、8周, 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 多发于老年患者,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3]。肢体功能障碍是该疾病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脑卒中疾病的致病机理十分复杂, 由该疾病而引发的肢体功能障碍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为了加速患者在运动功能方面的康复, 只能为患者提供专门的康复护理干预。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提升患者运动能力的方式改自我管理能力, 一方面方便接下来的治疗工作, 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4]。
对已往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优化, 形成新型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及理论是改善患者护理体现、提高患者康复速度的重要方法, 针对脑卒中疾病护理工作复杂、康复周期较长的特点对相关护理手段进进行改良, 同时加强患者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干预[5]。经实验研究发现,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SI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4、8周, 观察组患者的SIS评分[(412.5±52.6)、(515.3±67.2)分]均高于对照组[(356.0±62.1)、(411.4±45.1)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4、8周, 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41.7±5.0)、(44.0±3.5)分]均高于对照组[(32.2±6.1)、(41.3±5.2)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依照专门的急性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功能, 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俞亚浓, 叶夏秋.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6):129-131.
[2] 陈红霞, 谢仁明, 谢雁鸣, 等. 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9(6):113-114.
[3] 朱防震, 胡方煜, 陈海旻, 等. 脑卒中早期規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8):279-280.
[4] 张颖冬, 李雪萍, 林强, 等. 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9(10):941-944.
[5] 连海霞.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健康前沿, 2016, 23(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