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6-27阳晓云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阳晓云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和要求。文章结合自身亲身工作经验,对当前院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探讨了一种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新型模式,并分析了该新型模式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希望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的全方位人才以及为企业输送这类人才提供帮助。

关键词:动态过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2

一、绪论

伴随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和要求。党在18届3中全会上也明确提出了高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而工商管理专业作为高校最具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的专业之一,承担着义不容辞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任。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局限性,这就迫切需要高校进行探索和改进。文章结合自身亲身工作经验,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探讨,希望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的全方位人才以及为企业输送这类人才提供帮助。

二、探索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性

(一)工商管理专业在高校面临新的瓶颈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尤其,国家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9月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使得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为此,很多院校争先加强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开设。依照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初的统计显示,国内五百多所院校中有四百余所开办了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招生规模也逐年暴涨。一方面给各大院校的办学能力带来严峻的压力的同时,也严峻考验着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

(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重申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而人才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根本,必须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而院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重要切入口,必须勇于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深水期,以市场为准则的大量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推进我国跟世界市场经济的接轨,正是基于上述的时代要求与市场需求迫使我国必须加快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且迫切需要工商管理人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才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三、当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一)理解创新存有偏差

当前,我国院校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单一,主要还是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类人才在科学研究创新方面显得能力不足。而外国院校对人才的创新培养既包括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包含了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国外的人才既有应用创新能力,又有科学研究能力,非常有利于企业与社会的再次自主创新。

(二)创新创业教育偏低

我国很多院校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学校帮学生联系到创业基地进行教育实习为主。教育实习的学生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熟悉企业和岗位工作,再加上教育实习的时间大多三个月或半年,很难短时间在工作岗位上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创业兴趣,也根本无法实现创新和创业。

(三)跨界能力培养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就是对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这两个的培养,然而,尽管我国许多院校与企业合作均开设了校企联建的跨界培养模式,但是企业更多的是停留在提供实践训练的场地和岗位上,并没有较好的形成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齐头共进的跨界培育创新创业能力上。

(四)实践性经验不足

在课程设置上,我国各大院校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更多的是侧重在课程理论的培养,而对专业实践的培养不多;在师资队伍上,我国各大院校教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更多的是重视课堂的教学,而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经验严重缺失,无法准确的将企业正真需要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跨界能力等经验传授给学生。

(五)忽视学生创新创业的主体地位

我国很多院校更多的是教师站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因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尽管很多院校开设了工商管理体验式教学,但是这种体验式教学更多的是走走场,未完成教学任务而做,很难培养起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的全方位能力。

(六)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我国院校更多的是强调学科专业的设置,缺乏对学生因材施教的自主性教育。更多重视的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显性培养,而对学生的自我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来到企业工作后,无法开创出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成果。

四、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资源流动理念以及它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当中的运用

资源流动指的是在人类社会活动当中,资源在不同的区域或者不同的产业间所进行的转移运动。资源流动不仅包含了资源在空间上的横向移动,还包含了资源在形态上的纵向转化。正是资源在空间与形态上的流动,展现了动态的过程。

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可看作是人力资源的一种动态流动过程,它的动态流动过程可以看作是横纵向流动耦合下的人员与信息的流动过程。也就是说,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过程表现在:纵向上,工商管理人才在院校的培养过程是知识→能力→素养呈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工商管理人才自我从量变到质变这么一个升华过程。横向上,工商管理人才校企联建的培养过程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工人在空间上呈跨界式飞跃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实现了工商管理人才在空间环境上从学校到企业这么一个不同地域的飞跃,也实现了工商管理人才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身份转变的过程。

(二)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包含了横向角度与纵向角度所进行的模式阐述和模块架构,具体表现为:

1.纵向上,坚持知识→能力→素养的螺旋上升的动态培养过程。这就需要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首先要教授学生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并通过体验式教学、企业基地教育实习、定岗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培养让学生既满足自我发展需求又满足社会的外部需求。为此,在纵向上需坚持知识→能力→素养的螺旋上升的动态培养过程,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知识→能力→素养的螺旋上升的动态培养过程

2.横向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培养模式。这就需要在横向方面建构起学生与学校、老师、企业、教育部门、社会团体等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做为主体,构建学生与其他关系之间存在的行为方式,如下图二所示:

图二:以学生作为主体的交互式培养模式

(三)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

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集横向和纵向相互耦合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的模式,该模式需要注意的具体要求是:

1.需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作为主体。一方面,人类社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此,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作为主体,不管在纵向还是横向的培养上,均需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2]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兴趣的培养、对能力的提升等的需求都是人才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必须满足了人的内在需求,才能不断激发人的创新能力,实现创业,满足企业要求。

2.需坚持综合为主、突出专业的培养准则。目前院校以往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往往对实践创新和研究创新重视不够,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的全方位人才。为此,必须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和研究创新的培养。例如,可以在校企联建的基础上,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个学期安排学生固定到教育实习基地或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工作,不仅要求熟练掌握岗位专业技能,还需要学生在岗位上进行大胆创新,针对企业的管理、运行、制度等进行问题的发现及改进完善,提出更好的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运营方法,促进创新创业的实现。

3.需坚持建立健全完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反馈机制与完善机制。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伴随社会、企业等环境的变化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及时建立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反饋机制与完善机制。例如:在学生在企业进行教育实习,企业发现学生实习时的知识根本无法使用岗位的需求,那么就可以通过反馈机制,企业将学生实习的问题反馈给学校,学校再重新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并制定更加符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校教出的学生快速的融入到企业岗位工作中,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金玮,梁敏.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过程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5(2).

[2]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3]陈晓亮.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绿色科技,2016(1).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