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福地

2017-06-27张晶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病园区贫困户

张晶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明媚了校园,幸福是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意舒展开了皱纹,幸福是欢声笑语回荡在宽敞亮堂的新居,幸福是安稳踏实没有后顾之忧……

从青青草原到莽莽林区,从多彩城镇到美丽乡村,脚步所到之处,皆有阵阵暖意;目光所及之地,总有笑容常伴。以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依托,我区民生大网越织越密。各族群众享受的民生政策越来越有温度,家园乐土处处充盈着幸福的滋味。

老有所乐

初夏粽香飘,端午佳节到。锡林浩特市爱祺乐养老园区内一派热闹景象。在综合服务中心,百余名老人欢聚一堂,参与园区举办的端午节欢庆活动,精彩的文艺节目,让老人们笑逐颜开。

今年65岁的乌勒吉巴德玛老人2014年9月就从朝克乌拉苏木乌尤特嘎查搬进养老园区居住,是第一批入住的牧民。谈到入住以来的感受,老人赞不绝口:“能进城住上楼房,用上自来水,冬天家里也暖乎乎的。活动室还能活动,我们感觉很幸福!”

爱祺乐养老园区位于巴彦查干街道达布特希勒社区,爱祺乐,汉语意为“孝顺”。园区负责人乌日切胡向记者介绍,2014年,锡林浩特市实行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建成了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园区内,社区卫生站、文体活动中心、蒙餐服务、民族服饰、代收代缴点、便民超市等一应俱全,为牧区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投资870万元建成的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集活动中心、牧民餐厅及民族风情馆于一体,供牧民老人举办活动、休闲娱乐,增强园区的民族文化特色。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曾亲切看望过的玛吉格老人,现在也在园区内居住。老人说她家状况还算不错,孩子们也都孝顺,本来没想过要住进养老园区,后来看到身边不少亲戚朋友都入住园区,常听他们念叨园区的好,于是老两口也住了进来。在这里不寂寞,有老伙伴们聊天,有物业提供各种服务,病了也能得到及时治疗。他们可以在家做饭,也可以去餐厅点餐。因为有政府补贴,餐厅的价格很实惠,还能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餐。原本老两口只在天冷时来园区居住,天气一回暖就回牧区。随着在园区越住越舒坦,老两口越来越离不开园区各方面的便利之处。从去年7月开始,老两口就在园区常住了。想孩子们了,就招呼儿女们进城来,儿女们想他们了,也可以随时来园区探望。

锡林郭勒盟“集中居住、养老育幼、政府扶持、多元运营”的特色养老服务模式,被视为破解牧区养老问题的创新之举,将家庭养老与政府、社会养老相结合,促使牧区养老服务步入规范化、专业化轨道,惠及27万牧区老年人。锡林郭勒盟还开通了“12349”便民为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低偿服务、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险、法律维权等方面的服务。其中,特定困难老年人持有《为老便民服务券》,可享受“12349”平台提供的多项免费服务。

病有所援

“这些钱真是救命钱,幸亏赶上了县里出台的这个好政策,在最困难的时候政府雪中送炭,给我补助了42万多元,我真是打心眼儿里感激啊!”今年51岁的张靖宇接受采访时,感激的话说不完。

张靖宇是兴安盟突泉县公安系统的一名普通职工,患有慢性肝病多年,近两年先后在河北、上海、北京等地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120多万元。突泉县按照城乡大病患者县本级医疗补助政策,为他补助了42.3046万元。

同样因大病县助政策解了燃眉之急的,还有太平乡东升村王雪一家。王雪是一名花季少女,不幸在2011年被查出身患白血病。一时间,高额的医疗费用曾让这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陷入绝望。“去年一年,我们家先后花了60多万元治疗费,除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30万元以外,按照大病县助政策,还能补助17万元。”说到大病县助这一民生政策,王雪的父母难掩心中的感激之情。

今年38岁的张永心是突泉镇居民,2014年不幸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3年来张永心花了30多万元医疗费,让并不富裕的一家雪上加霜。多亏医保政策雪中送炭,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了15万多元,大病县助报销了3万多元。

突泉县是国贫县,城乡大病县助由县财政每年安排400到500万元专项资金。截至去年末,累计救助大病患者387人次。

惠民举措行之有效,突泉县在实施大病县助中,实现了“四个突破”——补助病种突破:除了诊疗项目规定的常见病种外,其他需要长期治疗并且自费费用较高的重大疾病,也能给予补助;补助额度突破:按照患者医疗费用分段设置补助比例,以自费费用5万元作为补助起付标准,5万元以上部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补助,自费费用越高,补助比例越高,最低补助50%,最高可补助90%;补助人群范围突破:只要具有稳定收入、固定居住处所,连续缴纳城镇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5年,迁入突泉县的外地户籍人员也同样可以享受此项政策;补助资金突破: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全额承担,患者个人不需要再缴纳任何费用,资金统筹使用,不划入个人账户,专门用于大病补助。

“从申请到拿到补助金,也就半个多月。手续也不繁琐,月末前把治疗的各种票据交齐,下个月就可以拿到钱了,一送一取不需要跑很多地方。”大病患者杨中英说。贴心、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为大病患者打通了为健康保驾护航的“绿色通道”。

“如果把整个医疗保障体系看成一个金字塔,那么基本医保就是塔基,大病兜底则是金字塔的塔尖部分,如今这个金字塔基本上已经接近于塔尖。”县委书记屈振年说,“要在保住塔底的基础上保住塔尖,既要让人人受益,更要让病情特别严重、花费特别巨大的万分之几甚至十万分之几的大病患者得到帮助。”如今,越来越多重大疾病患者被纳入补助范围,曾经“得一场大病便毁掉一个家”的困局,正在逐渐破解。

贫有富路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面积不大,但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首都北京和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都不远。作为中心城区、市府所在地,集宁区的农村面积相对较小,农村人口相对较少。相对于城镇,集宁区的农村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一度严重落后,文教卫保商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历史欠账较多;农业土地大量闲置,农业发展面临困境;农民的居住及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多数在村居住的农民年龄偏大,基本没有生产能力,是贫困户的主要构成。

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集宁区采取“一人一策、一人多策”的做法,充分发挥扶贫政策的叠加效应,对不同贫困情况进行分类扶持,采取社会保障全覆盖,教育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生产和就业、健康医疗扶持等多种扶持方式,在2016年底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

集宁区扶贫办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区财政和专项扶贫资金共同投入风险担保金为企业和贫困户进行抵押,每户贫困户贷款5万元,政府给予贴息。由企业承接贷款资金,用于购置仔猪、奶牛,托管托养,还本付息。托管协议由养殖公司与贫困户、扶贫办、乡镇共同签订。农户不参与经营,按年分红,不承担任何风险责任,稳定增收。”

2016年,集宁区对居住在偏远、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差、规模小的自然村居民155户311人,通过分散插花安置方式,就近安置到生产生活条件好、公益设施齐全的中心村和自然村;对居住在年久失修、有安全隐患住房的贫困户74户128人,进行了危房改造或重建,彻底改变了贫困村民的居住条件,使他们的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

集宁区还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50名在校生给予了助学补助,2016年共发放教育补助35万元。

家住集宁区马莲渠乡大十号村的张富明一家就是精准扶贫的受益者。他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喜悦与感恩之情:“通过特色种养殖和土地流转帮扶政策,家庭收入有了保证。政府还给我家送來3头奶牛,养牛养鸡还有补贴,免费给我家盖了两间房,住了20多年的土坯房换成了新的砖瓦房,所有这些我们都不用掏一分钱。女儿从小患病,每年开销好几万,现在大部分费用也都由社保和政府承担。政府还给我们购买了商业大病补充保险,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让我们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以前张富民家的院子里冷清萧索,如今充满欢声笑语,他种植的蔬菜也长势喜人。他热情地将自家地里种植的黄瓜摘来给我们吃,说是味道格外香甜,一尝确实甜滋滋的,一如他们一家人心底的甜蜜。

猜你喜欢

大病园区贫困户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大病预防先调湿热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煮饭时加了点它 就能防治5大病
大病医保 重细节保落实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