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2006—2015)图书馆学书评综述:基于CSSCI核心刊的统计分析

2017-06-27周英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书评

周英

摘 要 论文统计分析了2006年到2015年十年间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收录的学术图书书评,发现有13种核心期刊刊登了书评,书评类型比较丰富,书评作者大多来自国内高校,所评图书常有重复,存在书评批判性不足、刊物与作者沟通交流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 图书馆学 书评 CSSCI

分类号 G250.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5.×××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book reviews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cluded in the core academic journals in recent 10 years(2006-2015). The book reviews covers a variety of subjects in 13 core journals. The authors of the book reviews generally work in domestic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the books reviewed are usually repeated. Also,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adequacy of criticism and lack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and the journals.

Keywords Library science. Book reviews. CSSCI.

0 引言

对学术研究而言,尤其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研究,学术图书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资源,与学术图书有关的书评自然也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学术图书的定义,目前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且常与学术著作、学术专著等概念相混淆。对此,叶继元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撰文专门探讨了这三者的定义和关系,认为学术图书是“指内容涉及某学科或某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对专业学习、研究具有价值的图书,通常在书中有文献注释或参考文献,术后有索引。它包括学术著作、学术专著、学术论文汇编/论文集、会议录、大学及以上程度的教材/參考书(指比较完备地汇集某一学科、主题的知识、资料、事实,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供学科专业人员检索查考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书)、某学科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学术随笔等。”[1]依照叶继元的定义,学术图书是上位类,完全包含了学术著作和学术专著。本文也采用了这个定义。即便如此,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有模糊的地带,比如,究竟如何判断学术随笔及专业参考书等等。

笔者拟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近十年来刊登的图书馆学学术图书的书评做一个统计分析。一般,学术性期刊所载的书评,评论的对象就是学术图书,但细看近十年的情况,由于各个刊物的定位和编辑意图的多元化,其实也发表了很多明显属于非学术图书的书评。

在本文的统计中,对于学术图书的判断,采取了比较宽泛的处理,排除的是纯虚构类、纯文学作品类,如小说、诗歌、散文、通俗性的传记等,对于学术性较强的传记作为图书馆学史资料则视为学术类图书列入统计。此外,因为探讨的是图书馆学相关的学术图书,所以,关于情报学、阅读学等方面的学术图书也在统计之列。

1 相关研究述评

对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所载书评,目前并没有太多的文章加以关注。从中国知网查询来看,最近的一篇是南爱峰的《基于书评信息分析看近五年图书情报学学术评论》,发表在《河北科技图苑》2015年3期,统计的口径和数据来源都和本文大不同[2];还有一篇是陈爱华的《从书评看图书馆学术批评》,发表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年3期,文章筛选了4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统计了在2001—2003年的相关书评,数据量比较少,但很诚恳地指出了书评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和加强图书馆学术书评的措施[3]。

2 统计数据及分析

2.1 调查范围及年度数据分布

本文选取了最近五届均在CSSCI收录刊来源中的15种图书馆学期刊,统计其十年(2006—2015年)中发表的书评情况。统计数据的获取是通过中国知网的期刊数据库,人工浏览15种刊物每年每期的目录,对基本符合书评概念的文章进行下载并阅读判断,对所评论的图书,也判断其是否为合符要求的学术图书,再经过筛选、去重,最终得到335条书评数据。其中,《情报学报》《情报杂志》在最近十年里没有一篇书评,故未进入统计表格。具体见表1:

十年间年度发表书评总数大多稳定在30~40篇,只有2013年2015低于30篇,平均每年33.5篇。再从各个刊物发表的数量来看,分布差距比较明显,十年间最高的刊物达到了80篇,最低的刊物则仅有1篇;发表1~20篇的有6种刊物,21~50篇的也有6种刊物,51篇以上的只有1种刊物。

从最近趋势看,除了《图书馆论坛》近两年增长较大而外,大多数期刊对书评的刊登都呈现减弱势头。进入统计表的13种刊物,2014年有4种全年没有刊登一篇书评,2015年则有7种刊物全年没有刊登过一篇书评。

书评作为一种学术体裁,近年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反而呈现出总体式微的趋势。这一点,并不是图情刊物才有的,2013年有一篇研究史学书评的论文,题目直接就是《“濒危文体”:史学书评的数据分析(2000~2012)》[4]。

2.2 书评栏目

通过对上述13种刊物的浏览,各个刊物近十年书评所在栏目的情况也基本清晰。

不少刊物书评所在栏目相当稳定,其中,《情报理论与实践》栏目最明确,一直都是“书评”,这也是与本文统计概念最为契合的期刊;《大学图书馆学报》刊登的书评绝大部分也是在“书评”栏目,但有极少部分,来自如“文献学”栏目;此外,“E家之言”栏目诸如《〈图书馆2.0〉著作推介》类的文章,虽然篇幅短小,笔者认为也属于统计范围。

《图书馆杂志》十年中共刊登80篇书评,占统计总数335篇的23.88%,这是因为徐雁在2014年之前长期主持刊中刊《悦读时空》,刊登了大量书评,其中很多都是馆员书评,所评图书既包括学术图书也包括非学术图书。除此之外,《图书馆杂志》的“新书导读”“文史天地”“理论探索”“书刊评介”“书刊推荐”等栏目也有书评数据纳入统计。

《图书与情报》早期书评数量较多,也是因为徐雁主持的“旧学与新知”栏目作了很大贡献;其书评栏目是“学人书讯”,但近两年(2014—2015年)刊物没有刊登书评。

《图书馆论坛》中书评类文章,早期在栏目“文献之窗”中,数量一直平淡。但2014年开始大为增长,主要原因栏目是“爝火书评”的产生,目标是要“为中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界重建‘书评这一学术体裁”[5]。

《图书馆》十年来书评数量最稳定,每年都有且大多维持在3~4篇,栏目名称也比较稳定,为“书刊评介”,不过,它评论的一些明显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图书,如《做最好的自己》等未被纳入统计。

其他如《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资料工作》《情报科学》《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情报知识》等等虽不一定就是“书评”两个字作栏目,但从“书刊评介”“成果评介”“综述评介”“综述述评”“阅读书评”“图书、文献与交流”等中也是可以明显看出书评所在。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只在2006年“动态”栏目下有书评一篇,仅占一个篇幅,此后就再没有书评刊登。

2.3 书评类型

书评根据被评图书的单一与否,可以分为专书书评和综合书评。在上表335篇书评中有20篇属于综合书评,也就是说一篇书评里面评论了两种以上的图书。书评作者之所以将这些图书放在一起评论,大多数是因为图书自身性质相近,如从《〈图书学大辞典〉到〈图书馆学辞典〉的发展谈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之演进》《王松泉教授的“阅读教育论”〈阅读教育学〉与〈阅读教材论〉推介》等等。另一些综合书评评论的是丛书,如《做爱书人 传读书道——〈书乡放谈·“书骨精”王波系列〉读后》。

当然,大量的仍然是专书书评,共有315篇,占整个书评总量的94.03%。专书书评专门针对某一种图书进行评论,更容易写作,也有利于评论更加具体深入。

书评也可以按照形式分为:学术性书评、随笔类书评、对话体书评等。进入统计的书评中,这几种形式都有。对话体形式目前只有一篇,发表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年3期上,由河北大学管理学院赵俊玲组织4位图书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进行对话评论,最终形成书评并发表[6]。

学术性书评,一般都是篇幅较长的,符合学术论文形式,即文摘、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形式要素都具备,进入统计的刊物都刊登学术性书评。随笔类的书评一般都行文自由,篇幅较短,没有论文的形式要素,主要出现在上文提到的徐雁主持的《图书馆杂志》和《图书与情报》两个栏目。

书评的形式划分还有很多标准。由于学术性书评一般较长,与之对应,也有区分为长书评、短书评的,像《图书馆论坛》就明确表示也提倡撰写短书评,并际已开始做专题[7]。

从书评的褒贬性来看,书评可以分为肯定性书评和否定性书评。进入统计的这些书评绝大多数都是肯定性质的,常见的是仅在结尾部分蜻蜓点水似地写上几点不足之处;否定性的书评主要所见的是逐一指出书中瑕疵,如《〈近代藏书三十家〉指瑕》等,合计有3篇;而完全否定性的书评则一篇也没有。

4 书评作者

333篇书评(335篇有2篇未标注作者)的作者中,有45人是发表了两篇(含)以上的,其中程焕文8篇(含署名为竹帛斋主的),马恒通7篇,罗立琴4篇(第二作者都是马恒通),阎燕子6篇(都发表在《图书馆杂志》),杨祖逵4篇;任文香、荣方超、谢欢、苏全有、吴慰慈、叶继元、朱庆华各3篇。这些多产作者合计发表了116篇,占333篇的34.83%,其余217位作者各发表一篇占65.17%。

作者机构方面,共有30篇书评未标明第一作者机构,其余303篇书评有作者机构。其中,第一作者是国外机构的有4篇,国别是比利时、美国、英国、荷兰。其余299篇书评第一作者都来源国内,其中253篇来自国内高校,占303篇的83.50%,前几位分别为:南京大学39篇(其中信息管理系或信息管理学院35篇),北京大学20篇(其中信息管理系16篇),中山大学17篇(其中资讯管理学系或资讯管理学院13篇),南开大学16篇(其中信息资源管理系13篇),武汉大学6篇(全部来自信息管理学院)。合计这五大图书馆学相关院系进入统计的有83篇书评,占303篇的27.39%,充分显示出与大高校的实力。

从作者机构标明是图书馆的书评数据来看,标明是高校图书馆的95篇;标明是公共图书馆的27篇;标明其他机构19篇,主要是中科院、社科院、中国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所等。

作者身份方面,223篇文章标明了作者的学历、职称情况,有的是兩方面都标注了,有的只标注了一方面。从学历方面看:57篇标明是博士,2篇标明是博士后,24篇标明是硕士,2篇标注研究生,合计以上高学历人员完成篇数为85篇;从职称方面看:教授、研究馆员等正高职称占68篇,其余副高职称46篇,合计114篇。可以看出,高学历、高职称的作者是书评写作的重要力量。

2.5 高被评图书、作者

335篇书评评论了20种英文图书及258种中文图书。

从中文图书部分看:60种图书被不止一篇书评提及,其中44种图书分别被两篇书评涉及到,7种被3篇书评涉及,其余依次为2种4篇,3种5篇,3种6篇,1种7篇。从这些高被评图书看,最突出是徐雁主编的阅读推广的参考书,《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和《全民阅读推广手册》,以及王波所著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和《阅读疗法》。如此多的图书,被不止一篇书评评论,说明在选择被评论的图书时,评论者英雄所见略同。此外,也有刊物特意在同一期里,集中不同的作者对同一种图书的书评。如《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第4期,就发表了成晓东的《图书馆公天下的精心阐释——读〈图书馆权利研究〉》以及郑建明、姜思羽的《平等、自由、共享的图书馆权利时代——读〈图书馆权利研究〉》,两篇书评同时评论了程焕文等著的《图书馆权利研究》一书。

有9名作者(指第一作者,含主编、著、辑注等方式)和3种及以上图书被评,其中柯平8种,邱均平7种,程焕文6种,其余依次为徐雁5种、王波4种、来新夏、刘兹恒、肖希明、范并思各3种。这些作者都是图书馆界的知名学者、高产作者。

2.6 高出版机构

仅中文图书而言,图书馆学及相关图书的出版机构还是比较广泛的,共涉及了80多个,其中,高出版机构统计见表2。

由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其前身为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故也可以说其实际出版种数为53种,占据被评图书的绝对优势,比第二位科学出版社高出38种。而海天出版社近年也表现不俗;其余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三所大学出版社的相关种数基本一致。

2.7 图书出版时间与书评时间

除去丛书、外文原版图书以及出版时间不详的图书,在338种次的被评图书中,图书出版时间与书评发表时间在三年之内的有287种次,占比84.91%。也就是说书评的时间性比较强,徐柏容称之为“书评的适时性”[8],认为书评应该尽量及时迅速,方能更好地发挥出社会效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新书才需要寫书评,旧书也是可以作为书评对象的。例如,有学者在研究图书馆学史的时候,对民国时期相关学术图书的评论也写得十分精彩。在本文涉及的十年书评中,如沈固朝《民众图书馆的现代意义——读李小缘的〈民众图书馆学〉》。《图书馆论坛》明确提出的其书评的对象之一就“民国时期和建国初的本学科著作”[5]。

3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3.1 书评本体方面

从书评的格式上看,还有不少书评无论在文前、文中、文后,都没有明确地标注出所评图书除了书名、作者外的其他重要信息,如出版社、出版时间等。个人认为,这是书评必须交代清楚的前提,也是书评作者能够做到的。

关于随笔类书评和学术性书评,从整个大趋势看,大多数核心期刊所登载的文章越来越倾向于正规论文格式,随笔类书评的空间可能会比之前缩小。

从书评类型的其他方面看,还有一些形式是可以有意识地去尝试的。例如,就综合书评而言,还应包括一定时间段的图书书评、一定空间范围的图书书评等,目前看还是空白。近年来,图书馆学相关学术图书的出版欣欣向荣,据统计,2008年就有图书馆学著作398种,2009年295种[9],但我们并没有看见年度鸟瞰这类的书评出现。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书评的实质性功能体现不足。书评的实质是评论,是价值判断,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应该有不同的声音,特别是批评的声音。因为各种原因,目前的书评还是难以摆脱“广告式”“表扬式”的沉疴,不能完全起到真正的学术批评与促进的作用。

像前文说到60种图书被不止一篇书评涉及,若这些同书书评相互有争议,相信更能帮助读者了解该图书的方方面面,并促进该图书作者的进一步研究。但在目前的书评中,却是难得争议,基本都是一边倒的赞誉。进入统计的所有书评中,只有3篇评论是开展辩论的,那就是针对王子舟的《图书馆学基础教程》,马恒通与张玉珍之间相互的对话与交流。马恒通在《图书馆》2006年第1期发表书评《追寻图书馆本质的新成果——〈图书馆学基础教程〉述评》,先肯定了该书是一部图书馆学力作,但同时也指出了四点不足,希望图书作者斧正;引起的却是张玉珍在2007年3期《图书情报知识》上撰文的回应,对马文提出的不足一一反驳,文章的名称是《在继承与批判中建设图书馆学新理论——就某些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与马恒通老师商榷》;马恒通继续争鸣,在《图书馆》2008年第一期发表了《在科学继承与合理批判中建设图书馆学新理论——就〈图书馆学基础教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与张玉珍老师商榷》。笔者认为,这是近十年书评中比较罕见的,非常值得记录。事实上,张玉珍老师在马恒通之前,已经写了篇书评《图书馆学灵魂的执著寻觅——读〈图书馆学基础教程〉》,发表在《图书馆》2005第6期的。这样反复深入的争论,显然是更加有利于学术图书的传播,有利于学术思想的交流。

3.2 图书选择方面

书评写得成功与否,被评图书是否选择得当是很大的一个因素。

在过去十年的书评中,尤其是徐雁主持的栏目中,由于提倡馆员书评,发表了大量非学术图书的随笔类书评,这些书评大多短小精干、灵活生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这类书评发表在核心刊物的机会越来越少。

关于哪些学术图书应该被评论,在目前看,大多数刊物还是任由作者自由、自发地选择的。这种状态下,可能会有好书被遗漏掉。笔者查询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0—2012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方面,合计有6部著作入选,分别是《图书馆权利研究》(程焕文)、《信息信息共享空间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任树怀)、《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定》(朱庆华)、《海源阁藏书研究》(丁延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肖希明)、《创新型国家的信息服务与保障研究》(胡昌平)。程焕文、朱庆华、肖希明的著作有不止一篇书评进入本次统计;其余3部著作在本文统计中则并未曾出现相关书评。

书评与获奖都是对学术图书的评价,它们之间也可以有相互参考的价值。当然,像出版社、引用率、作者知名度等等,也都可以是选择被评图书的因素。

特别要提的是,在被评图书的选择中,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外文版学术图书,以及港台版学术图书,以期真正地拓宽研究评论的视野,带给读者更丰富的信息。

当然,对绝大多数书评作者而言,主要还是应该选择自己所擅长的、真正被打动的、确实有话可说的图书作为书评对象。

3.3 刊物及栏目方面

书评不仅仅是书评作者的事情,要让书评出彩,刊物的意识也很重要。刊物需要重视书评这种文体,并且对自身书评栏目做出构想,引导作者共同走向更为理想的状态。

纵观十年来的书评栏目,难得看到编辑与写作者之间的对话,但以下两例印象极深:一是远在2006年由范并思主持的《图书馆杂志》的“新书导读”栏目;二是目前《图书馆论坛》的“爝火书评”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让编辑的意图与栏目的目标表达得非常清楚,笔者相信该栏目会成长为LIS界璀璨的明星,为所谓“式微”的书评增加别样的光彩。

参考文献:

[ 1 ] 叶继元.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概念辨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1):21-29.

[ 2 ] 南爱峰.基于书评信息分析看近五年图书情报学学术评论.[J]河北科技图苑,2015(3):94-96.

[ 3 ] 陈爱华.从书评看图书馆学术批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68-70.

[ 4 ] 李刚,杨巍.“濒危文体”:史学书评的数据分析(2000—2012)[J].图书馆杂志,2013(11):26-29.

[ 5 ] 肖鹏.《爝火书评》序言[J].图书馆论坛,2014(9):108.

[ 6 ] 赵俊玲.《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小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3):106-107.

[ 7 ] 肖鹏.学术书评制度的张力:从长书评到短书评[J].图书馆论坛,2015(9):113.

[ 8 ] 徐柏容.现代书评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102.

[ 9 ] 卓连营.百年来我国图书馆学著作出版状况剖析:写在《中国图书馆学著作书目提要》付梓之际[J].图书馆,2012(3):140-143.

周 英 西华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四川彭州,611930。

(收稿日期:2016-05-26 编校:曹晓文)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书评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书评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信息时代社会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高端论坛暨《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年编委会在湖南大学举办
21世纪以来国内对“美国图书馆学”领域研究综述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因子分析的中国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综合发展评价研究
书评应有责任内涵和见地
图书馆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图书馆学概念衍进二百年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