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

2017-06-27王笑

美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合浦珍珠

王笑

南珠珍宝,历史悠久,

滨海风光,四季宜人。

珍珠之城,美誉蜚声四海,

丝绸之路,文明盛传八方。

秦置合浦,入中原之郡县。

汉辟丝路,拓属地之海疆。

合浦珠还,话孟尝之神明。

今年一月中旬我来到这里,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海。晚上到达北海,刚从机场出来时,发现天刚下完雨,但还依然洒落着一丝丝的雨点,接触我的全身,尤其是我的脸。不想打雨伞,雨点落在脸上,我感觉不到雨点的冰凉,而相反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痒痒的,暖暖的,一点一点地给我洗掉了脸上的雾霾痕迹。深深地呼吸,闻到了久违的又新鲜又干净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清香。从车窗往外看,路两边刚被雨水洗干净的中国南方特有的棕榈树,与路灯安静地伫立在街道两旁,与天空无数眨巴着小眼睛的星星交相辉映。我闭上眼睛,仿佛此时此刻我已置身美丽又浪漫的北海!

古代合浦和海上丝绸之路

在厦门鼓浪屿边上的一家珍珠店,我第一次亲眼看多彩的珍珠在打磨,好神奇啊!中国朋友看我脸上的惊讶表情时,他笑着对我说:“你所看到的珍珠不是最漂亮的,要想看最漂亮最独特的珍珠,你就要去广西北海,我们中国有一美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南珠就是北海的珍珠。”还说了一个相关的成语,当时被我眼前所看到的珍珠以及珍珠打磨机的声音迷住了,没有太在意我朋友说的话,但似乎那句话隐藏在我潜意识的深处,到了北海时,我不知不觉想起来了,于是决定寻找其真相!在珠海路老街时,进了一家珍珠饰品老店,我向店主请教了他关于北海是南珠的故乡的有关典故,店主热情地帮我解惑,从他的描述中,我知道了,北海是南珠的故乡,北海合浦珍珠的历史至今有两千年,合浦自古以来盛产南珠,“珠还合浦”的传说就是源于合浦。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使得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汉顺帝刘保派孟尝当合浦太守,他革除弊端,不准滥捕。不到一年,合浦又盛产珍珠了。通过攀谈,我对合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北海有机会参观了享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合浦县,其历史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合浦历史来源于汉代,早在汉代时期已有建置,公元前113年至公元前111年,南越宰相吕嘉反汉,汉派兵于元鼎六年冬平定南越,划出南海与象郡交界的地方设置合浦郡,同时设置合浦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等征集“楼船十万”,水陆并进至合浦征讨南越叛乱。西汉后期汉朝开凿湖南南部的峤道,进一步疏通灵渠,使湘江至南流江这条黄金水道更加通畅。这不仅有利于军事活动,也促进官方与民间的物资、人员交流,使岭南地区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自此,合浦地区受到中原文化的巨大影响,合浦县成为西汉岭南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合浦港也成为汉代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中国的陆上丝绸之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天山南北的往来,开辟了中西交通贸易通道,即所谓的陆上“丝绸之路”。之后由于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同欧洲发生战争,陆上丝绸之路交通受阻,更因为世界文明的融合与发展,产生寻找另一条线路以扩大经济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需求。当时汉代的帆船开辟了从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线,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远洋航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上贸易线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优势、水质等各种因素,加之又是西汉岭南西部地区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中心,合浦成为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以及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中国历代通过合浦港与其他港口与海外进行贸易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联结着中国与东盟古代各国、印度,最远开辟到埃及红海,埃及又成为中国与欧洲贸易往来的桥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把丝绸、陶瓷、珍珠等货品出口到海外。

合浦是南珠之乡。第一次把合浦珍珠称为南珠的是明代著名学者屈大均,他编写的《广东新语》记载:“合浦珠名曰南珠,其出西洋者曰西珠,出东洋者曰东珠,东珠豆青色白,其光润不如西珠,西珠又不如南珠。”合浦南珠凝重结实,珠粒圆润,晶莹艳丽。两千多年前,汉代商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大量丝绸、陶瓷等货物从长安运抵合浦交换珍珠,而外国商人则以琉璃、玛瑙、香料等交换合浦珍珠和丝绸、陶瓷等,合浦在汉代因南珠,而高度繁荣起来了。美丽的合浦南珠见证了中外海上丝路的贸易交往与文化交流。合浦南珠通过海上丝路走向世界,扬名海内外,赢得了“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美誉。因此,千百年前合浦已獲得了“古代海上丝路的明珠”的美誉。两千年过去了,南珠依然是合浦的一张重要名片,吸引着游客。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给汉代的合浦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繁荣,还给它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机遇——以珍珠交换佛教。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佛教开始由古印度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南方。合浦因此寺庙遍地,很早就成为佛教圣地。

合浦的人文景观合浦汉代博物馆

合浦汉代博物馆是我参观合浦的第一站。那天是阴天,多多少少影响了我的情绪,我甩甩长发,把不好的心情留在了博物馆门口。刚进去的时候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主要是介绍中国古代港口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路的路线以及所穿过的几个国家。从中国合浦、泉州以及广州港口出发,到现在的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还看到了我的祖国的名字点亮这个示意图。小小的一个亮点让我突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作为埃及艳后的后代,我此时此刻所在的地方离我近在咫尺,使我不由得从内心深处感到自豪与喜悦,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我的埃及与我的中国交流的历史。

合浦汉代博物馆面积非常大,馆藏文物的种类很多。在这里,我看到了汉墓出土的带酒铜提梁壶、玻璃杯、六字铭文出廓玉璧、金、玉带钩、紫水晶长串穿珠等闻名于世的文物,还看见了汉代商人从国外交换来的精美物品,有金饰、玛瑙珠链、水晶宝石、玻璃器、水晶玛瑙等。我还看见一把波斯陶壶,已不复原来的华丽,壶面上被磨蚀的地方折射着沧桑的历史印迹。这么多藏品都反映了汉代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悠久历史,见证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还有数不清的陶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历代钱币、古瓷器、明清家具、古册籍、碑刻、竹木象牙工艺品等。除此之外,还有合浦出土的汉代建筑明器(模型),其形式丰富多样。主要为陶制,个别为铜制。包括房屋、仓、囷三类。陶屋有“干栏式”“三合式”“曲尺式”“楼阁式”等不同的结构形式,具有浓厚的岭南地方特色。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特征。这些不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资料,而且对于了解当时合浦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价值。所见的这些文物让我们可以想象古代人的生活。古代祖先的生活确实非常简单,很亲近大自然,他们克服了来自自然界的重重困难,和大自然友好相处。他们知道怎么样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生活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复杂,我想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生活的意义。

接着导游带我们参观一对汉代夫妇的墓室。站在墓室门口,我犹豫了,我恐惧死亡,总觉得死去人的灵魂一直徘徊在墓地周围。在一位同学的坚持下,我紧跟着走了进去。进了墓室,我悄悄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个墓室出土时,就没有发现这对夫妇的尸体。我开始好奇地去探究墓室的结构和其中的故事。我注意到挂在墙上的一些图片,画的是这个汉墓出土随葬品,有首饰、陶器、日常生活工具等。这些图片让我发现古代中国人和古埃及人对死亡持有相同的观念。古埃及人相信人死以后会进入永久性的生活,也就是“来世永生”,他们把天空的星星当作永恒的象征,星星永远都在,不像太阳与月亮,太阳早晨出生,傍晚去世(消失),月亮刚好相反,它傍晚出生,早晨慢慢死去,但星星不一样,星星一直都在,只不过是白天被太阳挡住,只有在暗夜里才会被人看见。因此,古埃及时,人死了以后要把他的尸体制作成木乃伊保存起来,这样人身上的精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就会重新回到死者的躯体。如果躯体完整没有腐烂,灵魂与躯体就会活在另一世界里;如果尸体腐烂,灵魂也就不复存在,人也将真正地死去;如果损坏了尸体的某一部分,就会使死者在来世也丧失身体的同一部位,所以为了使死者能继续在来世更好地生活,就必须把尸体保存完好。除了制作木乃伊以外,还会在坟墓里配上死者在世时所使用的首饰与服装以及一些食物以便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使用。古代中国人虽然没有到做木乃伊的程度,但他们也一样相信人死了以后要进入另外的世界,所以他们会放陪葬品。我认为之所以古埃及人与古代中国人持有这样的想法,完全出于是一种自我安慰,他们热爱生活,恐惧死亡,不接受死亡的事实,因为死亡代表失去与不存在。他们把死亡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终点站。

东坡亭

去合浦县的那天我们还参观了东坡亭。当地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的出生地和他的人生以及他来合浦的历程。他说,公元1100年,苏东坡曾经去过合浦,这个地方帮这位老人摆脱了在岭南前后七年居住期间所经历的“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困难生活。虽然老人只在这里住了六十天,可是合浦的生活环境给他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宁,他在短短的六十天里,创作了著名的《廉州龙眼质味珠绝可敌荔枝》《雨夜宿净行院》和《记合浦老人语》等不朽之作。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清乐轩故址修建了东坡亭和东坡井。

亭阁是古老建筑,以砖木为材料,结构比较简单。靠亭阁右边与左边墙壁里开圆形的一口站墙壁的三分之二左右作为往外的陽台。站在右边往外看,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街,这条街不是很宽。湖边有很多看上去比较古老的树,树盘根错节,树枝上挂着摇曳的红灯笼,静谧的街道,让人感觉是那么温馨。走出东坡亭,又一次看见刚刚进门的时候看到的雕像,仔细端详,在雕像下边的石头上用朱红色字刻着苏轼的名字和他的简介。

抚摸着碑刻上遒劲有力的字,默念着这位老人的名字,让我不由得联想到2013年参加“汉语之星”大赛美好又紧张的时光。当时比赛规定要求选手拍一段视频谈中国文化,我选择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背会诗词,然后我去了颐和园,穿着中国宋朝的服饰拍视频朗诵这首诗歌。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诗歌,这首诗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概括了生活的意义,从这简单的几个字中我深深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人生是一种体验,就像月亮的变化,人人都会经历喜悦也会经历悲伤,我们有相聚,也会有离别,我们接受相聚和喜悦,也要习惯并适应离别与悲伤,因为这就是人生。这几句也代表了苏轼对于人生简单的期待,也代表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他对于他人的美好祝福。这几句话已经铭刻在我心底,因为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懂得人生。我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的相聚是永恒的。从没想过我与苏轼会在合浦能再一次相遇。

猜你喜欢

合浦珍珠
珍珠雨
“种”珍珠真神奇
郁金香与珍珠
合浦珠还
最早记载合浦的文献之我见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合浦
雨珍珠
取珍珠
合浦还珠
从北部湾出发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