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熊猫老家在宝兴

2017-06-27吕文锦

中国西部 2017年6期
关键词:戴维大熊猫熊猫

文本刊记者 吕文锦

大熊猫老家在宝兴

文本刊记者 吕文锦

在地图上查找野生大熊猫分布的区域,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这片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构成了气温相对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适合大熊猫的生态环境。在这一片并不大的区域中,位于邛崃山系的雅安宝兴绝对不容忽视,它是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和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以大熊猫发现最早、大熊猫生态保护最好、大熊猫对外输出最多、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面积占县域面积比例最高而被誉为“熊猫老家”。

发现大熊猫

从宝兴县城出发,20多分钟的车程就到了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汽车顺着蜿蜒的车道缓缓上行,一只松鼠从车前跑过,一闪便跃入山林,不见踪影。据介绍:蜂桶寨自然护区与周边的卧龙、黑水河、喇叭河三个自然保护区,形成一个保护型铁三角,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在铁三角的中心地带,是邛崃山系大熊猫栖息地关键性的走廊带。保护区内沟壑纵横、林木葱郁,沟内流水琮琮,林间鸟语花香,恍如世外桃源。山间一块台地上,立着一座天主教堂,教堂由八根圆木支撑,木头上黑色油漆已经斑驳脱落,昭示着岁月的沧桑变化。这座由法国远东教会指派人修建的天主教堂中西结合,站在四合院式的天井,望房顶的青瓦与头顶的苍穹,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遂绵长,而走进教堂,层次迭进的哥特式精致的穹顶,又把人带进神秘的宗教氛围。1896年,已是第二次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动植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经成都来到宝兴,任邓池沟天主教堂的第四任神甫。教堂里展出的资料、图片、雕塑等再现了戴维在宝兴生活、研究、探险的轨迹。“但愿这块陌生而神秘的土地,能给我带来惊喜。”阿尔芒·戴维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可以想象戴维初到宝兴的心情一定是欣喜若狂的,宝兴蜂桶寨被誉为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生活着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动物物种,就是在这里,戴维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发现——大熊猫。

①国家4A级景区熊猫古城

②戴维旅游新村 摄影/张镜海

③阿尔芒·戴维雕塑 摄影/毛艳梅

④戴维起居室 摄影/毛艳梅

⑤宝兴大熊猫外交史 摄影/毛艳梅

戴维于1869年2月28日抵达宝兴邓池沟的天主教堂,3月1日就开始了野外考察工作,3月11日,他在考察后返回的途中,在一个李姓地主家发现了一张熊猫的毛皮,看到主人墙上挂着黑白毛皮,他感到无比的震惊,意识到这种被当地人称为白熊和竹熊的动物可能是未被世人知晓的新的动物。4月1日,他终于见到了活体大熊猫,并对进行了科学的描述,他在写给巴黎历史博物馆馆长的信中说:它无疑是我所知道的最漂亮可人的动物品种,很可能它是科学上的新种。他本来是想把这只活的大熊猫带回法国,但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加上对大熊猫生活习性不够了解,致使这只大熊猫在路途中不幸离世,他只好将它制成标本送回法国,这就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模式标本。

在天主教堂的陈列室,我们见到了摄自于巴黎自然博物馆的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的照片,经过100多年的岁月沧桑,大熊猫模式标本仍然栩栩栩如生,黑白两色的皮毛,健硕的身躯,保持着在密林行走的姿态,两只右足向前,身子微微左倾,仿佛仍在宝兴老家觅食。据说当年它在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展出后时,谁也不认识,甚至有人质疑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动物,这个动物皮子是假的!

巴黎自然博物馆馆长爱德华兹亲自组织了对这个被戴维称为“黑白熊”的标本的科学鉴定工作,1870年《自然科学年报》第5卷发表了爱德华兹的研究成果。他根据熊猫的毛皮和骨架以及戴维的报告作出了结论:这是世界罕有的动物新种,初定名为“黑白熊”,但它并不是熊类,而应单独成立一个新的分类。

和平使者 惊艳世界

戴维的发现激起了西方探险者的探险欲望,欧美各国的冒险家、商人纷纷来到中国,捕捉到活的大熊猫,是他们作为探险家一生最为光荣的梦想,大熊猫是他们最值得炫耀的战利品,当然也能卖到大价钱。然而,当熊猫苏琳远渡重洋出现在旧金山码头的时候,人和熊猫的关系得以改变。

1936年12月,距大熊猫模式标本在宝兴制作并送到巴黎展出后67年,第一只活的幼年大熊猫苏琳出现在美国旧金山码头,它像婴儿一样被抱在美国人鲁斯·哈尼斯的怀里,美国人纷纷涌向码头,迎接这位来自遥远中国的客人,“她成了纽约最抢眼的贵宾,忙不迭地从一个聚会赶到另一个聚会,无论到哪里,她都会将那只熊猫宝宝抱在怀里。她和熊猫的出现总是成为全场的焦点。”鲁斯的传记中提到,“这只熊猫收到了最高级和尊贵的午餐、晚餐甚至是下午茶的邀请。”在它落户的动物园,创造了每天5.3万人的参观记录。

在 《今日美国》报撰稿人多纳休看来,鲁斯改变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态度。她将“苏琳”带回美国的时候,“不是将它装在笼子里,不是拴着皮带,而是抱在怀里。她告诉世界,这个生物不是‘它’,而是有着独特个性的个体”。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伴随着战火的洗礼,一只旅居英国的大熊猫成了英国人的精神偶像。这只由美国冒险家走私偷运到英国的大熊猫明在它的同伴因为无法忍受长途跋涉的辛苦以及水土不服的不适而相继去世后,顽强地活了下来。二战期间,德军的战机呼啸着掠过伦敦上空,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市民们终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中,然而,只有明安然自若,自顾自地吃竹子,愉快地玩耍,“Keep calm and carry on”,它优雅淡定的姿态,呆萌无畏的样子给惊恐中的伦敦市民带来莫大慰藉,鼓舞了英国将士的士气。明没有等到二战胜利,1944年圣诞节后的第一天,在英旅居6年的明离开人世。著名的《泰晤士报》史无前例的为一只动物的离世发了讣告,其中有一句话是“她曾为那么多心灵带来快乐,她若有知,一定也走得快快乐乐。即便战火纷飞,她的离去依然值得我们铭记。”熊猫明虽客死异乡,但它却在文学作品里获得了新生。当时旅居伦敦的中国作家、诗人、艺术家蒋彝跟明相处了一个月,创作了插图童话《明的故事》和《金宝和大熊猫》两本书,1944年由企鹅出版社出版,受到广大的读者的喜爱。后来中日合拍了一部动画片《熊猫的故事》,颠覆了当时人们认为动画片都是滑稽搞笑的看法,把许多人看哭了。

救护大熊猫 摄影/若笔

也许是那黑白分明的皮毛、柔软的身体,与世无争的优雅淡定、逗人发笑的呆萌神态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份,在生命随时可能消失、家园随时可能被毁的战争年代,大熊猫就像天使一样让人们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与美好,成为和平的象征,其“和平使者”的属性,为新中国的和平外交做出了贡献。据资料记载,1957至1982年26年来,中国以政府或人民的名义将23只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同中国保持良好外交关系或是希望建立良好关系的国家。

熊猫外交史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经周恩来总理拍板,赠送给美国的一对大熊猫,发挥了中美和解的象征作用。这对大熊猫随尼克松夫妇回到美国后,落户于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再度掀起了“熊猫热”,1972年也被美国人称为“熊猫年”。也是这一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大熊猫来到日本,受到日本社会充满友好的迎接。

舒适老家

“建国以来,宝兴先后向国家提供活体大熊猫123只,其中有17只作为国礼馈赠给有关国家。”宝兴县委书记石章健向记者介绍。“充分挖掘不可复制的熊猫文化,将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资产,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他强调。

在进宝兴县城的路上,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城门,中间拱形门洞上,“熊猫古城”四个字十分醒目,而左右两边拱形门上方各写着“熊猫老家”“传奇宝兴”。政府打造熊猫文化的意图十分明显。“宝兴县75%的县域面积被划入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保护区,熊猫古城是四川唯一以县城主城区为核心打造的国家4A级景区。”宝兴县旅游局吴师愚副局长介绍说。

大熊猫造访农家

“老家”是一个听起比“家”更亲切的词,它让我们联想到温暖、舒适,联想到庇护、安全,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唯一性,你可以有很多个家,但老家只有一个,它既是起始出发的地方又是最终回归的地方。说宝兴是熊猫的老家再贴切不过,宝兴县境内99.7%为山地,森林覆盖率为71.52%。独特的山地资源和大面积的森林,为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天然的条件,被誉为“世界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在宝兴县林业局野生动物股,郑从军股长向我们展示了在玻璃瓶里保存的两只黑色的小甲虫,这是前不久在宝兴捕捉到的。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昆虫来头却不小,它来自于遥远的冰川时代,珍稀程度并不亚于大熊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几位年轻的科学家从国外文献资料查阅到这种叫戴维两栖甲的昆虫模式标本图,说是产于中国穆坪。然而,最终找寻到这种昆虫却花费了四十多年的时间。直到1995年8月,科学家才在戴维曾经生活、居住过的地方,海拔2300至2400米的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找到了戴维两栖甲的成虫和幼虫。这种珍稀昆虫在宝兴的生存,从一个侧面说明宝兴良好稳定、不可复制的生态系统。

时间倒回到1937年,第一次把活体大熊猫苏琳带到美国的鲁斯·哈尼斯再次来到中国寻找熊猫,她的目的是想为在美国生活的苏琳寻找一只配偶。1938年,当她成功地捕获到一只熊猫幼崽,为其取名苏森并准备将其运回美国的时候,却得到苏琳的死讯。她悲痛欲绝,突然意识到捕获熊猫是对这种可爱动物的伤害行为,她带着苏森来到深山,在它被捕获的地方将它放归了自然。

大熊猫黑白分明的皮毛,笨拙柔软的身躯,旁若无人的呆萌表情,都会让我们生出一种宠溺的情感而忘掉它作为野生动物的自然属性。其实外表温顺的大熊猫,具备很强的攻击能力,而且作为大型动物,它的领地意识也很强,如果谁要是闯进它认为是自己的领土,它就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攻击。

在蜂桶寨大熊猫宣传教育中心,两只大熊猫正在怡然自得地啃竹子,只见它慵懒地躺在地上,一“手”握着一根短的竹子,象撕甘蔗一样,把皮撕掉后再放到嘴里嚼碎,另一只“手”举着一根较长的竹子,显然是准备短的吃完做为后续的,搞笑的是,它还在腿上放了一根,手上的两根吃完,脚一抬,把腿上的竹子握在手里继续吃,根本就不用起身。饲养员告诉我们,它可以这样一吃一整天。吃着竹子的大熊猫专注之余,偶而也抬头望我们一眼,仿佛在告诉我们,我也是自然独立的个体,请尊重我的自然属性。

在宝兴林业局办公室,放着两只空空的铁笼子,郑从军介绍说:蜂桶寨的村民如果碰到有受伤的野生动物,会将它们送到林业局就治,林业局相关人员对受伤动物进行有效治疗后,确认它们伤愈并已经重新具备野外生存的能力后,再将他们放归山林。这只铁笼子就刚刚送走一只被治愈的小熊猫。而就在上个月,有村民在山林发现在一只受伤的大熊猫,也许是因为争夺领地或配偶,它曾和其它动物发生激烈的战斗,村民发现它时受伤严重,皮被撕掉了一大块,就赶紧通知林业局,林业局派人进行简单的包扎后,将其送往成都的熊猫基地进行彻底救治,据说这只大熊猫在熊猫基地恢复得很好。

宝兴村民杨大爷告诉记者,他以前经常遇到熊猫。杨大爷家住山脚下,院子里、山坡上种满了枇杷树,正是枇杷挂果的时节,每一颗黄橙橙的果子都套上白纸袋。“再过几天摘掉袋子,让枇杷饱晒几天太阳,就可以丰收了。”杨大爷说。杨大爷今年84岁,参加过中印战争,转业后就一直在宝兴乡下,他指着院子背后林木葱郁的高山说,大熊猫就住在那里,它们有时会下到河谷来找水喝,见到人也不怕,毛绒绒的身子,呆呆的样子把你盯到起,也许正是这个样子惹人喜爱吧,谁又忍心伤害它呢?

正是由于村民对大熊猫的喜爱,使得大熊猫造访农家的事件屡有发生,它们笨拙的爬进农家小院,在院子里自由地打滚玩耍,监控录像里,我们还看到一只大熊猫在院子里玩累了,跑进厨房偷喝蜂蜜,其憨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

长期以来,蜂桶寨村民和野生动物之间形成了一种自然和谐的关系,宝兴猎户自古以来就有不打白熊的传统。近年,村民帮助大熊猫、救治大熊猫的故事屡见报端,特别是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他们更是树立了保护野生动物并尽力帮助他们的意识,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大熊猫名副其实的老家。(责任编辑/文风 设计/毛豆)

猜你喜欢

戴维大熊猫熊猫
我们都爱大熊猫
寻找大熊猫
大熊猫
我爱“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萌萌哒熊猫
萌萌哒熊猫等
接力棒
礼品变废品
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