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M管理在企业中成效优化

2017-06-27罗兴力

中国设备工程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生产设备管理

罗兴力

(杭州娃哈哈集团,浙江 杭州 310000)

TPM管理在企业中成效优化

罗兴力

(杭州娃哈哈集团,浙江 杭州 310000)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先进科技成为了企业立足之本,尤其是设备的技术含量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制胜法宝。这也就是说设备的科技含量越高,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越高。因此,现代生产设备更加趋于高、尖、精,相应的生产设备的复杂程度也在提高,生产操作日益简单,但维修技术随之升高,传统管理工作已难以满足现代设备生产要求。本文结合多年设备管理实践事实,以TPM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全面分析TPM管理在企业管理运行中的作用特点及其要求,为提高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TPM管理;企业;成效;优化

1 概述

随着现代生产设备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现代生产设备管理也成为当下企业获取生产效益的有效手段。而研究发现,近些年随着企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管理人员数量也随之增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内外企业纷纷意识到,为获取更高的生产效益,除了需要不断增加生产设备的技术含量外,还需不断寻求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全员生产维护模式(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作为一种全员生产维修方式,主要是以设备为中心、以全员参与管理维护为理念,进而达到效益最优化的管理技术。早期TPM通过建立维修保养体系,以自主小组的形式开展预防性维修活动,以设备效益最高化为目标。而现代TPM从整个生产系统出发,构建全公司、全企业的“防患”机制,以此达到零耗损。因此,现代TPM不仅仅局限于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而是涉及到公司、企业的所有职能部门,是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本文以TPM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全面分析TPM管理在企业管理运行的作用特点及其要求,为提高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2 TPM基本理论

2.1 TPM发展

TPM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旧TPM时期→新TPM时期→现代TPM时期,每个时期所持续的时间、特点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现代TPM吸收其他企业管理理念,又形成了全新TPM框架,包括:全面生产维修、全面生产经营、全面理想生产、全面工厂管理、全面项目管理和全面赢利管理。

2.2 施行TPM目的

根据TPM管理理念,要实现生产设备效益最高化,就应该彻底消除影响效益发挥的所有因素。而针对设备而言,影响其效益的主要有7方面耗损,施行TPM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消除七大耗损,以此来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益。7大耗损具体来源及其解决措施如表2所示。

表1 TPM发展阶段特点

表2 生产设备耗损来源及其解决措施

2.3 推行TPM的支柱

根据TPM理念,要消除设备生产过程中的七大耗损,需要开展以下8项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TPM八大支柱,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TPM的八大支柱

3 TPM管理在企业中的成效优化

3.1 提高备件管理控制水平

备件是生产的基础,合理的备件管理不仅能够大大缩短设备停修的时间,还可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供给系统计划性不强、程序混乱等问题,造成企业货源假性短缺、经济性差等情况,结合TPM管理的三大形式,提出以下管理理念:(1)以备件管理为中心的PG(ProjectGroup)活动,TPM管理既注重自主活动,又提倡有组织的职务活动,施行有组织的PG小组,是TPM管理的基石,对推动项目发展大有脾益;(2)以现场为中心的自主管理,在设备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生产通道不明确、电线随意连接、货架布满灰尘、办公桌上文件随意堆放等,建立以现场为中心的自主管理,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明确责任区;(3)以员工为中心的提案活动,待TMP管理中实行的5S取得成效后,应立即施行以员工为中心的提案活动,通过制度引导,不断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措施,以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4)以效益为中心的焦点改善,随着上述活动的开展,员工的改善意识也逐渐加强,随即就应退出焦点改善活动,也就是说直接或间接的改进公司的质量、成本、经营等。

3.2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资产。固定资产构成了企业的主要劳动产出,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水平。结合TPM管理理论,本文围绕以下方面,讨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1)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规范管理固定资产卡片,实现卡片管理,做好卡片的增减、打印工作的同时,需按月、按类别进行卡片汇总;(2)有专门的负责人,全面、及时、准确的记录固定资产的运转情况、增减情况等,能够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3)企业通过建造、购置等方法增加固定资产,通过兜售、报废等方法减少固定资产,为了能够准确、及时的反应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必须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系;(4)准确计算固定资产维修费用,以保证固定资产二次生产的价值,企业折和固定资产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方法依靠“固定资产折和表”完成。

3.3 优化设备管理考核

设备管理考核的目的在于加强设备管理的责任。设备管理考核的执行不仅有助于优化设备管理,能够保证公司标准规范的执行,而且能够保证公司设备的安全运动运行。根据TPM理论,结合实际生产,优化设备管理考核,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按照设备状态管理规定,生产部门对在设备主管的带领下,设备室按照相关规定对设备使用部门进行考核;(2)制定详尽的设备管理考核表;(3)日常生产中,由生产部负责人进行巡检,及时发现违规操作、规程;(4)每月设备处组织一次设备的综合检查,根据设备管理考核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汇总;(5)对汇总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备案,并列入设备管理考核表;(6)根据每个月的问题汇总表,参照相关措施,划分责任,直接考核车间主任、主管主任等。

3.4 加速MRO设备管理系统建设

生产设备周期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MRO主要是对中期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根据赢利模式,生产设备的三个生命周期都具有价值,初期主要是通过设备销售来获得价值,而末期主要是通过二次利用来获取价值。MRO模式下,设备维修服务主要由制造商完成,因此要求尽量减少维修服务和维修费用支出,以此来增加经济效益。厂家从制造服务中获取利润,因此,就必须熟悉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这些数据除了用于监控设备的健康状况做出诊断外,也用于改进设备的生产手段,改进设备质量,提高设备技术。

针对大型装备,MRO系统综合现代IPM管理技术,形成了面向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完整的维修支撑体系。首先应把行业大型设备MRO所需搞清楚;其次,要研究MRO核心技术,包括根据海量数据建立MRO信息模型、精益MRO管理方法、大型设备故障分析;第三,打造具有行业特征的MRO支持系统,包括MRO基础平台、MRO核心业务构建集、运行信息管理、维修计划、维修过程及维修分析报告;最后,做好工程试运行,分别于不同行业,包括电力设备、军用设备等项目的试验。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技术逐渐融于现代生产设备中,现代生产设备朝着精、尖、高方向发展,人工操作技术趋于简单化,而设备维修管理趋于复杂化,现代企业为获取高的经济效益,需从各方面节省设备维修开支,设备管理作为设备维修的基础,传统的设备管理技术已难以满足现代设备,TPM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其全体动员、全员维修理念,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首先在阐述现代IPM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全面分析TPM管理在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为提高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1]郁黎扬. 设备综合效率在宝钢的应用与分析[J]. 化工设备与防腐蚀,2002(3).

[2]肖伟. 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模式——TPM活动实践[J]. 机械管理开发,2003(3).

[3]刘炜,刘妍,杨泽驿. 一种有效的成品库存管理预测方法——聚焦预测法[J]. 物流技术,2002(04).

[4]邱若娟等. 海尔的TPM管理[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04(1).

[5]张国栋.全员生产维修制(TPM)在郑州卷烟厂的应用[J].山东纺织科技,1998,9(3):18-23.

[6]张开明.全员生产维护管理体系的开发与实施[J].工业工程,2001,2(3):26-29.

[7]包春波,张彦龙,杨奎军.设备的TPM管理[J].建设机械与管理,2006,(05):111-112.

F426.72

A

1671-0711(2017)06(下)-0020-03

猜你喜欢

生产设备管理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调试新设备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