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窘境的警示意义
2017-06-27张恒
□ 本刊记者 张恒
乐视窘境的警示意义
□ 本刊记者 张恒
关于乐视的负面消息,也不用再一一列出了,什么高管离职、规模裁员,类似的新闻一直不间断,近来愈加频繁。一直以来,乐视的公关团队在强力地维持公司的正面形象,但现在看,已显苍白。
很多人说,乐视造车压垮了整个的乐视生态,笔者却不这么认为。乐视的造车是独立项目,而整个乐视生态的分崩离析,原因又岂止这么简单。
市场变天了
墙倒众人推的事儿,我们没兴趣干。但乐视的窘境仍然具有警示意义,不妨从金融市场大环境来看待这家公司。
可以说,乐视是一家把我国资本市场“无风险套利”玩到极致的公司,或者说,是一家想把这种套利玩到极致的公司。今天,正是这个“无风险套利”的玩儿法压倒了乐视。
一二级市场的鸿沟一般的价差,成为了我国众人皆知的“秘密”,也是高端玩家孜孜不倦赚快钱的游戏。A股也就成了我国金融市场融资错配的关键渠道。
这样的游戏规则,普通中小投资者早已怨声载道。但近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彻底改变了。从2016年开始,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已在大跨步改革,力度之强、步伐之快是A股诞生26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另一方面,为了配合金融改革,央行主导的货币市场也从宽松转向紧缩,市场里的钱一下子变得紧张了起来,这就是强制降杠杆——杠杆带来了扭曲了金融环境。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整个融资环境的变化,其中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里当然包括了风险投资。
股权融资最终都要到二级市场上退出,而二级市场的环境同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毕竟机构投资者和游资都先知先觉,聪明得很,知道要紧跟着政策走。证监会不遗余力地保护中小投资者,严查、严打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一个可以量化的例子是,上市公司壳资源已经从50亿至60亿元的价格,跌到了15亿元也没人要的境地。
二级市场上的老玩家都知道,在基本面不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公司股价可以疯狂地上涨。所以,对公司的价值来说,“关注度”是一件实打实的重要事儿。
现金流之重
一直以来,乐视正是利用关注度这个法宝来提高旗下各项业务的估值。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曝光越多,关注度越多,人们的期望也就越高。一旦公司达不到期望的时候,股价就会倾泻而下。
实事求是地看,乐视网A股的股价其实跌得不算多。纵向对比其他互联网类上市公司,乐视网A股肯定不算最差的,当然复牌后会如何就不好说了。
很多互联网企业,尤其是互联网造车企业,在创业之初或多或少是冲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无风险套利而来的。可“一行三会”对监管的理念已经今非昔比,对监管呈现出高压态势。
简言之,创始人想打着金融市场套利的旗号去融资,已经非常困难。估值水平也会大打折扣。各种渠道下融资成本也今非昔比,越来越贵。
我们可以看到,乐视生态旗下除了上市公司之外,多数项目都不能持续地创造现金流,所以造成了今天的窘境。
当人们在大谈汽车行业中的一些创新模式时,也需要思考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创造足够的现金流?毕竟,造车是重资产行业。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我国监管、货币等金融环境的变化,很多造血能力不足的项目,融资能力不够强的企业,甚至是传统制造领域中的新汽车品牌,都将面临洗牌。年初,乐视引入了新的重头投资者融创。这样的“雪中送炭”使得融创的孙宏斌成为乐视的二号人物,或者说现在就是“贾孙配”。
孙宏斌要求乐视砍掉除了上市公司和乐视汽车之外的全部业务。可以看出,孙宏斌还是相当看重汽车业务的。有消息称,尽管乐视旗下的众多项目都在裁员,但乐视汽车还在进行社会招聘。由此可见,“贾孙配”对乐视汽车还是非常认真的。
所谓马太效应,在造车的新来者面前将更为残酷。这不是一种退步,而是一种进步。只有真正的好东西,才能存活下来,并得到挑战原生态的资格。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来者,被淘汰出局将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