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下一个“独角兽”
2017-06-27刘志鹏
□ 本刊记者 刘志鹏
寻找下一个“独角兽”
□ 本刊记者 刘志鹏
“在未来的自动驾驶及无人驾驶时代,外国车企没法与中国的本土企业展开竞争。”对于未来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跨界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来汽车CEO李斌做出了令“国人”振奋的判断。
李斌的逻辑可谓简单粗暴:自动驾驶技术的积累和运用,需要建立在足够丰富和庞大的数据基础上。仅从“大数据”采集这一点上来说,中国的人口及地理优势足以傲视全球。正是基于这样的底气,李斌不止一次公开表态:蔚来汽车的存在,使特斯拉在中国看不到未来。
不只是李斌。对于中国品牌抱有同样期待和自信的,还有上个月刚刚带着奇点iS6预览版亮相北京发布会的奇点汽车CEO沈海寅。“巅峰背后是悬崖!”在沈海寅看来,随着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四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本土公司和品牌将有机会赶超那些跨国巨头。
时代的趋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大变革时代,中国本土公司和品牌将大有可为,这是包括李斌和沈海寅在内的一众造车新势力对于大势的判断。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了如长安、上汽、北汽、吉利、比亚迪等中国品牌的集体发力。
为迎接首个“中国品牌日”,《人民日报》官微推出了名为《一带一路20国青年街采,定义中国新四大发明》的报道,文中透过众多国际青年留学生的视角,得出了他们心中的“中国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
“这些例子没毛病!反观欧洲,仿佛生活在史前时代,高铁最快150公里/小时的时速、500公里开六个小时,京沪之间1200公里的路才用五个小时好么?出门还得带现金,找钱都是叮叮当当的硬币;没有‘饿了么’,只有饿死你;快递周末不送货、假期不送货,下单一两天后才处理发货……”从一位正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那里,笔者得到了这样的反馈。
不仅是高铁、网购和移动支付,即便是在共享出行领域,中国本土公司和品牌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且潜力巨大。“2016年中国的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03%,有多达6亿人次参与,比上年增加1亿人次。到2020年,国内分享经济的总规模将占到GDP的10%以上,年增速超过40%;市场上将出现5至10家巨头级别公司。”对于共享经济的市场前景,腾讯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做出大胆的预测。
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也十分看好分享经济的发展。“城市出行的潮汐问题暂时无法彻底解决。但我们经过充分地探索和验证,通过技术方案就帮助出租车和乘客实现了信息对称,另外通过网约车增加了运力。”基于此,程维和他的团队决定,分享经济将成为滴滴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核心价值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再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共享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共享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新动能”。而就在“两会”前,国家信息中心也宣布正式成立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成员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等。为此,国家发改委官网也公布了自去年9月开始起草的《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推动分享经济的发展。
毫无疑问,在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指导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热潮的引领下,分享经济新时代正在加速来临。以交通出行领域为例,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远途出行可以依靠飞机、高铁,中短途出行可以选择地铁、公交、网约车、共享汽车,短途及一公里以内出行则可以通过共享单车……正是有了这些汽车、自行车共享平台的出现,现如今我们的出行已经变得越来越高效和便捷。巨大的市场,成就强大的品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将会诞生越来越多的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司和品牌。
在共享出行领域,在滴滴和摩拜之后,下一个中国“独角兽”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