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速不减势 量增质更优
——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7-06-27

当代陕西 2017年5期
关键词:全省发展

◎文/张 军(本刊记者)

调速不减势 量增质更优
——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文/张 军(本刊记者)

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在追赶超越中,陕西经济不仅实现了量的增加,更实现了质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要求,要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两年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特别是能源工业低位徘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2016年,全省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5%和8.2%。经济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国中间位置。

经济增长稳、就业物价稳、农业基础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质量持续优化,发展效益持续优化……陕西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不仅实现了量的增加,更实现了质的提升。

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陕西要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既要看速度,又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中实现有质量、有效果、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以总书记讲话为遵循,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扣关键环节精准发力。

全力稳产促销保工业,充分发挥工业稳增长的支撑作用。2016年,我省实施工业强基重大工程,及时出台工业稳增长促投资21条措施,全力确保煤炭、石油等能源化工产业在“稳”的基础上力争有“进”,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化工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发电装机增长47%,能源工业增加值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同时,保持非能源工业高速增长,围绕产业链和龙头产品、重点项目和企业,积极开展协作配套和产销对接活动。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506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增加到5497户,资产总计超过2.81万亿元,实现了经济增速企稳回升,企业经营规模稳步扩张。

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2016年,我省落实省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机制,出台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等政策措施,促进重点项目尽早竣工形成产能。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57.2亿元,集中推介100个PPP项目,总投资1081.7亿元。60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4800亿元,西安地铁6号线等90个项目全部启动建设,高速公路建设规模达到1000公里,西安地铁三号线、宝鸡吉利博越整车等项目相继建成,完成关中城市群核心区总体规划、沿黄城镇带建设规划编制,省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投资134.13亿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6万亿元、增长11%,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

深挖消费增长潜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省加快培育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等消费热点,加速向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延伸,开始向制造业渗透,涌现出大批典型电商企业。阿里巴巴一达通等20多家知名电商企业在我省设立区域总部,陕西森弗、西域美农、定边国泰等一批本土电商企业加快成长。2016年,全省新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15个,各市、县电子商务专业园区吸引大批电子商务应用和服务企业入区聚集发展,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已成为全省电子商务的主要载体。全省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1016.8亿元,总量列全国第11位,西部第二位,对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37.7%,农村电子商务更是走在了西北五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我省新能源和化工产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省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责清单全部公开,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民营企业坚定信心、加快发展。2016年,全省非公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结构趋优的良好态势,新登记私营企业增长23%,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7%。

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针对我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持续下大力气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两年来,省委、省政府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持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化迈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省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及时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构建“1+5”政策体系。2016年,去产能方面,深入推进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通过减量置换、深度转化等方式,分别化解压减煤炭、炼铁、炼钢过剩产能2934万吨、160万吨、70万吨,多项工作提前或超额完成了任务。去库存方面,出台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支持农民进城购房等11条措施,西安房地产去库存周期降至11个月,整个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态势。去杠杆方面,着力推进法制化、市场化。降成本方面,综合施策为企业降低成本32.5亿元。补短板方面,省上发布了创新驱动、改革开放、民营促进、服务升级、生态文明、收入倍增、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区域协同、金融创新等十大补短板战略行动方案,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我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重点部署“不冒烟、能耗低、产出高、挣钱多”的高端项目,精心布局,积极实施,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出台《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智能终端制造等新支柱产业。2016年,新舟700飞机获订单185架,中兴通讯智能终端总产值170多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保持超高速增长,汽车产业进入快车道,新材料产业稳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达2607.24亿元,占GDP比重10.7%。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着眼于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我省持续推动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3662亿元、增长21.8%,宝鸡、汉中等14个市县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互联网金融、研发设计、软件信息等10大服务业新业态初具规模,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1%。

不断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我省是科教大省,科教优势令人羡慕:上百所高校、上千个科研院所、上百万专业技术人员……总书记在讲话中,殷切希望陕西“要把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两年来,省委、省政府抓住创新型省份、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机遇,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最大限度释放我省科教优势潜能,着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全力推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我省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纲要》,推动7个国家级高新区、11个省级高新区联动发展。支持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科技金融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鼓励西咸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先行先试,提升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支撑引领全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各高新区优势呈聚集发展之势。2016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长29.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6.7%。

全力推进军民融合。我省充分发挥军工单位众多、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打通军民融合的通道,培育军参民、民参军的特色企业,把军工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目前,已有500余家军民融合型企事业单位,涵盖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核工业六大军工领域,形成了厂、所、院、校相互配套,较为完整的科研、试验、生产体系。2016年,我省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项目顺利实施,西安航空、航天、兵器产业基地和汉中航空产业基地年内10个重点项目先后建成,另外还有27个项目开工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2%,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围绕创新驱动体制机制改革,我省先后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明确了对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财税政策及评价机制,提出构建校企新型研发平台、军民融合“人才池”、产业联盟“专利池”等转化通道和载体,完善“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新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助推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遍地开花。全省累计建成45家国家级、91家省级众创空间,21家国家级、23家省级星创天地,共培育企业2234家,吸纳就业3万多人,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2016年,我省共获授权专利48455件,同比增长45.7%,增长率居全国第1位;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802.74亿元,全国排名第4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81%,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要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要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

两年来,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陕西走向开放前沿的有利时机,跳出“城墙思维”,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大通道。我省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加快打造铁路、航空、数字大通道。始发自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长安号”货运班列,已从最初的中亚五国,开到了华沙、汉堡以及莫斯科,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开行267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线,目前已达到42条,可以通达18个国家和地区。西安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顺利推进,将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通道,实现公路、铁路、航路、网络、信息全面联通。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挂牌运行,为陕西汇聚起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

搭建广阔稳固的交流合作新平台。我省积极搭建政府对话、企业合作、民间互动的交流平台,扩大沿线国家发展共识。马来西亚、波兰在陕设立领事馆,英国、意大利等13个国家在西安设立签证中心。先后成功举办或协办了丝博会暨西洽会、G20妇女会议和农业部长会议、外交部陕西全球推介会、“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等交流活动,全方位扩大了陕西的国际影响力。

开创“引进来”和“走出去”新局面。充分发挥陕西产业优势,强化产能互补联动,深化经贸、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依托杨凌示范区,为中亚、西亚国家在旱地农业、设施农业、绿肥种植等方面持续提供技术支持;依托西安港务区,全面扩大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国际合作交流。积极推进中哈、中俄、中韩等产业园区建设,新设境外企业56家,形成“一带一路”跨境经济合作聚集区。2016年,全省对外投资增长55%,完成进出口总值1950亿元,出口增长位居全国第二。

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关中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已经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陕北围绕“三个转化”,着力推进煤化工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南加快建设原料药种植加工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在发展循环经济上成果丰硕。三大区域互为依存、争相发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全面深化各个领域改革方面,省委、省政府加强对全省改革工作的整体谋划,出台各类改革成果170多项,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政策举措落地生根,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经济体制改革多点突破、国资国企改革系统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营改增”全面实行……随着改革举措不断落地,改革红利加速释放,老百姓的获得感持续增强。

砥砺奋进的五年(一)

经济总量实现“追赶超越”综合实力跨跃新台阶

1. 经济总量大跨越

2. 粮食总产连续13年超千万吨

从2004年开始全省粮食产量稳居千万吨以上,2016年为1228.3万吨,其中夏粮479.1万吨,秋粮749.2万吨。

3.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10.3%;规上工业企业单位5560户。延长石油、陕煤化进入世界500强,陕西法士特和西安隆基硅材料顺利入选工信部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4. 投资总量翻番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8.8万亿元,年均增19.6%。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2年的6.1∶37.6∶56.3调整为2016年的7.2∶26.9∶65.9,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猜你喜欢

全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心连心,逆风行 省妇联积极引领全省姐妹防控疫情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全省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圆满结束
从梁家河大学问汲取力量——全省《梁家河》热再升温
区域发展篇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