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改进建议和实验延伸
2017-06-26于爱玲段桂荣
于爱玲段桂荣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中学天津300270)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是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内容。该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并以此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可能造成的影响,预测结果并通过实验证据得出结论。通过此次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实验在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参考案例作为指导,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该案例内容单一,操作过程复杂,耗时较长。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充分利用参考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改进和延伸,从而高效地实现了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及影响结果”的全面认识。
1 分组、分工
明确的分组、分工,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手脑并用成为实验的参与者。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展开延伸,使得探究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表1)。平行实验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了因偶然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表1 各小组人数及分工
2 实验改进建议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本实验需要在11月中旬进行,此时的天气较冷,且很可能没有供暖,实验室内的自然光线也较弱,因此,针对“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变量的控制提出改进建议。
2.1 对自变量——光照强度控制的改进建议按照教材的建议,每个实验组用3盏40W台灯做光源,通过调整光源与烧杯的距离实现对自变量的控制。然而,同一实验台进行3个实验组时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光源互相干扰。不同光源发出的光线之间会发生叠加,且叠加的程度不同,有可能改变自变量,也可能影响实验温度;另一方面,耗时较长。在11月中旬,自然光线较弱,特别是实验室较阴暗时,40W台灯作为光源,需要较长时间(一般20~25 min),才会有少数叶片上浮。
改进建议:为了尽可能减少干扰,并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建议3个实验组,只用一盏100 W台灯做光源,通过调整台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控制光照强度。注意:各烧杯之间不要遮挡光源(图1)。
图1 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2 对无关变量——温度控制的改进建议教材中没有明确该实验所需的温度范围。通过多次探究发现,以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40℃左右时,实验现象最为明显,在30℃左右实验现象较明显。由于11月中旬做此实验时(特别是取暖期来临之前)室温偏低,与适宜温度间温差较大难以控制,所以选择30℃作为实验温度。考虑到台灯功率的加大,也会对温度造成影响,故建议各实验组的温度通过水浴保温进行控制。实验过程中,大烧杯内的水用温度计监测,通过加入热水或冷水调控水温(图1)。
2.3 对无关变量——CO2浓度控制的改进建议对于CO2浓度的控制,教材中只是建议用口通过玻璃管向清水内吹气的方法,制备富含CO2的清水,并没有将其量化。植物光合作用最适CO2浓度为10-3[1],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水溶液中的CO2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有明显的现象。
改进建议:
方法1:先在大烧杯内配制30℃左右的温水约60 mL,向大烧杯内吹气至少3~5 min(注意吹气不宜太快,太快不利于CO2溶解,以自然呼吸频率呼气即可),后将温水平均注入3个小烧杯内,这样可使3个小烧杯内的CO2浓度基本相同。
方法2:配置相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作为CO2源。经预实验发现3%的NaHCO3溶液实验用时较短,但因溶液中CO2浓度较高,实验前小圆叶片下沉所需时间较长(图2)。所以选择2%的NaHCO3溶液为宜。
图2 相同时间内不同NaHCO3溶液中小圆叶片下沉的程度
由于不同的人用口吹气的强度难以控制,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建议使用方法2。
2.4 增加实验增加:遮光组,温度30℃,2%NaHCO3溶液,作为空白对照,证明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可利用实验台下柜子实现遮光。
3 实验延伸
3.1 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1.1 对自变量——CO2浓度的控制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设置不同的CO2浓度,常用的方法有2种。
方法1:通过限定吹气时间控制自变量。对3个小烧杯内的水分别吹气1min、3min、5 min(吹气注意事项同2.3),制成不同浓度的CO2水溶液。
方法2:分别配制1%、2%、3%的NaHCO3溶液,制成不同浓度的CO2缓冲液。
3.1.2 对无关变量——温度的控制可将3个小烧杯同时置于30℃的水浴中(可用塑料盆代替大烧杯),方法参照2.2(图3)。
图3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1.3 对无关变量——光照强度的控制用1盏100 W台灯,置于水浴盆上方,通过调节台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使每个烧杯接受到相同的光照强度(图3)。
3.1.4 增加实验增加1:清水组,光照强度相同,温度30℃,作为空白对照,证明CO2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增加2:遮光组,温度30℃,3%NaHCO3溶液,以排除NaHCO3分解产生CO2使叶片上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遮光处理可参照2.4。
3.2 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2.1 对自变量——温度的控制本实验以菠菜为实验材料,菠菜(Spinacia oleraceaL.)又名波斯菜、赤根菜、鹦鹉菜等[2],属藜科菠菜属,一年生草本C4植物。通常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高[3],通过预实验发现菠菜的最适温度在40℃左右,根据实验材料的最适温度设定相应的温度梯度和温度范围,可将实验组的温度分别设置为15℃、30℃、40℃。为保证实验温度不变可将小烧杯置于不同温度的大烧杯中水浴保温(图4)。水温控制方法参照2.2。
图4 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2.2 无关变量——CO2浓度的控制方法参照2.3。
3.2.3 无关变量——光照强度的控制方法参照3.1.3。
3.2.4 增加实验增加:遮光组,温度40℃,2%NaHCO3溶液,以排除由于温度影响NaHCO3分解产生CO2使叶片上浮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遮光处理可参照2.4。
3.3 探究“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3.1 对自变量——光质的控制用功率相同、颜色不同的灯泡提供不同的光质。由于彩色灯泡瓦数一般都较小,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大功率为40W,故本实验采用40 W彩色灯泡,颜色分别为透明、红色、黄色、绿色。为避免自然光的影响,建议实验过程中拉上窗帘。为避免光质之间相互影响,建议将各实验组用隔板隔开(图5),或加大各实验组间距离(图6)。
图5 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
图6 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
3.3.2 对无关变量——温度的控制方法参照2.2。
3.3.3 对无关变量——CO2浓度的控制方法参照2.3。
4 实验结果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将相同时间内上浮叶片的数目,作为不同环境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的检测指标。
4.1 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相同时间内近光处叶片上浮数量最多,光合作用强度最大(表2)。
表2 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4.2 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相同时间内随CO2浓度增加叶片上浮数增多,即在3%NaHCO3溶液中光合作用最强(表3)。
表3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4.3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相同时间内40℃时叶片上浮数最多,即该温度下光合作用最强(表4)。
表4 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4.4 探究“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相同时间内透明灯泡照射下叶片上浮数目最多,红色灯泡照射次之,即多色光照射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表5)。
表5 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经上述实验改进,绝大多数实验组都能在8~15 min内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比改进前节省10~20 min,这样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可高效、圆满地完成教材实验及延伸实验。
5 对改进实验的评价
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经过以上合理改进,有效解决了该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实验设计更加科学、严谨,效果明显,可信度有了显著提高;通过实验的延伸,小组分工合作,在短时间内能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中所增加的仪器简单常见,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马秀杰,张耀安,黄丽萍.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业与技术,1996,17(2):26.
[2]郭梦露.植物激素处理对菠菜富集重金属的影响.菏泽学院学报,2015,37(5):77.
[3]张其德.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植物杂志,1989(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