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以“四个平台”为支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7-06-26

投资北京 2017年6期
关键词:北京市服务

自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大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投资经贸合作为重点,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来,北京市双边贸易额累计达到10169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累计达到373.5亿美元。

对外交往平台

显著提升国际交往能力

三年来,北京市全方位构建国际交往服务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服务保障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重大国际活动。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构在京投资建设、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优质配套服务,吸引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等一批国际组织总部落户北京。完成新国展、怀柔雁栖湖国际会都等一批重大国际交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教育、医疗、社保等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国际交往的软硬件水平全面提升。

在广泛建立地区间长效务实合作机制方面,北京市加强政府间对接合作,与全球49个国家的54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包括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首都。通过北京首尔混委会、北京雅典合作委员会等平台,高效推进合作项目实施。加强与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城市合作,形成伊尔库茨克州、布里亚特共和国政府间互访和项目推介常态化机制。举办“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北京项目推介会”,发布布里亚特共和国旅游、交通物流、矿产资源、工业、农业等优势领域重点项目65个,总投资约231亿元人民币。充分发挥贸促会、工商联等民间组织海外服务作用,与74个国家和地区的184家商协会和贸促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在沿线国家设立36家非公经济发展服务基地,积极为当地中资企业提供法律、安保、经济咨询等服务。

同时,北京市加强跨区域走出去合作,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三地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优势,积极引导企业联合集团式“走出去”。借助京港洽谈会等现有平台,举办京津冀携手香港开拓“一带一路”投资贸易洽谈活动,发布10余个国家30个境外合作项目信息,150余家企业参加。

人文交流平台

助力“民心相通”取得新成果

在人文交流平台上,北京市坚持以筑造品牌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积极推广“欢乐春节”文化走出去品牌活动,连续多年在芬兰、爱沙尼亚及波罗的海地区举办北京文化庙会,展示传统技艺,促进民间文化交流。与文化部共建雅典中国文化中心协议已签署并完成揭牌,整体运营方案正在加紧制定。

以扶持品牌企业带动文化“走出去”。2016年,北京市20余家企业被国家认定为年度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设立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计划5年投入5亿元,重点支持“一带一路”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和符合“一带一路”国家外交战略传播交流推广,目前,已投入资金8361万元,资助项目共 97个。

以旅游、教育等领域合作带动人文交流。北京市发起设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已有来自121个知名旅游城市的会员单位182个,联合会以沿线73个国家及城市为载体,通过举办摩洛哥香山旅游峰会、新加坡亚太旅游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旅游走廊建设。推动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与沿线国家共同合作,培养交流国际高端人才,中法国际大学城正式启用运行,已与多所国内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30余家学校签约入园;巴黎国际大学城“中国之家”正在规划建设。

以中医药推广传播中国文化精髓。北京市大力推进“欧洲中医药发展和促进中心”建设,以中医药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医院为支撑、以中医教育为保障,打造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商贸、文化于一体的中医药品牌和服务机构。目前,已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建设1.5万平方米产业园区,建设中医研究院和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开设中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拥有200张床位的中医院,使中医硕士学位、中药和中医师首次得到官方认可。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分别与巴基斯坦和俄罗斯医疗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实现国际间医疗技术的交流、互通和医疗资源的共享。

科技支撑平台

带动国际产能合作取得新进展

三年来,北京市以跨境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为核心,以品牌性国际创新合作为载体,与沿线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连续6年举办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和机构代表1.3万人参会,依托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共完成6500多项次跨国技术对接,实现项目签约近140项,签约额超过600亿元。2016年,北京市在欧洲承建并正式成立亚欧科技创新中心,与巴基斯坦、俄罗斯、德国等20多个亚欧会议成员国相关机构建立科技合作联系。

在着力推进优势技术、标准和品牌“走出去”方面,北京市充分发挥自身在轨道交通、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电力等领域的咨询设计、技术研发、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优势,以市属国企为主导,实施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合作项目。截至目前,共16家市属国有企业参与沿线国家项目78个,涵盖基础设施、能源、装备制造、环保等14个行业。

北京市还积极建设海外产业园区,拓宽经贸合作领域。首创集团和法国夏斗湖市合作建设中法经济贸易合作区,是首个建于发达国家、集国际大学城、国际创新研发园和物流工业园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型产业园区。依托欧洲科技优势,重点打造国际创新研发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合作,建设规模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4400平方米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已有天竺综保区等6家园区获评首批中国(北京)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服务支持平台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體制取得突破

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高服务业开放程度,北京市紧抓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有利机遇,积极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扩大开放基本框架。以科学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六个领域为重点,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体制机制。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完成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任务113项,完成率80%;形成40项开放创新举措,创新率28.4%。催生出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飞机维修合资公司、国内第一家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在全国率先实行海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等10种新业态。形成协同互认管理、“链式”监管、“1+X”平台管理服务、无形资产融资、资金“跨境通”等8项体制机制创新模式。逐步构建起科学规范、高效透明的服务业促进体系和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北京市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日益凸显,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全面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后,北京市的“走出去”环境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了全市在资本、人才、信息、金融、制度、服务等领域的优势,支持市场调查、投资咨询、法律、会计、信息服务等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支持境内外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联合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在京建立全国首个集信保、担保、银行等资源的中小企业出口金融服务平台“政保贷”,共支持6个项目融资305万美元。2016年底,北京市国际经贸合作信息网站作为全国首创“互联网地图+国际经贸”服务网站正式上线,包括全球联络网、全球展会、两类贸易、投资合作、风险预警、项目撮合和“一带一路”7个专题,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三年间,北京市通过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两类贸易发展齐头并进。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启动运行以来,口岸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2016年,北京市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1.86万亿元,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增长9.5%,保险、金融、信息等新兴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充分发挥京交会作为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服务贸易平台作用,在第四届京交会上首次与世界贸易组织共同举办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和2016世界客商“一带一路”经贸文化论坛,到会客商累计17.1万人次,达成意向签约额1010.8亿美元。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供稿)

猜你喜欢

北京市服务
集成创新发挥优势 自主研发服务造纸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