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光》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7-06-26包丽娟尹明旨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假山司马光词语

包丽娟++尹明旨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没有慌,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故事情节清晰明了。教学时,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课文及插图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表演和说话练习。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要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生长点】

1.朗读与体验结合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入情入境,读得自然生动。

2.表演与说话结合

从文本和插图展开,结合学生的想象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边表演边进行说话练习,使其演得投入,说得精彩。

【教学过程】

一、复姓激趣,初探历史文化渊源

师:包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他是谁?(出示图片)

生:(齐)司马光。

师:对了,他是司马光。

(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司”的写法,生齐书空“司”字。)

师:喊喊他的名字。

生:(齐)司马光。

师:司马光姓什么?

生:姓“司”。

师:不对,他姓“司马”。这个同学姓“张”,这个同学姓“李”,我姓“包”,我们的姓只有一个字,叫作单姓。而“司马”这个姓有两个字,叫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吗?

生:我知道“宇文”也是复姓。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爸爸给我讲《隋唐演义》,里面有个人叫宇文成都。

师:你真棒,爱读书,了解很多知识。其实还有一个人我们比较熟悉,他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非常聪明,他是谁?

生:诸葛亮。

师:诸葛亮姓“诸葛”。“诸葛”也是一个复姓。还有很多复姓,同学们感兴趣的话课后可以读一读《百家姓》,了解更多的复姓。

二、读练结合,对比中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和机智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司马光什么事?

生:課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砸缸救人)

师:课文中有一些词语,你们会读吗?(逐行出示词语)

一座假山 下面 一口大水缸 装满了水

哭 喊 跑

搬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砸缸

(师指名读,生齐读词语。)

师:仔细看看每组词语,认真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词语是按顺序排的。

师:按什么顺序排的?

生:第一行词语都是课文第1自然段里的,第二行词语都是第2自然段里的,第三行词语都是第3自然段里的。

师:那你能用第一行词语说说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吗?

生: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师:第一行词语写了花园里的环境。那第二行词语写了什么?

生:第二行词语写了别的小朋友的动作。

师:请你用这些词说一说花园中小朋友们的表现。

生:有一个小朋友爬上假山,掉进了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害怕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师:第三行词语写了什么?

生:第三行词语写了司马

光的动作。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缸,救出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

师:(出示并指着图片)同学们看,花园里有花有草,很漂亮,但这里既不写花也不写草,就写假山和假山下的大水缸,这是为什么呢?

生:假山和水缸跟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有关,花草跟故事没有关系。

生:假山下面的大水缸有危险,小朋友会掉进去。

师:这个水缸很大,有多大?谁来比划一下?

(一生上台用手比划水缸的大小,手臂不能环抱,高度超过头顶。)

师:对。水缸比我们小朋友还高,里面还装了满满一缸水,很危险。我们读书的时候要读出词句中隐藏的危险来。

(师指名读,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在这么危险的地方玩,瞧,事故果然发生了。

(师指两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两名学生分别读出了自己的体验。)

师:同学们觉得谁读得好,好在哪里?

生:张苏豫同学读“一不小心”这个词读得很快,让人感觉这个小朋友一下子就掉进水缸里了,我听了心里觉得很着急。

生:杨郭涛同学把 “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这句话读得比较快,感觉花园中的小朋友们都很紧张。

师:你们真会评,听得特别仔细。我们一起学着这两位同学的读法读一读第2自然段。

(师指名读,生齐读。)

师:别人慌了,司马光呢?

(师指名读第3自然段)

师:司马光做了两个动作,是哪两个动作?

生:搬、砸。

师:“搬”和“砸”都很用力,谁能读好这两个词?

(师指名读,生齐读。)

三、演练结合,紧扣文本拓展语言训练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好。你们想不想通过表演把课文演出来?

生:(齐)想。

师:这一天,小朋友们都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一个小朋友爬上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这水缸又大又深,小朋友掉进去怎么也爬不出来,别的小朋友看见了,都慌了。(出示图)

师:(指着图上哭的孩子)你们瞧,这个小朋友哭了。(指名表演“哭”的动作)你会边哭边说——

生:呜……呜……来人啊!救命啊!有人掉进大水缸啦!

师:(指着图上喊的孩子)这个小朋友在喊,他会怎么喊?

生:救命啊!救命啊!

生:有人掉进大水缸啦!救命啊!

师:(指着图上跑去找大人的孩子)这个小朋友跑去找大人,谁来演?

生:(上台表演边跑边喊)救命啊!爸爸妈妈快来啊,有小朋友掉进大水缸啦!

师:除了这三个小朋友,还有其他的小朋友他们怎么了?你想演什么样子的?

生:我演吓得躲到假山后面的。

生:我演吓得呆住了的。

(师指名上台表演)

师:谁能把这些小朋友的表现连起来说一说?说具体一些。

(师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师课件出示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生: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着说:“呜……来人啊!救命啊!有人掉进大水缸啦!”有的喊:“救命啊!救命啊!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还有的边跑边叫:“爸爸妈妈快来救救小朋友啊!”

师:你们说得真好。当时花园里的小朋友们都慌了,哭的哭,喊的喊,乱成一团。司马光呢?谁来演司马光?司马光做了几个动作?

(师指名演“搬”“砸”的动作)

师:他演得好不好?

生:(齐)好。

师:他“搬”的是什么?

生:(齐)一块大石头。

师:我这样能不能叫“搬”?(演示轻轻拿的动作)

生:这叫“拿”。

师:大石头搬起来觉得好重。司马光能不能选块小点的石头?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小石头砸不破大水缸。

生:砸水缸要用很大的力气。

师:对!比较硬、比较牢固的东西才用“砸”,像“砸门”“砸核桃”等。请这名同学再来演一演,我们一起给他配音。

(该生再表演,其余学生一起读句子,朗读中突出“搬”“砸”两个动词。)

师: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小朋友们,你们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刚才哭的小朋友,你怎么对司马光说?

生:司马光,你真棒!是你救出了我们的朋友。

师:刚才喊的小朋友,你对司马光说什么?

生:司马光你真勇敢!

师:赞美一个人不光可以用语言赞美他,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情。你想怎么夸司马光?

生:(伸出大拇指,笑着说)司马光你真勇敢!

生:我送给司马光一束鲜花,说:“谢谢你,司马光,是你救了落水的小朋友。”

生:(拍手)司马光你真聪明!

师:谁能连起来夸夸司马光?

(师课件出示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小朋友们都夸奖司马光,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生:小朋友们都夸奖司马光,有的伸出大拇指说:“司马光,你真勇敢!”有的笑着说:“司马光,你真聪明!”还有的送给司马光一束鲜花,拥抱司马光,谢谢他救了小朋友。

师:还有一些成语说司马光聪明勇敢、遇事不慌张,你能用上这些成语夸夸司马光吗?

(师出示: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

生:小朋友们都夸奖司马光,有的夸他临危不惧,有的夸他多谋善断,有的夸他从容不迫,还有的夸他方寸不乱。

(师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四、触类旁通,探究字理让识字更形象深刻

师:这一课的生字很有意思,什么结构的都有,不信你们看!

(全班学生一起给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候、掉、别、使、流

上下结构:哭

半包围结构:爬、司

全包围结构:园

师:(指着“哭”字)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哭”字的?

生:“哭”的上面是两个“口”字,下面是一个“犬”字。

生:“哭”上面两个“口”像小朋友的两只眼睛,下面的“大”像嘴巴,“丶”就是小朋友的眼泪。

师:真的很像!看到这个字,我们就知道它的意思了,就能想到人们哭的样子。

(师范写“哭”,生书空、描红。)

師:谁会用“哭”组词?

生:大哭。

生:哭声。

生:哭叫。

生:哭喊。

生:小哭。

师:“小哭”不对,小声哭叫“哭泣”。

师:(指着“爬”字)“爬”字的结构是——

生:半包围结构。

师:部首是——

生:爪。

(师板画“爪”字的演变过程,注意和“瓜”字的区别。)

师:你是怎么记住“爬”字的?

生:外面是部首“爪”,里面是一个小小的“巴”。

生:像小“巴”在爬山。

师:(边讲解边范写演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个“爬”是形声字,外面的“爪”是它的部首,注意“丿、丨、■”都要写长些,“■”还要轻轻托住“巴”。“巴”代表了这个字的音,它和“爬”的韵母相同。

(师范写“爬”,生书空、描红。)

师:形声字都有不少兄弟,“爬”的兄弟都有谁?

生:吧、把、爸、芭、笆。

(师板书一组形声字:吧、把、爸、芭、笆,生认读。)

【评析】

本节课,包老师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精心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情感和智慧。

包老师亲切、和蔼,富有爱心,课堂上极具亲和力,教学氛围融洽和谐。她在教学时能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立场,把生字、课文、语言都教得生动灵活,充满趣味。

一、立体教生字

低年级生字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教师不精心设计,不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学,那么,教师教得枯燥无味,学生也学得索然无味。

包老师在设计本课生字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年龄特点,不仅要教好一个个的字,更要把这些字放进相应的环境中去,让一个个字拥有立体的厚度。如“司马光”的“司”这个生字,字形上比较好识记,包老师就把重点放在了内涵的教学上。当包老师问“司马光姓什么”时,由于学生知识有限,于是出现了“司马光姓‘司”的回答,而当包老师否认了这个答案后,全班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激发了出来,小耳朵都认真地听着包老师娓娓道来。这时,包老师顺势由“司”→“司马”→“复姓”→“名人”→“名著”,慢慢引导学生了解复姓,了解历史上的复姓名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欲望。再如,“哭”这个字,字义理解很简单,包老师就把重点放在字形的教学上。她引导学生把“哭”想象成一个正在大哭的孩子的脸,有眼睛,有嘴巴,还有眼泪呢。这样一来,学生就形象地记住了“哭”字。包老师并未就此停止,她还引导学生通过组词,表达出各种不同的“哭”境来。学“爬”这个生字时,不仅学习了“爬”字,更是由“爬”带出了一连串的形声字的学习。

二、简单学课文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作为一篇记叙文,它里面有细致的环境描写,紧张的情节描写,更有复杂的场面描写。要学习、理解这一篇课文,教师不进行巧妙的引领,学生是无法走进文本的。

包老师在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时,出示了精心挑选的三组词语。第一组是描写环境的四个词语:“一座假山”“下面”“一口大水缸”“装满了水”;第二组是描写小朋友落水后,其他小朋友慌乱场面的三个动词:“哭”“喊”“跑”;第三组是描写司马光沉着冷静、勇敢积极的两个词语:“搬起”“使劲砸”。这三组词语是按照故事情节的展开排序的,从环境描写到场面描写,再到主人公的细节描写,三组词语提纲挈领地将课文的脉络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读通了这三组词语,也就读通了课文;学生理解了这三组词语,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当学生把一个个词语变成一句句情节,再把一个个情节变成整篇紧张生动的故事时,也就经历了把一篇课文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的成长歷程。

三、灵活用语言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运用就是要不断地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活学活用。

课文里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生动描写出了孩子落水后紧张、慌乱的场面,多角度地表现出了孩子们无所适从、恐惧无助的心理。但是这篇课文没有对语言进行丝毫描写,这也正是包老师在设计教学时抓住的一个语言训练点。包老师通过读文、看图、表演和说话等方式带领学生慢慢走进文本,走进这紧张的氛围之中。正当学生身临其境的时候,包老师立即引导学生想象那个慌乱的场面中小朋友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说些什么,再让他们表演出来,然后再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表达出来。有一个学生这样描述道:“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着说:‘呜……来人啊!救命啊!有人掉进大水缸里啦!有的喊:‘救命啊!救命啊!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还有的边跑边叫:‘爸爸妈妈快来救救小朋友啊!”经过这样一描述,课文更加生动,画面感更加强烈了。包老师的语言实践并没有就此结束。接下来课文对司马光的描写与前面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学生突然觉得司马光好厉害,是个小英雄,对司马光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此时,包老师又巧妙设计了一段“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练习,让学生通过想象,描写司马光救人后周围人争相称颂的场面。一个学生这样描述道:“小朋友们都夸奖司马光,有的伸出大拇指说:‘司马光,你真勇敢!有的笑着说:‘司马光,你真聪明!还有的送给司马光一束鲜花,拥抱司马光,谢谢他救了小朋友。”此时的练习既水到渠成,又升华了对课文的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假山司马光词语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词语积累
调皮的小猴子
司马光砸缸之后
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