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育与发展
2017-06-26张菁钰张新英
张菁钰 张新英
邢台市桥西区教育局从2011年1月组建第一支家庭教育讲师团,到2012年被评为全国百个“家庭教育示范县(市区)”,再到2013年所属学校被授予“全国关工委五好基层组织”,桥西区教育局如一棵柔韧有力的小草,压力之下克服了各种困难,深度广度齐头并进,仅仅两年多的时间,桥西区家长学校就成为整个邢台市中小学的领跑者,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娃娃,成长为矫健奔跑的青年。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记者来到邢台市桥西区教育局,主抓家长学校工作的桥西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晨霞为记者讲述了家长学校成长的历程。
家校共育悄然兴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合作,使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在全国教育系统兴办家长学校,学校、家长、社会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家校合作越来越渴求的形势下,桥西区教育局决定:各中小学成立家长学校。
办家长学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桥西区是个新兴城区,名校虽多,家长的构成却是两级状态。一部分家长是公务人员,文化素质较高,对学校期望多。他们渴望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但在“家长不允许进校园”的规定下,他们和学校的沟通受阻,找不到沟通渠道。还有一部分家长是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不够,把孩子的管理、教育全盘推给学校。
这些问题给家长学校的兴办带来一定困难。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011年10月,桥西区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王之良在全体校长会上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家长走进课堂,让科学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个家庭,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有了领导的支持,局关工委积极行动,出台《桥西区教育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家长学校的实施方案》,制订了家长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路径和时间表,提出“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办学口号,首创“编大班、上大课、用教材、请讲师”办学模式,家长学校工作运行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
于是,2012年元月,家长学校启动。
万事开头难
家长学校成立后,为保证将家长招得来、教得好、留得住,让家长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给家长授课成了当务之急。于是,桥西区教育局决定向社会招募家庭教育讲师。报名者很多,区教育局根据报名者的个人经历、投送稿件的质量等进行筛选,从中招募了有教育经验、有成功案例的家长及法律工作者和有想法的社会知名人士,组成了第一个家庭教育讲师团,并开始授课。招募很成功,一位热心做家庭教育的老师说:“一直是自己在摸索,这次终于找到了平臺。”还有一位技师学院的老师,考过了二级心理咨询师,但错过了报名时间。这位老师到处打听其他报名渠道,最终通过桥西区妇联联系到了桥西区教育局,如愿加入了讲师团。
起始,这些“业余讲师”的生动案例、创新想法吸引了家长,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业余讲师团”暴露出弊端。授课内容片面,不适合应用到众多家长的身上;授课形式过于单一,提不起听课家长的兴趣;授课时间有限制,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只能在空闲时间讲课,家长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从社会上招募的家庭教育工作者讲师团已不太适合为家长授课了。
讲师团应运而生
根据家长的需求,桥西区教育局开始组建自己的讲师团。他们从“业余讲师团”中抽调了几名骨干讲师,又从中小学选拔了十名一线老师,以骨干讲师带动一线老师。为了让一线老师尽快成长起来,教育局给这些一线老师布置了任务:每人选一个自己擅长的家教领域,进行专题研究,定期申报课题。经过一系列的学习、锻炼之后,一线老师逐渐成熟。半年后,桥西区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成员全部为各学校的一线教师。至此,桥西区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讲师团。这些讲师讲课形式新颖,能解决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受各个学校和家长的喜爱,邀约不断。
为了提升家长学校的办学层次,在培养组建自己讲师团的同时,桥西区教育局还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如孙云晓、王心、王继琼、东子、钱之亮等为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在给家长指点迷津的同时,也开阔了讲师们的视野,讲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有了很大转变与提升。主管教育的副区长温战军亲自过问讲师团的授课情况,他说:家庭教育是伴随着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作为教育部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科学的家教理念送到每个家庭、每个家长身边。经多方协调,桥西区教育局和区妇联达成合作,在全区开展了家庭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活动,每年组织公益讲座不少于100场。尤其专门针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开展的专题讲座,在家长中间引起强烈反响。讲师团成员在不断的学习和锻炼中,不断地成熟与壮大,桥西区有了自己的10名金牌讲师,其中3名讲师还被聘为省家庭教育专家团讲师。
讲师团声誉鹊起
桥西区教育局有了自己的讲师团,各个学校开始向教育局递交“订单”,邀请讲师去学校授课。但试行了一段时间后,桥西区教育局又琢磨了:学校有高年级、低年级之分,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也不一样,这样泛泛地授课,会不会有些不合适?
为了让家长有所收获,教育局给讲师支招:备课的时候可以有所区分。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实际需求,提前递交需要的讲座主题,讲师团再根据这些主题选定讲师;同一个主题,根据城市和农村进行分类授课,有针对性地为家长解决具体问题。
除此之外,桥西区教育局还给学校提出要求。在讲师授课前,学校必须拉起条幅,让家长知道此次讲座的主讲老师和主题;学校必须张贴海报,登出主讲老师的简介,让家长在听课前对讲师有心理上的认同;学校要给家长发邀请函,邀请家长前来听课,在唤起家长家教意识的同时,给家长一种被尊重感。
王晨霞说,除了这些硬性规定,各个学校也有自己的应变,采用一定方式吸引家长。如在农村学校,有家长忙农活不肯来,学校便发起“给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孩子给家长写信,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家长读出来。家长不忍心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地拿着信,害怕孩子看着同学有爸爸妈妈陪同,只有自己没有爸爸妈妈陪心里难受,一定到场。王晨霞说,学校这种“逼迫”家长参与的方法,不仅增加了家校互动的机会,也给了家长和孩子一个情感表达的机会。现场很多家长都哭了,也有家长当场给孩子回信。
“二级梯队”也精彩
学校争先邀约讲师去自己学校讲座,然而“学生多讲师少”,有时一天要安排十几场,仅有的十个讲师根本应付不过来,满足不了学校的需求。讲师不能满足要求成为家长学校的头等大事。
2012年下半年,桥西区教育局决定发展讲师团二级梯队,在各个学校筛选合适的班主任老师担任讲师,成立讲师团。然而,成立二级梯队也有困难。主要原因就在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同。重视的学校,选出的讲师多,开展的讲座也多;不重视的学校,选出的讲师少,也不怎么开展讲座。
为了规范各个学校的教学,指导、约束基层学校的老师授课,桥西区教育局出台了《家长学校组织授课基本规范》,要求基层学校家长学校要按照“编大班、上大课、用教材、请讲师”的模式组织授课,家长听课须带上教材、报纸,讲师的授课内容同教材和报纸相结合,引导家长;家长学校每学期安排授课不少于2次,每次授课不少于两课时;学校每学期邀请区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举行家庭教育授课。
桥西区教育局还对授课提出了具体要求。备课时,实行集体备课,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可分年级、分专题组织集体备课,制作课件第一页要有主讲人简介,最后一页要显示家长学校办学口号:“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上课时,要提前一周通知家长,张贴讲座海报,悬挂条幅,做好宣传工作;要安排与家长的互动,有指导性地安排家长自读教材或报纸,兼顾个案辅导,为家长答疑解惑。课程结束后,要有反馈,请家长填写反馈意见表,或引导家长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
实战之中创品牌
在桥西区教育局成立讲师团之初,桥西区举行了规范和完善家长学校大会,号召各个学校加快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然而,市区学校答应了,农村学校却不太接纳。他们有自己的意见:我们没有市区学校的优良教学设施,跟市区学校没法比。
桥西区教育局决定,实行“先市区,后农村”的发展战略,市区工作搞好了,再以市区带动农村。
市区工作最先在金华小学和育才小学展开,并很快打响了品牌。
金华小学的“特色课堂”首先崭露头角。妈妈课堂、爸爸课堂、儿子课堂、女儿课堂、隔代课堂,这是金华小学的五个招牌特色课堂。这些特色课堂的讲师,经常坐在一起讨论,根据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如家庭教育中爸爸缺席、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教育方式等,对家长授课。有时,他们还召集十几个存在相似问题的家长,然后选取有典型性的家长讲课,让家长带动家长。
妈妈课堂金牌讲师王红给记者讲了她见证的一个妈妈的惊喜改变。二年级一学生的妈妈向王红反映,自己的女儿在学校做作业挺快,但在家做作业却磨磨蹭蹭,半个小时要上好几次厕所。在和这位妈妈的交流中,王红了解到事情出在孩子的时间安排上,并发现了妈妈存在的问题。这位妈妈总是命令孩子:“你必须好好复习,按老师说的做!”王红說:“二年级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好好复习。妈妈应该教给孩子具体怎么做。我给这位妈妈做示范,让她告诉孩子:‘先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老师讲的内容……”王红说,如果只教家长教育方法,家长在家具体操作时难免会做不到位,所以她选择给家长进行现场示范。经过王红两周的跟踪指导和这位妈妈的反复演练,其女儿现在写作业专心致志,不再分心了。
育才小学家长学校不仅特设了“家校联系卡”,把家长和学校通过卡片对话的方式联系起来,建起沟通渠道,还大胆创新,根据教材编写教辅,完成了一套特别的教案设计。另外,育才小学家长学校还专门为六年级的孩子增设了一堂课——“对面的课堂”,让孩子了解他们的父母,了解这一年龄段父母的心理,以便理解父母,融洽亲子感情。
缺陷之中寻方法
城市有了进展,农村也该开始了。
农村地区,最先做起来的是南大郭学区。农村的学校不积极,桥西区教育局就逐一动员。这时,南大郭学区传来喜讯: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报名率达到了86%。王晨霞告诉记者,当她看到这个数字时惊讶又欣喜:没想到农村会有这么多家长报名,看来学区为家长学校的工作做了很多努力。
桥西区教育局带人在南大郭租了会场,专门组织了启动仪式,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做报告,参加仪式的家长争先抢着和专家进行互动。王晨霞说,这次启动仪式改变了她以往的看法:
“这些家长的参与给了我两个惊喜。第一个惊喜是家长的积极参与,让我认识到农村和城市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需求是没有区别的。第二个惊喜是家长在会场的表现,他们甚至比城市的家长状态更好,他们像小学生渴求知识一样认真,没有人打电话,没有人走来走去,没有人交头接耳。”
就在桥西区教育局放下心,觉得农村地区家长学校的工作也有进展的时候,南大郭学区又给了当头一棒。第一年1000多名家长报名,第二年,南大郭学区只有300名家长报名。
这是怎么回事?桥西区教育局赶紧打电话询问,分析原因,最后,终于弄明白情况,问题还是出在家长学校自身。南大郭家长学校只是把家长订阅的《家庭教育周刊》发下去,而没有进行组织学习,让很多家长用不到报纸上的方法,而且,南大郭学区很少组织家庭教育讲座,动员家长后就偃旗息鼓了,后续工作没有跟上。
了解了问题的根源,桥西区教育局开始想办法改进:让每个学校年初的时候汇报各自的学年计划,如计划每年请多少次专家,自己学校的讲师会给家长上几次课等等,然后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给学校打分,以此来评估学校的工作质量。
此后,农村地区的家长学校工作也纷纷开展起来。
家长学校工作扎实了,桥西区教育局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尝试——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对于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加以重视。于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又成为桥西区教育局的当务之急。
他山之石可攻玉
家长委员会是新生事物,桥西区教育局决定由王晨霞带队,组织讲师团成员去家长委员会工作做得好的学校学习、借鉴。经过讨论比较,教育局选定了运行机制完备、成效明显的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西山学校。2013年10月底,王晨霞带着部分校长来到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在参观完充满人文色彩的校园、了解了西山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并同西山学校校级家长委员会副主任和年级家长委员会主任充分交流后,始终萦绕在王晨霞脑子里的“如何建立,如何运行,如何发挥最好成效”等问题解决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管理组建模式,建立沟通平台,如家长QQ群、班级博客等,或者组织孩子外出,去偏远地区锻炼等等,都是我的收获。”王晨霞说。
學习归来,桥西区教育局开始着手组建家长委员会工作。这次的组建仍旧从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开始。从市区选了五所热点学校,加上农村地区的南大郭小学,这六所学校优先试行。她找这几个学校做工作,并规定了学校必须要做的几件事:
首先是完善建立家长委员会。对于这点,桥西区教育局规定的很细致,校级、年级、班级各选出多少名家长代表;选择家长代表时,可以从成功人士、愿意参与的家长,有方法、有经验的家长中多方面选择。最后,桥西区教育局不忘敦促校长们:
“没有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抓紧时间建立;已经建立的,要更加完善。家委会的组建一定要有明确的机制,制订章程,有规可循。”
其次,各个学校要搭建工作平台。各个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带头,建立自己班里的QQ群、博客、飞信,及时把班里的活动内容让家长了解。
最后,桥西区教育局要求,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组织亲子活动,通过趣味运动会、元旦联欢会等活动,让家长成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
共育之花竞相开放
随着工作的开展,各校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工作有了一定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亮点。
东户学区家长学校从只有百分之几十的报名率,稳步上升,逐年增多,东户中学开展的“给家长的一封信”更是带来了家长和孩子情感沟通的高潮;泉山学区由于一直搞基建,家长学校起步较晚,2013年才开始做动员工作。起步晚但发展快,现在泉山学区实现了全员报名,而且来参加培训的男性家长逐年增加。
金华小学家委会组成了“家长义工”团,家长不定期到学校担任“班主任”“督导员”,或者为学生讲解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郭守敬小学家委会组成“护卫队”,担负起孩子放学的疏散工作,还有由家长自己组织举办的“元旦联欢会”“运动会”,减轻学校压力;育才小学家长委员会不定期发放调查问卷,或给家长发邮件,征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并结合自己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的优势,准备组建“亲子团”,带家长和孩子进行野外拓展,创设不同环境,带来不同体验;中兴路小学家委会重点打造“亲自共养节约习惯”,倡导家庭教育低碳生活;南大郭小学更是结合自身的农村优势,成立特色才艺培训班,剪纸、安塞腰鼓等民俗文化,受到家长的热捧。
桥西区教育局的家校共育模式也逐渐被熟知,被赞誉。去年,教育局与媒体合作,开展“阳光大讲堂”活动,得到了业界和家长的广泛好评。桥西区教育局创出的模式也被推广开来,2013年底,从桥西区拓展到桥东区,被桥东区教育局借鉴。讲师授课被制成网上视频,供其他地区讲师参考,也能给广大家长提供了方便。2016年5月,桥西区教育局
“为了最好的未来”——邢台市桥西区“代理家长行动”仪式在南大郭小学启动,宣读了《邢台市桥西区关爱留守儿童“代理家长”行动实施方案》,为首批20名代理家长颁发了聘书。
现在,邢台市桥西区家长学校办学率达100%,家长入学实施零门槛,入学率达到100%,每学期每个家庭参与听课3-5次,家委会建设分两批试点推进,占60%左右。
准备再攻坚克难
在对邢台市桥西区家校共育工作的了解中,主抓具体工作的王晨霞告诉记者,处在夹缝中的城乡结合部是问题最突出、最难攻克的部分。城乡结合部居民大都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忙着挣钱,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每次学校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或者召开家长会,这些家长都请假不来,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与其浪费时间听不一定能用得到的家庭教育知识,不如在菜市场多卖点儿菜、多打一会儿工,还能给孩子多攒一份钱。
对此,王晨霞说,对这部分群体,暂时还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方法,只能通过发短信,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多关注孩子。“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无论如何不应该忽略他们,放弃他们。在我们桥西区教育局所有人的努力下,一定能找到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