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手巧出智慧
2017-06-26居静
文 居静
心灵手巧出智慧
文 居静
本文主要表述了作者对“手指尖上生出智慧”的理解:探讨了“手巧则心灵”,即懂得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心灵使手巧”介绍了一些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发展的方法;“心灵手更巧”阐述了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发展。鼓励社会、教师、家长共同坚持,关注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其发展,使“手巧心更灵”。
动手能力;心灵手巧;幼儿发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手脑并用”的理论,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这些观点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于是,在此基础上,我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尝试着作了一些探索、研究。
一、手巧则心灵——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意思是,头脑聪明,才能手巧。其实不然,应该是手巧心灵。日本一学者指出:“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锻炼手指,因为手指的活动能刺激大脑皮层中手指运动中枢,从而使智能得到提高”。
1.动手可以促进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的记忆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等,在这些记忆中最不易遗忘的是动作记忆。所以民间有“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的说法,蒙氏教育里也有句格言“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可见,只有亲身体验、亲手做过,才能真正理解。同时,抽象思维也是以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为依托的,多动手,必然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2.动手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确立目标、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克服困难,就是要动手解决问题,平时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可以培养人的坚韧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因此通过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更进一步促进他们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3.动手可以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从对成人的依赖到独立、自主地生活,必定有其发展阶段及必经的历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越早得到锻炼的机会,越多得到锻炼的机会,那么,这个时间和历程就会越短。而越早独立的孩子,其能力就会明显优于其他人,实践和动手的机会则会更多,以此形成良性的循环,促进其更快速地发展。
二、心灵使手巧——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发展的方法
如今,绝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宠爱有加,事无巨细,样样都包办代替,使孩子的双手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从而抑制了孩子的动手欲望,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使孩子的手灵活起来呢?
1.借助儿歌,熟悉双手
我们可以借助游戏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有关手的基本知识,熟悉手心、手背、手腕、手指等各部位名称。例如:为帮助幼儿记忆,我选择了游戏儿歌《大指哥》和幼儿共同学习,并把歌中相关歌词改为:食指哥、中指哥、无名指哥、小指哥和拇指哥,同时配以简单的手指动作:先握拳,唱到哪个指头,就伸出相应手指上下弯曲后还原。就这样,由单手到双手,练习了每个手指伸出的灵活性又巩固了对手指的认识。
2.循序渐进,活动双手
对幼儿进行以锻炼手指小肌肉群为主的操作训练,考虑到幼儿的手指等小肌肉发育比较缓慢,手指操作活动的灵敏度也不高,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我采用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系统地锻炼幼儿手指肌肉的方法,逐步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例如:我采用了“撕——描——夹——折——剥——剪”的递进式练习,利用游戏的情景,准备多种材料供幼儿动手实践,以帮助幼儿提高手的活动能力。
3.游戏操作,玩转双手
游戏是幼儿的最好的伙伴,操作是幼儿最真实的体验过程。借助游戏和具体、深入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融入其中,自然幼儿的手就活动起来了。因此,我始终把关注幼儿小手活动的要求放在心中,在一日活动中,经常性地选择一些适合于幼儿游戏、操作的活动内容,就让幼儿的双手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得到积极的锻炼。
4.综合运用,提高成效
学习了一些方法,有了一定的技能,幼儿的手比以前更加灵活了。但任何活动都不是孤立的,需要综合地运用,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成效。以下一些游戏活动,就非常适合于幼儿,可以在其中进行综合练习。
(1)模仿动作
在幼儿已有了初浅技能的基础上,我选择了一些游戏儿歌,让他们模仿儿歌里的动作,如:学小动物,模仿它们的动作,玩手影游戏,练习双手组合动作,慢慢地让幼儿自己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双手动作,不仅使双手灵活起来,也训练了思维。
(2)小制作、小实验
小制作、小实验,让孩子直接参与到接触环境和改变环境的活动中,这些活动需要左右手并用,更有益于综合运用各种手指技能,有益于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开发儿童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3)劳动体验
劳动是一种手脑相互结合的活动,两者之间不断地传递着信息、思维,检查、纠正、改善着劳动的过程。如:拉拉链、洗手帕、种植饲养、扫地、学习整理等等都是丰富的劳动内容,孩子在劳动中动手、动脑,体验了情感,丰富了表象,更进一步提高了动手能力。
(4)做做画画
美术活动,需要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而材料的灵活运动,则促进了手部小肌肉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在画画时运用油画棒,在泥工活动中分泥、搓、捏、压,在制作活动时对材料的撕、拼贴、剪、刻、叠、垒等,都是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良好载体。教师经常组织幼儿参与这样的活动,自然而然,幼儿的手就灵活起来了。
5.日常巩固,稳步发展
在生活中多提供幼儿实践体验,让幼儿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因为在实践操作中,儿童接触具体事物,容易触发幼儿兴趣及动手欲望,容易激发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习惯性地用手去动一动、试一试、做一做,久而久之,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稳步提高。如:家庭生活中,学独立吃饭、自己扣纽扣、系鞋带、开瓶盖、擦桌子等,都蕴含着幼儿独立操作的锻炼机会。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动一动,既解放了家长,又锻炼了幼儿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的双手也得到充分的活动,促进了其动作的协调发展。
三、心灵手更巧——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智慧的老师常常有更多的方法和策略去引导、激发幼儿动手,但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胆小、怕多事,在对幼儿的行为教育方面,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以下一些问题就不得不引起我们老师的重视,相信,只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让我们自己的心更灵活些,那么,我们幼儿的手必定会更巧,幼儿的发展必定会更好。
1.敢于大胆地放手
平时,常见一些老师或家长把剪刀藏起——怕出危险;把小榔头收起——怕引起争端;在沙坑前,也常听大人说:“不许玩,沙子会弄到鞋里都是,脏。”成人对幼儿束缚得太多了,希望老师、家长能放放手,让幼儿尝试多动动手脚(当然有危险的除外),多一点自主体验和自由操作,说不定,幼儿的变化和发展将是你难以估量的。
2.正确评价活动成果
常有一些老师和家长很不尊重幼儿的活动成果,对幼儿的作品总是不屑一顾,不是嫌他们想法太天真、怪异,就是对他们的做法持反面意见,否定他们的操作成果,这样正扼杀着幼儿的思维及动手欲望。所以,不管孩子动手的成果如何,他做了,就应该给予鼓励、支持和适度的引导。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是先有动作,后有思维,我们应该做有智慧的老师和家长,更多地去促进幼儿活动,让他们的手真正地动起来,更快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总之,培养一个人的动手能力不是单一和片面的,应该由社会、老师、家长共同合作,坚持将“心灵手巧出智慧”的理念贯穿于幼儿的每日生活,真正地让幼儿“手巧心更灵”,让小手动出大智慧。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星韵幼儿园)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版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