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吉林中部城镇群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空间一体化组织
2017-06-25叶亚丽胡宇鑫张栩嘉吴相利
叶亚丽,张 鹏,2**,胡宇鑫,张栩嘉,吴相利
(1.哈尔滨师范大学;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0 引言
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产业合理布局,区际差异减小,从而使区域内大小城市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加速社会发展的步伐[1].近十年来,由于受“东北现象”、“新东北现象”的影响,吉林省省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活力较弱,城镇功能衰弱、区域发展塌陷.因此,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行动,吉林省急需构筑一个合理、高效、和谐、开放的空间结构体系,以支撑省域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快速推进吉林省经济发展.
1 吉林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区域位置边缘化
从东北亚空间尺度分析,吉林省虽处于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如图1所示),但却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低密度地区.东北亚经济与合作重点在环黄渤海经济圈,其重心主要集中在日韩,日韩经济联系主要通过海上通道面向中国东部沿海、东南亚及其他大洲.而吉林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依托图们江地区的战略资源区位来面向环日本海经济圈,但环日本海经济圈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处于休眠和发育阶段;从全国空间尺度分析,东北地区主要通过山海关陆路和黄渤海海路两个基本通道与全国其他地区进行经济联系.哈大城镇带是东北经济发展的轴心,也是这两个通道的载体,带上有41个城市,占东北地区城市总数的45.56%,国土面积约为25万km2,约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32%,总人口约占全区60%,集中了东北三省约70%的工业总产值.然而,与长三角、珠三角城镇密集区相比,哈大城镇带在经济实力、城镇密度、平均规模等方面都还存在差距,在全国经济地域分工中仍有被边缘化的危险[2].
图1 吉林省在东北亚的区域关系
1.2 区域地位后位徘徊
东北三省内部区域差异较大,吉林省始终处于东北区的末位,在全国经济发展位次排名中也相对靠后,东北区经济发展呈现中部塌陷的态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吉林省2015年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增幅在全国的位次排名均较靠后,经济发展不足,发展潜力巨大.
表1 吉林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和全国对比及排位
资料来源:《2015年吉林省发展报告》
1.3 城市化和经济发展错位
图2 吉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分布图
图3 吉林省县域地均GDP密度分布图
从图2、3中可以看出,吉林省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中部地区各县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低.东西部由于林场、农场数量较多,农垦工人(按非农业人口统计)相对集中,另外,延边州是一个消费型城市,服务业人口比重相对较高,以上均导致东西部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地区;由于吉林省经济发展活跃地区大多集中于哈大轴带上,因此吉林省中部区域经济发展明显好于东西部.由此可见,吉林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从经济密度空间分布来看,中部地区最高,而东西部地区经济密度较低.从城镇化水平来看,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低,而东西部城市化水平较高,吉林省各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不同步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质量较低[3].
1.4 区域极化显著,省内发展差距较大
吉林省城镇密集分布,其中特大城市有长春、吉林两个,四平刚迈入大城市序列,近10年来,10万人以上的城市等级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从表2中可以看出,长春市和吉林市在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末总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5项指标的数值分别占吉林省全省的53.62%、42.37%、50.73%、44.3%、54.06%,均接近半数或已超过半数.由此可见,长春市和吉林市是两大极化中心,且其他地级市与之相比发展差距较大.
表2 吉林省九市(州)主要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2016年吉林统计年鉴》
1.5 农业地位突出,产业结构单一
吉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5年,吉林省第一产业产值达到1498.52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72%.目前,为达到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的目标,包括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的19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2015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23056.57亿元,其中汽车产业约占23.76%,农副产品加工业约占14.57%,石化工业和化学制造业分别占占6.76%和8.03%,而冶金、煤炭、轻纺、能源等产业均低于5%.2004年以来,随着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拐点时期,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趋于激烈,行业利润水平大幅下降,吉林省汽车产业增速变缓,进而导致全省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吉林省经济增长缓慢.虽然近年来,汽车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有所改善,但工业结构趋于重型化、产业链条短,上游产业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依然阻碍着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高级化.
2 吉林省空间结构发展特征分析
2.1 空间结构单一、多变
自1840年以来,东北地区空间结构经历了“三镇松散”、“双核T轴”、“四核T轴”、“四核三群”的空间结构序列演变过程[4].其中,吉林省先后呈现出“单核松散放射”、“双核枝状雏形”、“双核十字雏形”、“双核向单核演变”四个空间序列演变过程.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相比辽宁省“一核多心”、“双区并举(沈阳经济区、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三大空间单元(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区、辽西北)”的空间结构演变,吉林省的空间结构始终围绕长春市和吉林市两个特大城市进行演化,演化形式呈现从单核—双核—单核的核心式波动演化特征和单一、多变的演化轨迹,而省内其他地区尚未参与到全省空间格局演变体系中来.
2.2 以长春市和吉林市为主辅中心的交通体系正在形成
长春市和吉林市是吉林省最大的两个特大城市,产业基础雄厚,长春以汽车产业、吉林市以石化产业引领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较为便利,为省内主要交通枢纽.目前吉林省中部地区的交通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势,整体上形成了以长春和吉林市为主辅中心的放射状格局,并且出现了梅河口、通化、四平等交通密集地区(如图4所示),但省内东西向的交通通道缺乏,导致吉林省交通体系整体呈现中部紧密,东西松散的结构特征.
图4 吉林省交通体系结构图
2.3 空间结构演变出现圈层扩散、点轴推进和近域整合三种趋势
由于吉林省各个城镇在空间发展上的不均衡,其空间结构的演进主要呈现三种趋势,一是圈层扩展趋势,主要中心城镇开始呈现圈层式扩展,城市规模越大,圈层扩散范围越大,长春、吉林两大中心城市的都市区形态已见端倪.二是点轴推进趋势,主要中心城镇的扩散呈现轴线延伸,哈大轴线和图乌线成为串联省内主要城镇的重要通道.三是近域整合,各相邻中心城镇在用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出现整合趋势,如长春-吉林、辽源-百泉、松原-前郭、梅河-东丰、延吉-龙井-图们等[5].
3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空间组织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国土总面积99747km2,占吉林省的53.20%,是吉林省社会经济的核心区域.城镇分布相对密集,包括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型城市.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吉林省力图打造一个可上升至国家层面和具有国际意义的空间经济单元,以寻求吉林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6].
3.1 二者关系
吉林中部城镇群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有地域交叉的两个空间组织单元.长吉两市在两个单元中都扮演重要角色,是吉林中部城镇群的核心,同时也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核心腹地,二者应纳入统一的体系中进行建设,共同打造吉林省中东部的强势经济区域.
3.2 空间一体化组织
结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和吉林中部城镇群的空间组织,二者一体化建设的空间组合形式为:(珲春-开放窗口)——(延龙图-开放前沿)——(敦化-联结纽带)——(长吉都市整合区-直接腹地)——(中部城镇群外围区域-拓展腹地),如图5所示.
图5 中部城镇群与长吉图先导 区空间一体化组织结构图
3.3 建设重点
3.3.1 珲春-开放窗口
充分利用珲春的边境区位优势,提升窗口功能,扩大开放能力,加强对外联系;建设能源储备开发、钢铁生产、纺织服装出口加工、外向型绿色农产品加工、多边科技合作创新和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打造中俄珲春-哈桑、中朝珲春-罗先跨国经济合作区,为建设图们江跨境多国自由贸易区创造条件;打通出海口通道,建设对朝、对俄毗邻地区交通基础设施.
3.3.2 延龙图-开放前沿
推进延龙图三市一体化进程,提升延龙图组合城市对开放窗口的支撑能力;加快生产要素集聚,建设具有区域辐射力的产业体系;发展外向型产业,推进与日、韩的合作,建设优质农产品出口加工和新型建材基地;设立保税物流园区;发挥口岸区优势,发展边境贸易和开展跨国旅游.
3.3.3 敦化-联结纽带
敦化与珲春、延龙图、长吉都市整合区都是长吉图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有连接长吉图,黑东北和吉东南的作用;利用纽带城市的区位优势和地区比较优势,建设成为吉林省重要的医药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基地.
3.3.4 长吉都市整合区-直接腹地
加强腹地经济的发展,加强长吉一体化.建成东北亚国际商务中心、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光电子产业基地和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加强长吉两市间的龙嘉新区、长东北新区、九站和左家开发区建设,推进交通、能源、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长吉城市一体化进程;加快建设长春、吉林面向大连、营口等港区的内陆港的同时,筹划发展面向图们江地区的物流港.
3.3.5 中部城镇群外围区域-拓展腹地
加强中部城镇群外围区域与长吉都市整合区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联系.作为中部城镇群核心区及长吉图核心区的长吉都市整合区不仅能带动外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作为吉林省中部重要的集散地,外围区域也可通过便捷的交通条件获得各种要素的流入;外围区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加强对长吉都市整合区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通道建设和对外口岸建设,加强与外部的经济联系,促进要素的流入、流出.
3.3.6 加强通道建设
加强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民航建设、口岸建设以构筑贯通东西方向,联结南北方向.实现“借港出海”“出境联海”“联港出海”目标.
4 结束语
吉林省经济发展及空间结构演化依托哈大轴线和长春市、吉林市两个特大城市,总体上呈现“中部隆起,南北抬升,东西塌陷”的发展态势.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打造和空间组织优化,在加强对中部城镇群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培育”、 注重区内与区际各种关系的“协调”、保护和利用各类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综合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有利于提升吉林省在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巩固和发展与辽中城市群、辽宁沿海经济地带和哈大齐城市群的“竞合”关系;有利于提升吉林省在东北亚地区的枢纽地位,地处哈大轴线和图乌轴线的十字交叉口的区位,可扩大吉林省对东北亚地区的全方位开放.
参 考 文 献
[1] 任启平,王平,王建军. 吉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2):119-124.
[2] 杨青山.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3):314-319;
[3] 刘继斌,杨青山,张春丽.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与空间组织[J].经济地理,2008,28(2):228-230.
[4] 张诚.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区经济转型对城市化空间演变的影响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7.
[5] 梅林,杨青山,李强.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空间发展战略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2):186-188.
[6]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7] 王云岫.2008年吉林省发展报告[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