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心电图在隐匿性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临床评价
2017-06-24郭琳王品许伟
郭琳 王品 许伟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电图科 开封 475000)
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心电图在隐匿性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临床评价
郭琳 王品 许伟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电图科 开封 475000)
目的: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心电图在隐匿性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临床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70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3例、中年组286例及老年组231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电图监测,比较各组隐匿性高血压发生率以及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三组隐匿性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0.22%、33.22%和43.29%,中年组和老年组隐匿性高血压发生率较青年组高,且老年组隐匿性高血压发生率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结果显示,P波增宽、P波双峰、左心室肥大、ST-T改变和房室阻滞发生率,三组体检者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联合心电图监测对隐匿性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助于对隐匿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发现以及及时给予干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隐匿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
隐匿性高血压是诊室血压正常,但室外血压高于正常血压的一种高血压类型,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其脏器伴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及卒中病死密切相关,若不及时给予干预,易进展成为真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在日常中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漏诊和误诊。动态血压监测可反映患者24 h监测期间血压波动过程,可作为隐匿性高血压诊断的主要依据,但因其未能普及,使临床上对隐匿性高血压患者的诊出率较低。心电图是记录心脏一活动周期的心电变化的成像,其中包含大量反映心脏的心电信息。本研究通过对本院700例不同年龄的健康体检患者采用动态血压联合心电图监测,分析动态血压和心电图联合监测在隐匿性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700例,以往血压检测正常,年龄16~80岁,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心房肥大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高血压意外因素导致P波形态改变者。根据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183例,其中男98例,女85例,年龄16~44岁,平均年龄(36.59± 3.27)岁;中年组286例,其中男157例,女129例,年龄45~59岁,平均年龄(51.67±3.56)岁;老年组231例,其中男126例,女10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73±2.84)岁。
1.2 方法
1.2.1 动态血压监测采用中健科仪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B-1806-B动态血压监测仪,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时间从8:00至次日8:00;并设置白昼(8:00~22:00)30 min自动采集一次数据,夜间(22:00~8:00)1 h采集一次数据,记录体检者动脉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的变化,所记录数据有效超过85%以上次日无需再测。
1.2.2 心电图采集采用中健动态心电图仪(CB-1308-C)记录体检者心电情况,选取其中光滑的波形且干扰较少的图形进行测量。
1.3 诊断标准
1.3.1 隐匿性高血压诊室血压<140/90 mm Hg;动态血压:日间血压平均值(SBP/DBP)≥135/85 mm Hg。
1.3.2 心电图(1)P波增宽:P波波形最早起点与最晚终点的距离超过0.12 s;(2)P波双峰:无干扰下,P波出现峰间距离超过0.04 s的双峰;(3)左心室肥大:表现为左心室高电压,额面QRS电轴轻度或中度左偏30°以内、QRS波时限轻度延长且≤110 ms、V5或V6导联右心室激动时间延长超过50 ms;(4)ST-T改变:表现为ST段肢体和胸前导联压低超过0.5 mV、T波直立的肢体导联振幅超过0.5 mV,胸前导联超过1.0 mV;(5)房室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P波间断或不完全不继以QRS波群。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隐匿性高血压检出情况对比三组隐匿性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0.22%、33.22%和43.29%,中年组和老年组隐匿性高血压发生率较青年组高,且老年组隐匿性高血压发生率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隐匿性高血压检出情况对比[例(%)]
2.2 三组心电图对比三组体检者P波增宽、P波双峰、左心室肥大、ST-T改变和房室阻滞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心电图对比分析[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已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最大危险因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监测设备的推陈出新,动态血压监测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在防治高血压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动态心电图可通过监测心电对患者心脏情况进行判断并有针对的进行干预治疗。隐匿性高血压因其隐蔽性强,在日常诊断中易漏诊、误诊,若不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降低血压,可发展为真性高血压,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性同高血压,易损伤患者靶器官。因此,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同样需要给予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对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监测,能有效地连续性监测患者血压以及其心功能变化情况,对偶然血压升高的隐匿性高血压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避免漏诊、误诊而延误救治,使患者免于发展成为真性高血压。本结果显示,老年组和中年组中检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多于青年组,且心电图P波增宽、P波双峰、左心室肥大、ST-T改变和房室阻滞异常均较青年组多,这可能与年龄、生活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血管活性物质流失,硬化发生率增加,顺应性下降,从而使血压发生波动,增加隐匿性高血压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隐匿性高血压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监测能有效的诊断隐匿性高血压,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避免并发症对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1]孙永勤.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3(16):215-216
[2]黄良海.中青年隐匿性高血压的中药茶剂配合社区干预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38-39
R544.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3.062
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