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2017-06-24王平燕

当代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普通话语言文字

王平燕

语文教育的基础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本质性的行为表现为塑造人的独立阅读和写作能力。叶圣陶说:“惟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会读书善写作,是语文教师必备的、重要的素养、也是基本的素养。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广涉博览,是一个“杂家”,即人文、自然无所不及;而在语文知识、教材分析、写作指导等方面则必须是一个“专家”。要做到这两点,唯有不断地坚持学习。

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又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的地位,对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对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社会生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而实现的。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大胆说话和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小学生学习说话,先要敢于说,然后才能说得好。于是,我在教学中,多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多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每周评出积极发言的学生,奖一个小星星贴在荣誉栏上,帮助他们克服不敢说的心理障碍。另外,我还在每节课上设计“一分钟演讲”的活动,内容不限。为了使学生有话可说,我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向全班同学进行口头表述。刚开始时,很多学生只是说简短的一两句话,后来胆子大了,成绩好的学生还能说得比较流利、比较好了。

由于我们生活在农村,孩子们都说说壮话或客家话,说话时常常带有地方方言,让人听了忍不住发笑,所以我特别重视普通话的训练。上课时的演讲或回答问题我都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平时也多鼓励学生用普通话交谈,对孩子们下“禁令”:踏进了校园就不允许用方言交谈,一律使用普通话。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坐着或站着各有姿势,做到姿势端正。特别是演讲时,要面向同学、态度自然、仪表大方、说话文明,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告诉他们这是给自己信心和勇气的最好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有些学生的作文很好,可是不善于言谈;有些同学作业非常认真,正确率很高,但上课一提问,他便“沉默是金”。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和复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记叙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或复述课文;诗文、辞赋、文言文一般篇幅小,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背来丰富词汇量;论述文教学可以组织学生搞辩论会,还可以用礼貌用语教育、日常交际示范、优先提问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说话训练。

(3)培养学生灵动地阅读。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这便是语文老师最大的收获。各种媒体的“文化快餐”接踵而至,夜读华章还有必要吗?我看,这有本质的区别。“文化快餐”附以图画,形象而生动,只是从表面上给人观看、鉴赏的,它缺乏对人们语言文字的启迪;而读书则不同了,它用语言文字对人们的思维进行启迪,引发人们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感悟,使人得到了美的熏陶,能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象空间。图片让你看到的桂林山水,绝不会胜过你读陈淼的《桂林山水》所领略到山水的唯美;电影里你看到的巍峨的泰山,绝没有你读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电视剧中的《何以笙簫默》,绝没有你静读《何以笙箫默》原著的韵味……这些美的享受,这独特语言的韵味,这深厚的人文底蕴,非阅读不能提高。

在阅读中,除了能读出语言文字的意境和和表达的情感,还能确立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少一点“匠”气,多一点“灵”气,做到善于、灵活的换位、求异思维,一反以往的思维定势。

读写能力是提高乡村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最有效的捷径。语文教师的美丽,在于他是否热爱阅读、倾情写作、有独立的思想。与学生共浴书香,提升表达,可以给学生读自己的一首小诗、讲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树立科学的读书观,博采杂家,具有创新的写作思维,用个人的涵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做学生学习的楷模,让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和活力,这样的老师才算是当之无愧的小学语文教师,从学习走向收获,从忙碌体现价值,从平庸奔向杰出。这样,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普通话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Letter time 书 信 时 光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国际扫盲日
爱尔兰推出新的在线资源协助教师提高儿童早期读写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建立全球读写能力联盟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