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2017-06-24

学苑创造·B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麦哲伦哥白尼航行

快快快,拿起放大镜,一起和雀儿姐姐去寻找课文中的宝藏。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最终发现了真理。历史上,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下面就和雀儿姐姐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吧。

主持:雀儿姐姐

★哥白尼创立日心说

上中学时,哥白尼就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在教堂的塔顶上观察浩瀚的星空。后来,哥白尼定居在波兰的弗龙堡,弗龙堡城墙中的平台成了他的天文观测台。为了得到精确的数据,哥白尼自制了三分仪、三角仪、等高仪等器具。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每天都坚持观测天文现象。因为他坚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

当时的欧洲,人们对地心说深信不疑,地心说也被当时的教廷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地心说的主要观点是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围绕地球运动。

如果在另一個运行着的行星上观察这些行星的运行情况会是什么样呢?假如地球在运行中,那么这些行星的运行看上去会是什么情况呢?这样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哥白尼的脑海中,为了找到答案,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结果每一个行星的情况都不相同,这让他意识到地球不可能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经过几十年对夜空的观测以及大量的数据记录,哥白尼发现只有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他立刻想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么地球就该绕着太阳运行。

由于担心受到教会的迫害,哥白尼没有立刻向社会公布日心说的理论。直到1543年,哥白尼去世前几个月才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全书分为6卷,用精密的观察数据和严格的数学论证阐明了地球的运动和宇宙的构造,驳斥了地心说的理论。由于哥白尼的宇宙模式是建立在肉眼观测基础上的太阳系构造图,所以他错误地把太阳说成是宇宙的中心,不过日心说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为天文学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麦哲伦坚信地球是圆的

1480年,麦哲伦出生于葡萄牙北部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6岁时,麦哲伦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逐渐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1505年,他参加了葡萄牙海外远征队,不但从中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也从实地了解到东南亚群岛的东面是汪洋大海。麦哲伦坚信地球是圆形的,并猜测在这片大海的东面,肯定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做一次环球航行。最后,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1519年,麦哲伦带领270名水手,一共5条船,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环球航行。

麦哲伦在航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平定了西班牙船长们发起的叛乱;又比如遇到了风暴,他却无意中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即后人所称的“麦哲伦海峡”;还比如忍受饥饿的折磨,100多天里,只能吃面包干充饥,后来面包干吃完了,只能吃生了虫的面包干碎屑,甚至连盖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当成食物,由于日晒、风吹、雨淋,牛皮硬得像石头一样,要放在海水里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很久才能食用。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不过麦哲伦和同伴们凭借坚强的信念不断前行。当抵达菲律宾时,船队遇到了当地的部落冲突,麦哲伦不幸遇难。麦哲伦的同伴们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都可以环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麦哲伦首次横渡太平洋,也证明了地球表面大部分区域是海洋,并且世界上的海洋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水域。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科学家?说一说他们的事迹吧。

猜你喜欢

麦哲伦哥白尼航行
动物变身大揭秘
海洋美景
第六章 邂逅“胖胖号”
观察太阳的哥白尼
大麦哲伦星系
叙事与分析: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培养路径——以麦哲伦及其船队环球航行为例
雨滴的快乐
潜艇
哥白尼痕迹遍布波兰小城
非常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