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形势下商业银行的发展

2017-06-23苏磊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余额宝互联网金融转型

苏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开始深度挖掘互联网数据,用以开发新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模式。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公司纷纷开展金融业务,更多的金融理念开始注入互联网公司。支付宝、财付通、余额宝产品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某些业务和功能产生替代作用,侵蚀银行的基础性结算平台地位,并弱化商业银行金融中介角色,冲击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等宏观经济背景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迫切抓住互联网机遇转型,才能给自己带来生存空间。本文立足余额宝及P2P网贷,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及带来的危机,并着重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提出了和合理化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余额宝;P2P;转型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迅速改变了银行传统零售业务的商业模式及经营优势。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是基于利用信息不对称性,给资金的供求双方搭建不透明的金融中介平台,促进交易的产生。然而互联网金融不仅复制了这一交易模式,甚至可以让交易等透明化。与此同时,利率逐渐放开、人民币自由兑换、政府主导资本金融市场建设,推动金融业的改革,打破了银行长期垄断的资金价格,直接冲击业务单一、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生存、发展及竞争环境也随之发生巨变。本文以余额宝及P2P网络信贷为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其业务优势来“扬长补短”,从而进行战略转型的建议。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1互联网金融本身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资金脱媒,资金的盈余者和资金的短缺者不再通过银行等资金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现象;二、渠道脱媒,资金体外循环的日益严重,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加深,并且货币流通速度偏离历史轨迹,不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媒介运行;三、信息脱媒,优质客户凭借自己的信用直接绕过银行这个传统的信用媒介,来获得自己需要的资金,使得我国金融市场获取渠道发生变化;四、技术脱媒,是指在技术进步和电子商务的驱动下,一些IT企业开始介入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使得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被部分替代,威胁到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垄断地位。

1.2互联网金融推动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宏观调控刺激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状态。一是互联网金融推动金融脱媒的加剧,降低了商业银行为主题的传统中介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二是互联网金融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加速以及不良风险反弹带来的拨备增加,打破了银行长期垄断的资金的价格,直接冲击业务单一、以存贷利差为收入的主要利润来源的传统银行的贏利模式。

1.3互联网金融推动客户需求变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给客户带来一系列高收益、便捷性产品体验的同时,也让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客户对银行的实体网点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客户体验、自主式办理,一体化的服务成为大多数客户的选择。这对银行线上线下服务与整合提出了新要求。

2.互联网金融的局限性

2.1余额宝模式发展的局限性

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属于货币基金,存在一定风险。货币基金作为基金产品的一种,并不等同于保本的活期储蓄,依然存在亏损可能。一旦购买的货币基金营收出现问题,用户的资金将蒙受损失。同时,余额宝对政策的依赖性强。按照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规定,支付宝余额可以购买协议存款,能否购买基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支付宝在2012年5月获得了基金支付牌照,但尚未获得基金销售牌照。目前余额宝借助天弘基金实现基金销售功能,尚不合法。倘若监管部门对此做出限制,余额宝将面临巨大风险挑战。

2.2 P2P市场的局限性

尽管P2P网贷企业规模急剧增长,线上线下的综合性运营模式,涉及线下交易及地域差异,必然存在线下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放松了风险控制的力度的道德风险。与传统商业银行借贷相比,整个行业的信贷信息没有共享,平台参与者信息不对称。使得提供的借款者信贷信息各不相同,交易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的增加阻碍其价值实现。根据余额宝的数据,其个人投资者持有者比例在99.5%以上,而机构持有者不到0.5%。同样,在网络信贷中,参与者也是中小型企业、小微企业,其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优质度差。因此,在目前阶段,互联网仅适用于零售行业中标准化程度高、市场需求明显的产品,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在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方面具备着极强的成本优势。

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

3.1 处理好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竞争合作关系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不仅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也可以加强合作。互联网企业来势汹汹,商业银行不能逃避竞争,更不能用恶意手段排挤互联网金融。而应该在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优势及特色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支付方式,拓展新渠道。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共享商户资源与客户信息,商业银行在以往业务中累积了大量的数据,尤其是大型优质客户,而互联网企业在近段时间的迅猛发展中累计了庞大的用户群,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3.2改革向小微、零售调整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等外部环境变化,优质大中型企业不断金融脱媒,市场竞争激烈,而在集团业务中,银行为了保留大型客户,就会放款对贷款利息的要求。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贷款业务多处于由买方定价的状态,进一步降低银行利润率,在新宏观经济背景下,资本监管进一步强化,传统高资本站信用业务因此就受到抑制。但中小型企业受财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融资渠道少,更多地依赖间接融资。与集团业务相比,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上站在主动地位。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应往积极拓展小微业务转型,通过利率定价实现“收益覆盖风险”,有效发掘更多的客户群,更好地提升利润,提升经营收益。

3.3以人为本,需求导向

在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客户需求朝着网络化发展。银行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优化网点布局。突出小型化、智能化、多业态的发展趋势,打造简单、便捷、服务质量高的“智慧型”网点;二是提升自助机效能,在优化自助机客户消费体验的前提下,提升自助机及自助银行的交易份额。三是提升远程银行的效能,以客户为导向优化地电话银行、网银交易流程,强化其产品销售职能。

3.4实现功能再造,开辟新的增长点

3.4.1大力发展托管业务

对商业银行来说,托管业务由于能带来稳定和可观的收入、经营成本低、带来庞大的资金池和协同关联的业务、拉动负债和中间业务收入,是一个几近零风险、高利润率的优质业务方向。托管业务可以给银行带来巨额资金池,缓解银行在发展资产业务时存贷比压力,并以托管业务为基础,来进行贷款的发放、同业市场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投资获取利润。

3.4.2大力发展同业业务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资本业务受到约束、利差收窄,金融脱媒现象加速深化,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同业业务不但作为调节商业银行间流动性的工具,更是以多变的方式、高收益性走进大家的视野。相对于一般性的商业贷款,同业资产有较高的资本杠杆率。同业业务拓展了银行的负债来源,改善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了银行的利润率。

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它引發了金融脱媒、使银行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通过文章的分析,在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余额宝网络融资平台虽然来势汹汹,给商业银行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弊端,比如用户的局限性、信贷的安全性等。与之相比,商业银行具有安全性高、资金沉淀量大等优势。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会调整自身的发展步伐,发展优势,补充短板。其方式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自身互联网金融板块业务的开发,使自身更有竞争力;二是加强与非金融行业的合作,全面整合数据信息;三是简化业务流程,提高用户满意度;四是向零售、小微等自主性强、利润率高的板块转型;五是寻找新的突破点,如大力发展轻资本、低消耗的托管业务、同业业务。

参考文献:

[1]胡贺军.国内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起源与发展简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04)

[2]林加群,李海峰.商业银行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员初探[J].财金贸易,1997(09)

[3]武爱军,马粤艳.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谈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4.

[4]邓士侠.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4.

[5]彭中文.论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及其监控对策[J].商业研究,2002(03)

[6]陈静俊.P2P网络信贷:金融重新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3)

[7]郭晓武.浅析网络金融的特点、运行模式及风险管理[J].经济师,2005(11)

[8]吴晓求.银证合作:中国金融大趋势[J].金融研究,2002.

猜你喜欢

余额宝互联网金融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沣芝转型记
美国版“余额宝”兴衰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