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7-06-23郑佩芳刘小红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实心式子数轴

郑佩芳 刘小红

一、创设情境,探索发现

师:今天,我很开心能够和大家一起上这节课。大家知道我来自哪里吗?

生:不知道。

师:先留个悬念吧,一会儿我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同学们要认真看,因为我们将要完成导学案的第1题。(播放音乐视频《坐上高铁去贺州》)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我来自哪里了吗?

生:贺州。

师:没错!贺州有很多漂亮的风景区,口碑也很不错,欢迎同学们邀上爸爸妈妈、亲朋好友乘坐高铁到贺州——我的家乡来做客。

【评析】通过课前谈话、播放视频,学生对执教老师从陌生到熟悉。

师:看完了视频,请你们完成导学案第1题。

课件出示导学案第1题:五一劳动节快到了,小明准备和父母自驾去贺州市国家森林公园姑婆山游玩。

(1)若小明身高为a米,那么根据儿童门票身高新标准:①当a满足 时,他可以免票;②当a满足 时,他该买全票;③当a满足 时,他该买半票。

(2)已知小明家到贺州市国家森林公园姑婆山的距离为30千米,他们11∶20从家里出发,汽车以x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进:①若该车计划在中午12∶00准时到达,可列算式 ;②若该车计划在中午12∶00之前到达,可列算式 ;③若该车超过中午12∶00到达,可列算式 。

(3)请你将以上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针对问题1(1),学生列出算式:①a≤1.1;②a1.5,a≥1.5;③1.1a≤1.5。师板书算式并进行简单分析:a1.5和a≥1.5哪一个正确?最终确定答案为a1.5。接下来,针对问题1(2)(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视频中出现的两个关键时间点11∶20和12∶00,(2)①可列算式(12-11)×60-20,经计算得出答案为40分钟,即[23]小时。两名学生列出了式子[23]x=30,若该车12:00之前到达,应有(2)②的答案[23]x[]30;若该车超过12:00到达,则有(2)③的答案[23]x30。教师指导学生从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去进行解释。

【评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已经有所了解,导学案中的第1(1)(2)题,可起到復习巩固旧知识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的作用。

师:我们得出了以上这些算式,你可以将它们进行分类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探索发现第1(3)题,完成后进行展示。

生1:我把它们分成了两大类,第一类是:a≤1.1,a1.5,1.1a≤1.5,[23]x30,[23]x30;第二类是[23]x=30。理由是根据算式的符号进行分类,[23]x=30是等式,其余含有“≤”“”“”符号的是不等式。

生2:我把这些算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a1.5,[23]x30,[23]x30,第二类是[23]x=30,第三类是a≤1.1,1.1a≤1.5,理由是第一类是不等式,第二类是等式,第三类既不是不等式,又不是等式。

师:那它是什么?

生2:不知道。

师:这位同学不知道这一类式子是什么式子,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一类式子吧。(引导学生归纳: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师:你能类比等式的定义给这些式子下一个定义吗?

生3: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师: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14页,找到不等式的定义,并把它画出来(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定义中有哪些关键词?

生:不等号、不等关系。

师:把它们圈起来。

【评析】学习了新的概念后,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习用数学语言描述概念,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力。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常见的不等号有哪些?

生:,,≥,≤,≠。

师:(板书常用不等号)这是我们学过的不等号,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这位同学,刚才你分出的第三类式子,现在有答案了吗?

生2:有了。

【评析】执教老师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的过程,用类比的方法引出不等式的概念,再从定义出发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体现了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不等关系,同学们可以说一说生活中不等关系的例子并用不等式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第2题。

生讨论交流,学习小组进行展示。(过程略)

师: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案例,这说明数学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学习了数学,又该怎么做呢?

生:服务于生活。

【评析】执教老师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案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服务于生活,从而体会数学的意义。

二、乘胜追击,再得新概念

师:继续回到小明的问题上来,姑婆山的庙会12点开始,小明跟爸爸说要在12点之前到达姑婆山。请问爸爸开车的速度应该满足什么条件?请看导学案第3(1)(2)题。

3.根据第1(2)②题的结论,知有不等式[23]x30。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下列哪些数能够使不等式[23]x30成立?42 45 48 51

(2)请你再写出两个使得这个不等式成立的x的值,这样的值有多少个?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后展示。

生1:[23]×42和[23]×45的算式值分别是28、30,因此,当x等于42、45时,不等式不成立;[23]×48和[23]×51的算式值分别是32、34,所以当x等于48、51时,不等式成立。

生2:[23]×54和[23]×57的算式值分别是36、38,值都大于30,因此,当x等于54、57时,小明也可以提前到达姑婆山。

师:像这样的值有多少个呢?

生2:无数个。

师:同学们有不同的答案吗?

生:(齐)没有。

师:我有个疑惑,第一位同学说第(1)题是用代入法得到答案的,算式值分别是48、51,能够使不等式成立。我们在上册学习了方程,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之为方程的解,48能够使这个不等式成立,那么我们可以类比方程的解的定义给48一个名称吗?

生:(齐)不等式的解。

师:不等式的解有多少个?

生:(齐)无数个。

师:我们把无数个解聚集在一起,是不是也可以给它一个名称呢?可以叫做什么?

生:解集。

师:对,这是不等式的解集。通过这两道题,我们得出了两个定义,这两个定义是类比哪一个知识点得到的呢?

生:方程。

师板书数学思想方法——类比。

【评析】执教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分别找出不等式的解以及不等式的解集的定义,把它们画出来。

师:刚才我们得出了两个定义,发现了x45这个不等式的解集,那么不等式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一样吗(课件出示问题)?

生:(齐)不一样。

生1:不等式的解只有一个,而不等式的解集有无数个。

生2:我不同意。不等式的解有无数个,不等式的解集就是把所有的解汇聚在一起。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到位,掌声鼓励。

【评析】执教老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能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师:(总结)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的解集中的一个数。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这道题(课件出示题目)。

练习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3不是2x1的解。

B. 2x1的解是x=3。

C. x=3是2x1的解。

D. x=3是2x1的解集。

生1:答案是C。把x=3代入算式发现,选项A是错的,选项B的解不止一个,选项D的解集由很多个解组成,这是它的解而不是解集。

全体学生表示赞同该同学的说法。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区分不等式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了。我们在学习方程时,把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那么求解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应该把它叫做什么呢?

生:解不等式。

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到解不等式的定义。

生齐读解不等式的定义,师板书概念。

师:刚才我们得出了爸爸开车的车速要大于45千米/时才能准时到达目的地,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平时开车的车速可不能太快。

【评析】在讲解不等式的解集时,执教老师提到了开车时车速不能太快,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交通安全教育,发挥了数学的育人功能。

师:如何表示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呢?请同学们看导学案第3(3)题。

生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四人小组进行展示。

生1:表示所有的值,我有兩个方法:一是通过计算得出x45,这个不等式成立;二是利用数轴,这是表示45的点(手指数轴),大于它的点表示的都是x的值。

教师询问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意见。

生2:表示45的这个点不能画成实心,应该是空心的圆圈。

生3:可以用文字表示为“x大于45”。

师:其实,用数学式子表示更为简洁、直观。你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生摇头表示没有。

师:我有一个疑问,刚才这位同学说用数轴来表示x的值,另一位同学说要用实心的点表示,但有同学提出要用空心的圆圈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2:因为空心的圆圈表示x45,实心的点表示x≥45。

师:为什么等于要用实心的点表示,不等于要用空心的圆圈表示呢?

生2:因为空心的点表示x大于45,实心的点表示x等于45。

师:(追问)为什么“等于”要用实心的点表示,“不等于”要用空心的圆圈表示?

生2:(挠挠头)老师,你来讲吧。

全班学生大笑。

师:(笑)看来我提出的问题还是得由我来解决。在上册学习数轴的时候,我们知道数轴上的每一个实心的点都表示一个数,那么包含了45这个数就应该用实心的点来表示,不包含45这个数又要怎么处理呢?这个数能取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就得把它挖掉,用一个空心的圆圈来表示。我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大于45,数轴的方向往右边走呢?

生3:因为右边是正方向,往左边走的话,数会变得越来越小。

师:在数轴上,越往右边的数越大,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x小于45,我们该怎么画呢?

生:(齐)往左边画。

师:45这个点怎么处理?

生:画成空心的圆圈。

师:如果是x≥45呢?

生:(齐)画成实心的点。

师:方向呢?

生:往右边。

师:如果是x≤45呢?

生:实心的点,往左边画。

师:我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

生表示明白。

师:由这个小组的展示我们发现,不等式的解集有多少种表示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两种方法,师板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数学算式表示,一种是用图形表示。

师:将数与形结合起来,也就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板书:数形结合)问题又来了,既然我们可以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那么画数轴有哪些步骤?你能归纳出来吗?

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用数轴表示解集的步骤。(1)画数轴;(2)定界点;(3)定方向,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记住以下规律: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画实心点,无等号(,)画空心圆圈。

不等式的解集一般来说有以下4种情况(a表示一个具体的数):(1)xa;(2)xa;(3)x≥a;(4)x≤a。四种情况都可用数轴表示。

【评析】执教老师从问题出发,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得出三个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问题,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执教老师恰当引导,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带动了学生的思考,师生互动融洽,学生思维活跃,使观课者对接下来的教学充满了期待。此外,学习了新知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并形成文字,强化了记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小试牛刀

用不等式表示图中所表示的解集。

教师以“开小火车”的方式让学生口答,引导学生找出回答错误的原因。

【评析】执教老师设置这道练习题,让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学生对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掌握得更熟练。

四、总结反思,感悟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數学思想?有什么困惑?

生:我有个问题,约等号是不等号吗?

师:约等号是不等号吗?关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先交流讨论,下节课老师再为大家解答。

【评析】执教老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时候,课件呈现一棵树不断生长出枝叶(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枝叶),直至长成茂盛的大树,这样有助于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形成知识结构,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

五、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必做题:课本第115页练习1、2、3。

选做题: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1+a的解集如下图所示,则a的取值是多少?

【评析】设计有梯度的练习题,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果子”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评】

这是郑老师在《广西初中课程数学资源库建设》第一期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中的一节课例展示。在这节展示课中,师生配合默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高潮迭起,让人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情境设计巧妙、新颖

郑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巧妙的改编,制作了微视频,将数学问题融入视频中,还原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视频之后的谈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伊始就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整节课的教学以情境中的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体会到了这是一个为解决问题而学习新知的过程,从而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二、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过程

教学中,郑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大胆发言,教师适时指导,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得出结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当学生碰到问题时,郑老师及时给予点拨、引导,但又不是包办代替;当学生的探究不够深入时,郑老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放大了师生共同作为学习者的特征,使师生进入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的学习状态。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实心式子数轴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数轴的作用
一种实心轮胎检测装置及其系统
GFRP管实心混凝土组合柱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某圆端型实心桥墩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三九变九三
实心轮胎均匀硫化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