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模式分析
2017-06-23郭涛涛
郭涛涛
摘 要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基于此,根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突出問题,归纳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3种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措施,特别是提出了农业技术推广要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来进行这一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模式;农业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6.043
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缺少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将无法迅速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实现这一转化的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不同时期、不同生产方式,表现出不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模式。当前,研究分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模式的发展变化,对于增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产品产量提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本运行模式
1.1 农业技术推广站带动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是政府及其农业主管、科技、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或主导的科技服务系统,分省地县三级,其中省级带动模式主要采取项目推广与示范辐射相结合、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相结合、科技产品经营与跟踪服务相结合、技术承包等方式,负责总体规划制定、业务管理,地级主要起连接上下协调省与县关系,县级处于推广服务系统的核心与一线,直接面向农民,为其提供技术服务,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
1.2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广模式
成立于1995年11月8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中国科协直接领导、依法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科普社团,其成员主要包括全国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普及和技术推广的科技工作者、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以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其功能范围较之农业技术推广站更为广泛,核心任务是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以此服务于农民,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和市场需求,开拓市场、拓展服务、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打破地域、行业等限制,在更广阔范围内,进行农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1.3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模式
农业科技园区是顺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融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发展于一体的新型模式。按其不同主导产业,建立相应的专家大院和农业生产和中试示范基地,大力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进行技术推广和示范,示范成功后,通过技术宣传,教育培训和推广服务,实现对本地区农民和周边地区农户的技术推广。
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产业经济、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我国目前还缺少这样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导致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拿不出综合性方案,影响了整个体系的运转效率[2]。
2.2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风险机制不完善,围绕农业技术推广的社会投入机制还未形成,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渠道仍集中于政府,依赖国家财政,因而远远不能满足农业技术推广迅速发展的需要。据我国财政部对农业投入情况统计表明,在过去的10年里,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经费平均为0.3%,直接制约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顺利运行[3]。
2.3 缺乏内在的创新力
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形成了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与之相对应,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产业协会、农业服务公司和农业科研院所兴办的科技服务实体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应运而生,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服务的主体。原有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服务模式,既不能迅速适应双层经营体制的变化,也没有及时实现与各类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效对接。
3 改进我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议
中央2017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3.1 更新观念,建立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按照市场需要,打通科研、推广和应用之间的通道,整合现有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构筑“一体多元”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即以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部门为依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供销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多元机构为载体,建立社会化分工协作、专业化服务到位的全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2 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
转变农技推广运作体制,变政府主导为购买服务,实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支持鼓励农技推广人员走出来,与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
3.3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
致力于发展绿色高产高效农业、智慧农业,推广与之相配套的优质专用品种和节本降耗、循环利用技术模式,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
3.4 提高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
完善科技创新、研发应用、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创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创业。特别是发挥科技园的人才优势、基地优势和辐射功能,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
4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事关农业发展大局,有关各方必须高度重视,正视问题、面对市场,适应农村经营机制的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化服务,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和平,崔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模式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0(6):18-22,28.
[2]邵腾伟.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路径选择[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4):85-86.
[3]高启杰,姚云浩,马力.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