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不能容忍亲属搞特殊化

2017-06-23余玮

党员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西花厅插队美院

余玮

周恩来是国务院总理,管理着一个“大家”,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在自己的家里,虽然他没有孩子,但其胞弟周恩寿的孩子周秉德、周秉钧和周秉宜因家中房小住不开,曾跟着周恩来、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生活了十几年。周恩寿的其他几个年纪较小的孩子,周秉华、周秉和、周秉建也曾在西花厅见证过许多亲情往事。作为与周恩来夫妇关系最为密切的晚辈,周家的第二代人都认为伯父给他们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不能容忍亲属搞特殊化。

要求后辈

始終把自己看作普通人

“什么时候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上北戴河避暑了,你们才可以去”

周秉宜来到北京时才5岁。她回忆:“伯伯关心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他是我们这个家的大家长。当然他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又是非常的与众不同,自有他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老共产主义战士的角度和方式方法。”

当年,中央领导人并没有什么更多的特殊待遇,无非是周末中南海的礼堂放映一场电影,或者首长们暑假期间去北戴河开会时可以把家属子女顺便也带去避暑等。然而,“伯父坚持不允许我们沾边,坚持我们和老百姓的生活保持一致,他从不允许我们去看电影。至于暑假去北戴河,七妈(邓颖超)曾对我们说,‘你伯伯说了,什么时候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上北戴河避暑了,你们才可以去。”

在周秉德的回忆里,“在生活上,伯伯对我们一家,都要求极为严格,而生活上的关照又极为深切”,“伯伯对我父亲周恩寿工作的安排,一开始就指示父亲的领导说:‘给他的工作安排,职务要尽量低、薪水要尽量少。他说因为他是国务院总理,对自己的弟弟就应严格对待。我全家来到北京安家是在东城区遂安伯胡同的两间小屋,而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根本住不下,伯伯就让我们已经上了学的三个大孩子住到他的家——中南海里的西花厅,而在西花厅,我们也是三个孩子住一间屋里。我们父母的收入很低,孩子多,经济上有困难,伯伯就用自己的工资来补助我们。直到伯伯、七妈去世后,从他们卫士的回忆中,我才知道,他们对我们家的经济补助占到了伯伯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占了二分之一!其实,伯伯在世时,我看他着装总是整洁、笔挺,哪知他的内衣、睡衣是补了又补啊!作为纪念,我分到了这样的衣服,我拿在手里,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由于长期的艰苦斗争和紧张工作,1952年夏天,邓颖超生病了,身体十分虚弱,住在颐和园听鹂馆后面的一个院落里养病。周秉德记得:“伯伯带我们去颐和园看七妈时,在园内走路,常与老百姓擦肩而过。那时人少,远处的游人看到,认出了就招招手,近处的就跑过来握握手、说说话,非常自然,非常亲切。”

周秉德等跟在周恩来身后走进颐和园,进门前周恩来总不忘提醒工作人员:一定要买门票。

在周恩来的教诲和影响下,周家后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始终把自己看作普通人。

要为工农服务

“我支持你去农村插队落户,做一个农民”,“你敢向我保证吗?”

1965年夏,周秉宜即将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准备报考大学。她想到应该去向伯父请教,相信他一定会给自己一个最好的指导。

“伯伯,我们毕业马上就要报志愿了。这次我们附中同学可以报考的大学有浙江美院、戏剧学院舞美系和工艺美院,我决定报考工艺美院,可我还是想听听您的意见。”

周恩来听后随之问起工艺美术学院有哪些专业。周秉宜说,有染织、陶瓷、建筑室内装饰,还有工业设计。周恩来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认真地对她说:“工艺美院学的这些专业,都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都可以直接为工农兵服务。现在我们国家的出口商品包装设计粗糙,在国际市场上我们的商品价格就是上不去,影响了我们国家的换汇率,我们还需要在包装设计上下很大功夫才行。”一听,周秉宜心里有了底,就不再多问什么,只点点头“嗯”了一声。

几天以后,浙江美术学院先于工艺美院来到附中进行招生考试,几乎座无虚席。只有周秉宜独自一人留在空荡荡的宿舍里埋头看书,因为她的高考报名表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系。

1965年“五一”节,周秉华去西花厅看望伯伯。周恩来得知周秉华即将高中毕业,马上问他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周秉华说准备和班上几个同学一起去山西插队落户。周恩来对这个回答显然很满意,他说:“我支持你去农村插队落户,做一个农民。”不过周恩来似乎还有一点儿不放心,又追问了一句,“你敢向我保证吗?”周秉华说:“当然敢,我保证毕业以后去农村。”

周秉华满怀信心地开始进行去农村插队的准备,却不料随后的一次全市征兵任务把他的计划打乱了。当时,凡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都得先去参加体检。周秉华从小在八一学校练出来的那副好身板一下子就被西城区武装部相中了,不多久,一份入伍通知书就直接寄来了,于是周秉华去向伯伯、七妈告别。周恩来第一句话就问:“秉华,原来你跟我说要去插队当农民,我是很支持你的。现在又要去入伍,这个情况是怎么回事?”

周秉华把毕业生去向的原则简单介绍了一下,周恩来听后想了一下,说:“我知道了。既然组织有这么个要求,你还是要服从组织分配。不过,你想当农民,将来从部队复员以后还可以去农村,实现你的理想。”

如今,周秉华回忆起这件事情时说,他感觉伯伯对他没有能去成农村,很有点不甘心的意思,他特别能理解伯伯对六妹秉建去内蒙古插队为什么寄予了那么大的希望。

一切都要符合政策规定

“你这次上大学在家庭出身上虽然符合政策,但是有没有走什么门路呢?”

1969年初,周秉和作为北京知青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落户,当时刚过17岁。

插队的第二年,新疆军区到陕北招兵,周秉和所在的枣园村只有他是唯一体检合格的人,于是他满怀豪情身着军装踏上了新的征程。

到了新疆南疆军分区目的地,周秉和赶忙给伯伯、七妈写信汇报:“我参军了,我将在解放军这座革命大熔炉里炼颗红心,为保卫祖国站好岗放好哨……”由于邮程远和其他原因,周秉和收到七妈的回信时已离三个月新兵连训练结束期不远了。

这是一封犹如巨雷轰顶的回信,邓颖超在信中说:“秉和,接到你的来信得知你已经参加解放军,我们当然很高兴,但是你伯伯专门查阅了国家征兵的有关政策,按政策凡父母正在受审查的子女,不可参军。你父亲现正接受审查(注:周秉和的父亲周恩寿受“四人帮”迫害从1968年到1975年被关押7年,1979年平反),所以你的情况属于不符合入伍政策,既然违反了政策就应改正。你伯伯已经向送你参军的陕西省和军区领导交代了,让他们派人去接你,还与新疆军区领导联系了,让他们放你回,你要做好思想准备,脱去军装复员,继续回陕北插队当农民……

周秉和说,伯伯、七妈肯定知道他刚刚当了三个月的兵,又送回农村插队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所以七妈说:秉和,你要坚强,想开些,还有那么多的知青不是都在农村当农民吗,对你的困难伯伯和我仍会继续帮助解决,但违反政策的事一定要改正,这是我和你伯伯对你最起码的要求……”

由于刚刚从环境比较优越的部队回到条件艰苦的陕北农村,伙食相差很远,农活消耗体力很大,周秉和的身体一时适应不了这些巨大变化,加上心情不顺,刚刚下农田干了三天的农活儿就病倒了。

在医院治疗期间,周秉和给伯伯和七妈写信汇报了自己的情况,七妈亲自给他回信:“伯伯和我觉得能有你这样的侄儿和小六侄女而非常高兴!不知你是否病好?病后身体怎样?我们都在惦着。希望你接信后先来一信告知,以慰我念……”周秉和手捧这封信,泪流满面。

1972年,全国范围开始大规模招收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周秉和听说招生政策里有规定“可教育好的子女”(即父母正接受审查,或出身不好但本人表现较好的孩子)也允许上大学。经过报名申请、贫下中农推荐、领导批准,周秉和于当年4月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自动化专业。

5月的一个星期天,周秉和时隔三年又在西花厅见到了日夜思念的伯伯和七妈。伯伯显得更老了、更瘦了,但眼睛还是那么有神。周恩来问:“秉和,你这次上大学在家庭出身上虽然符合政策,但是有没有走什么门路呢?”听到周秉和说是贫下中农推荐、招生单位审核批准、正规录取上的大学没有走门路的回答后,周恩来放心地笑了。

(吕丽妮荐自《人民政协报》)

猜你喜欢

西花厅插队美院
《实话实说西花厅》(图文珍藏版,上下册)
缅怀周总理
卖 萌
题西花厅海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
插队党
美院张老师评画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女生插队
奇葩美院(完结版)
“插队”之所以成为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