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辐802翻秋直播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7-06-23杨学兵熊路高平波周治军陈传安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洪涝栽培技术

杨学兵+熊路+高平波+周治军+陈传安+雷志祥+汪友元

摘 要:为了降低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以浙辐802为材料,在天门市多祥镇开展了早稻翻秋直播试验。结果表明,在做好肥水管理的情况下,浙辐802翻秋直播产量可达4714.50kg/hm2。

关键词:浙辐802;洪涝;翻秋直播;生育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068-02

早稻翻秋是将早稻种子作晚稻种植的一种栽培方式,又称早翻早、倒种春。生产上常利用早稻翻秋短季栽培作为减灾抗灾措施,来保证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的稳定[1,2]。受2016年6月底、7月初长时间强降雨的影响,天门市滨湖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早稻、中稻大面积受灾,部分田块因淹水时间过长,死亡绝收。为积极开展灾后补救,减轻灾害损失,在多祥镇赵庄村开展了灾后早稻翻秋直播试验,以带动和指导大面积灾后补种,为今后科学抗灾救灾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多祥镇赵庄村8组,面积3.33hm2。该田块土壤、水源条件良好,光照充足,適合开展相关试验研究。

1.2 播种日期 7月11日浸种催芽,7月13日播种,用种量75kg/hm2,品种为浙幅802(陈种)。

1.3 田间管理 (1)除草。播种后3d喷卞嘧丙草胺封闭除草。(2)施肥。共追肥2次,苗肥,撒施尿素75kg/hm2;穗肥,播后25d施用51%(26:10:15)复合肥300kg/hm2。(3)喷药。共喷农药3次,防治螟虫、飞虱和纹枯病、稻瘟病。(4)管水。播种后至2叶1心期控水保苗,炼苗扎根,以沟灌为主,促根系深扎;2叶1心期后保持浅水勤灌促分蘖;中期适时晒田;中后期水浆管理除在幼穗分化期至抽穗灌浆期保持水层外,其余时期应以干干湿湿为主。(5)收获期。10月20日成熟,因连阴雨天气,推迟到11月11日收割。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据观察,7月13日播种,9月16日齐穗,从播种到齐穗期约65d,安全避开“寒露风”危害。从播种到成熟全生育期共99d,比正季栽培缩短15d左右,主要是返季栽培期间温度高,幼穗分化早,生育进程加快所致。在今年8—9月份温度偏高的气候条件下,生育期缩短更为明显。

2.2 稻株性状 (1)株高。考测10株(蔸,下同),平均株高74.9cm,其中主茎高89.3cm,分蘖株高72.0cm,两者相差17.3cm。(2)分蘖。单株分蘖0~6个不等,平均4.1个,其中有效分蘖3.6个,占87.9%,无效分蘖0.5个,占12.1%。(3)稻穗。随机连续选取30蔸(株),测定稻穗性状。蔸平均有效穗4.1个,其中分蘖穗3.1个,占75.7%,主茎穗占24.3%。单株分蘖穗数以2~4个为主,共有21株,占总株数30株的70.7%。

2.3 农艺性状 (1)穗长。平均穗长18.8cm,其幅度为12.5~23.5cm,主穗最长,随着分蘖节位的上升,穗长随之变短。(2)枝梗数:单穗枝梗数在3~10个,平均6.7个,其变化趋势也同穗长。

2.4 经济性状 (1)穗粒数。单穗总粒数23~153粒,平均74.3粒。其穗粒数多少随分蘖节位的高低而变化,即主穗最多,平均122.4粒,分蘖节位越高,穗粒数越少。(2)实粒数。单穗实粒数变幅为12~138粒,平均58粒,结实率78.2%。其中主穗结实率均在85%以上,分蘖穗结实率随节位的升高而降低,最低的只有45.7%。(3)千粒重。26.8g。

2.5 产量结果 随机选取3块样区测定有效穗数,平均为303.3万/hm2,结合穗粒数、千粒重测算,理论产量为4714.50kg/hm2,实收产量平均为4350kg/hm2。

3 讨论

根据今年灾后早稻翻秋的试验结果,要获得更高的产量,在栽培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田要整平。翻秋早稻播种时,正值盛夏高温时期,温高光强,水分蒸发快,若田间土壤不平,低的地方因水温较高而闷死谷芽,高的地方谷芽易曝晒枯死,造成损种缺苗[3]。今年就因为田间不平而出现了斑块状缺苗,使群体优势削弱。

(2)谷要催芽。高温时期播种,土壤水分蒸发量大,蒸发快,哑谷播种时,种子难以吸足水分萌动,导致不能发芽出苗。

(3)种要播足。翻秋早稻主要靠主茎和3~4个早蘖成穗构成产量,因而要根据种子发芽率高低,确定播种量,播足播匀112.5~150kg/hm2,充分利用主茎和早分蘖的稻穗取得高产。今年翻秋田块的播种量只有75kg/hm2,因而密度偏稀,群体优势不强。

(4)草要除尽。播后2~3d,要及时喷洒除草剂封灭杂草,后期辅助搞好人工除草,为稻株提供良好生长环境。今年田间只打了一次封闭除草剂,没有进行人工除草,因而局部杂草较多,影响了稻株生长。

(5)肥要早施。由于翻秋稻株生长发育进程快,生育期提早,因而分蘖肥、穗肥要提早追施,以满足稻株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防止施用过晚而造成前期脱肥、秧苗瘦弱,后期肥多而贪青晚熟。

(6)管理要精。灾后赶种作物,生长期短,环境较差,要获得高产,必须精细管理,重点是管好肥水,防治好病虫。切忌不可种而不管或管而粗放,导致产量低、效益差。

(7)种要选对。最好选用陈种,除选用早熟品种外[4,5],稻谷粒形最好选用长粒形品种,以便销售。今年翻秋品种的粒形是短粒形,因数量不多不好出售。

参考文献

[1]熊云林.赣北早稻翻秋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81.

[2]杨洪勇,文举,徐国华,等.江汉平原早稻翻秋直播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试验研究,2016,8:77-80.

[3]罗必灿,唐浩月,付云海,等.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早稻翻秋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4-36.

[4]王文俊.早熟早稻“4023”秋种救灾情况及问题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1992(5):2-5.

[5]吴建平,程建平,赵锋,等.湖北省早稻秋种产量形成特性及其相关因素[J].湖北农业科学,2012,23(51):5280-5283.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洪涝栽培技术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衡阳暴雨洪涝特征及对后期农业干旱影响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基于FloodArea 模型的龙须河流域暴雨洪涝淹没模拟研究
郴州市雨水调蓄利用对洪涝的影响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