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初中生写作心理调控,提高写作教学效益
2017-06-23郭龙分
郭龙分
摘 要:对于初中语文而言,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写作是一项相对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通过写作心理的研究,及时加以调控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让写作训练达到真正的效果。首先要注意写作欲望的激励,其次是实现写作欲望,最后是强化成功意识。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心理特征的把握,对于提高写作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写作能力;作文训练;心理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攻克的难关。写作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思维活动,只有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过程,及时加以调控,才能保证写作训练成功有效。写作心理过程大致有这样三个阶段:一是写作欲望的激活和诱导,二是写作欲望的实现,三是成功意识的强化。把握好这三个时段彼此间的有机联系,注意每个时段中写作主体的心理特征,适时地引导推动,是学生写作成绩大面积提高的关键。
首先,要做到减轻学生写作的心理压力,清除写作心理恐惧,激活写作欲望,要让学生敢写、愿写,这是写作训练成功的先决条件。
写作最害怕学生心理上受阻,顾及较多,产生写作的厌、烦、惧心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么苦于无材料可写,对题目要求的生活素材无积累、无感受;要么对生活是熟悉的,感受是零碎的,寻找不到统帅它们的主体意识,似远看一处美景,却找不到前去的路。这样的学生,就是写最熟悉的生活也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因此,教师在拟题时要把握题材范围,启发学生对熟悉生活选取具体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对生活有所认识,有所思考,有所提炼,要善于点石成金[1]。
有的学生害怕写出来不合文体,不合章法,怕立意有偏颇,对所谓的语言技巧、表现手法及文体表达的规范要求考虑较多,形成学生写作心理压力。这其实也怪老师。有的老师过分要求方法技巧,不是先考虑如何拓宽学生思路,唤起学生写作的角色意识,而是先去设格定局,在课堂上讲风太盛,师生双方情感缺乏沟通,学生灵性泯灭,涌动的泉水给加了封盖。写文章是情动而语出,不必为某种形式先把自己手脚捆住。看来,破除学生心理镣铐,是学生写作获得成功的前提。
其次,要激励学生形成持续写作的亢奋状态,保证完成写作训练。
写作完成须情绪持恒,一气呵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激励学生的情绪,使其保持一种创作的亢奋状态,不但促其形成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还要及时帮助学生清除书面表达的障碍[2]。有的教师将气氛营造得热烈如沸,学生反复观察,反复修改,最终成功,博得一笑,颌首称道。这对作文训练带来了有益的借鉴,使我们注意到:学生在实现写作欲望的过程中,会因方方面面的问题,导致情绪水平下降,教师要及时作能量补给。补给的办法较多,因人而异。事先可参照一个较低水平去拟设对策:如本次作文的拟题、文体倾向,怎么样将开头做新做奇做巧,怎样调整选材方向,破题角度,又怎样去突出它的层次特点,也可以针对某种材料、某个题目,拟出几种排序的方法。举凡种种,不求统一,要灵活多变,其目的是要保证所点燃的写作欲望不会熄灭,把作文训练进行到底。
最后,要注意强化学生作文的成功意识,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让学生乐写、善写。
我曾经组织过学生课外练笔的对照实验,在其中一个班级训练中,勤批勤改,每文必批,尽可能指出其不足,方方面面地去规范他的写作行为,可是大部分学生越写越怕越烦,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成功过,所见到的批语大多是苛刻的要求。而对另一个班级有所不同,尽可能地寻找一点长处作批语,时常批“优”批“良”,也批些“双A”、“三A”,供同学们传阅借鉴。从不批“差”字,用鼓励语代替说“不好”,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长处,像“这次书写比上次有进步”,“这次注意了加标点”,“这个题目拟得好”,“此处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此处语言有特色”等。讲评时尽可能多讲评优秀习作,择其一点之优,哪怕只是好段好句,也多读给大家听听。下次再有意识地转换成为另外一些学生的作文。实验中这个小小的改变,却带来了较大的收益,同学们有较高的兴趣,能积极完成,及时上交,交后盼批改盼讲评。水不激不活。学生若有了成功的激励,就会增强他的写作信念,促使他对生活的思考,促其写作,促其学会做人[3]。因此,在学生作文批改中,不可求全责备。尤其对水平相对落后的学生,更应多多鼓励,他们会把自己生活中的挫折、失败、痛苦、自卑、喜怒哀乐、爱怨仇恨,找到一个喷发的突破口,往往可以写出撼人心魄的作文。
成功意识的强化方法较多,除了注意使用批语、选优讲评外,还可以交流阅读,展示阅读;引导学生本人谈写作体会;鼓励投稿,鼓励他们为自己的习作写姐妹篇、三部曲;激励为他人习作“画龙点睛”,改一處而使之成佳作。如能将这些做法运作得好,都可以较为理想地去激励学生热爱写作。
成功意识的强化,应做到突出“点”,照顾“面”,因为增强写作信心的目的不是为了个别,而是为了全体,只有这样才有望取得大面积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