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2017-06-23费明富

试题与研究·高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学

费明富

本试卷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线性式的文学史书写有其长处,可以完整呈现文学发展演进的轨迹,特别是文学内部文体、技法等诸要素,在较长的时间段前后观照,会显得更为清晰。但是其缺憾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文学发展演进轨迹的梳理是根据某些要素人为勾勒的。线性式文学史所展现的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这种研究通常是长时段的,动辄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为单位。因筛选的标准不同,所构建的文学史景观也就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文学发展演进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文学史著作的线性式描述。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如果没有能够构成文学积累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那么,它在线性式文学史上就会是一段空白。但在这段时间里,是不是就没有相关文学的创作、阅读和消费呢?显然不是的。学界曾提出,明代在开国之后的一百多年间,通俗小说创作一片空白,之所以出现这种空白,是因为我们看不到这个时期的作品。但这就意味着在此期间就没有通俗小说的创作和阅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文学的发展演进并不仅仅以创新为目标,其功能是多元的,审美愉悦之外,还有消费、娱乐、教化、交际等实用功能,但这些在线性式文学史书写中通常都得不到反映,甚至被作为负面元素予以贬斥。

线性式文学史的书写以时间跳跃的方式进行,人为造成文学史上一个又一个空白期。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这种研究只提供了时间维度,而缺少了空间维度。

相较诗文而言,通俗文学的空间问题更为突出。以诗文为代表的雅文学历来被视为文学的正宗,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上更为广泛和普遍。通俗文学尽管从思想观念及文本形态上来说,属于大众文学,但它的空间属性更强。通俗文学通常以商业形态存在,没有足够的读者、观众构成的文学消费市场,就无法生存。通俗文学发展成熟并达到兴盛是在宋元时期,较之诗文等雅文学在时间上要晚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因素的制约。

商业性使通俗文学的分布更为集中,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人们谈到的宋话本小说,基本集中在北宋的汴京与南宋的临安。不少作品在这里产生、流传,文本自身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向更为广阔的地区传播延伸,出现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作品,如《儿女英雄传》《歧路灯》《海上花列传》等。戏曲也是如此,杂剧的兴起是在北方,南戏的兴起是在南方。后来由于人员流动与文化交流,发生了基于地域色彩基础上的深层变革,出现南北曲合套等现象。因此,探讨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空间维度不可或缺。

白话特别是方言的使用使通俗文学的创作、接受与传播往往限定于某一方言区,这在戏曲、说唱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剧种、曲种仅在县、乡等很小的地域范围内流传,即便是影响较大的剧种、曲种,也受到地域限制,昆曲在北方的流传就远不及南方普遍,秦腔在南方也无法流行起来。方言的使用使通俗文学变成事实上的地域文学。

(摘编自苗怀明《构建有空间维度的中国文学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史编写的线性式原则,事实上是以时间为唯一维度,来梳理描述文学史的发展演进轨迹。

B.线性式编写能完整呈现文学发展演进的轨迹,尤其能将其文体、技法等要素关系呈现得更为清晰。

C.线性式编写有利有弊,而且利弊都显而易见,如弊,主要表现为研究时间跨度长,筛选标准难统一。

D.如果承认文学发展演进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我们就不难发现文学史著作的线性式描述的巨大局限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明代在开国之后的一百多年间,之所以出现通俗小说创作空白,是因为这一时期的通俗小说作品没有被编写者发现。

B.文学的发展演进虽然要以创新为目标,但不能把创新作为唯一目标,否则,就会忽视扼杀文学发展的其他多元功能。

C.编写文学史,要重视时间维度,也要重视空间维度,唯其如此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一个时代文学发展的真实面貌。

D.通俗文学的创作、接受与传播往往限定于某一方言区,这是白话特别是方言限制的结果,戏曲、说唱文学是典型例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线性文学史上,某一历史时段有无文学史景观,只与该段有无被编写者认定的能够构成文学积累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有关。

B.我们阅读中国文学史,很容易发现中国很多历史时期都是文学空白,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时期就没有了文学的創作、消费甚而发展。

C.以诗文为代表的雅文学,相对于通俗文学而言,它们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更多,却几乎受不到商业的制约,所以发展更早更快。

D.宋代话本小说,基本集中在当时的都城,可见只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才有通俗文学发展,而落后地区则不可能有自己的通俗文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抗日爱国名将赵登禹

王新春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赵楼人。1914年春,赵登禹到潼关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由于武艺出众,作战勇敢,得到了冯玉祥的信任,几年间,由护兵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又升为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3年1月,日军占领了山海关。3月9日,日军尾追万福麟撤退部队,直抵长城喜峰口。这时国民党政府手忙脚乱,急命29军速赴长城一线御敌。驻防蓟县的赵登禹接令后,即派217团急往救援。该团在团长王长海的率领下,顶风冒雪,于是日午后进抵喜峰口,随即抢占关口两侧高地和长城一线,并与来犯的关东军第6、第8师团所属部队展开激战。

日军乘其长驱之锐,以炮空联合的炽盛火力,疯狂地向217团发起进攻。该团则依有利地形,充分发挥近战火力,屡次歼灭敌军于阵前。战至夜晚,几经肉搏冲杀,双方伤亡惨重。夜深,日军又增调5000余人,拟定翌日晨9时,再次发起猛攻。在此危难之际,赵登禹被委任为喜峰口方面作战军前敌总指挥,率后续主力部队以日行160里的长途急行军先敌一步赶到。两军夹山为阵。日军对赵部阵地,上以飞机狂轰滥炸,下以炮火猛烈轰击。霎时,山崩石飞,硝烟弥漫。赵登禹沉着镇静,采用诱敌之计,命士兵悄悄离开战壕,伏卧各峰峦幽僻之处,以避其锋。日军轰炸长达3小时之久,赵军始终未还一枪一弹。日军指挥官以为赵部均已丧生,于是令步兵蜂拥而上。此时天色昏沉,黄沙扑面。赵登禹命所属官兵乘敌炮火暂停之时,屏息悄然返回战壕,待日军离战壕数十步时,从烟火中一跃而出,一声呐喊,万刀齐挥,与敌军血肉相搏,几经进退。这时,赵登禹左腿负伤,卫兵赵清山脱下白衬衣为之包裹,劝他退后指挥。他说:“肢体受伤,是小纪念,战死沙场,才算大纪念。”依然率众奋进。此役日军寸土未得,反被消灭大半。11日傍晚,赵登禹分析了两日来的战况,制定了兵分两路,跳至敌后的方案,并在阵地上召集营以上军官开会进行动员。他说:“抗日救国,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时至。只有不怕牺牲,才能救亡。今夜我们绕至敌后,要与日军拼个你死我活,让小日本知道我中华民族还有不怕死的军队。”参加会议的团长、营长,纷纷表示坚决执行夜袭方案,予敌以歼灭性打击。

是夜,月明星稀,寒气逼人。赵登禹裹伤拄杖,率队潜行。他们攀悬崖,越峭壁,出潘家口经蓝旗地绕至敌后,如天兵降临,突然出现在敌炮兵阵地和宿营地。一声令下,士兵们一起,挥动大刀、手榴弹向敌人冲去。顿时,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打得敌人晕头转向,鬼哭狼嚎。敌炮兵大佐于酣梦中做了刀下鬼。喜峰口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连日军自己也称是“明治建军以来未有之大耻”。自此,29军声名大振,抗日虎将赵登禹的名字被广为传颂,国民党中央统帅部向他颁发了勋章。不久,赵登禹的109旅奉命扩编为132师,赵晋升为该师师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27日,赵登禹受命到南苑指挥29军的直属部队。但他发现南苑这支2万余人的军队,平时未经统一的指挥和训练,亦无防御措施,军事部署上也极端混乱。因此,他急电调他所辖的132师第1旅刘景山部和第2旅王长海部到南苑参加保卫北平的战斗。但28日黎明时分,日军20师团开始向南苑发动了总攻。同时,1旅和2旅北上增援受阻,未能及时到达南苑。此时,日军出动了关东军增援部队之铃木混成旅团与酒井机械化旅团,配以30架飞机,完成了对南苑的包围。赵登禹率领卫兵30多人,指挥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反复冲杀,企图突围。忽然,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左臂,但他仍坚持前线指挥,不久,腿部与肩部又中数弹。由于南苑大操场的演武厅已被敌人占领,他们只好且战且退,准备在大红门一带重整部队,循公路向永定门撤退。不料敌人将机关枪架在公路两旁的树上,封锁了附近的道路。赵登禹率军突围,在经过御河桥时,被敌弹穿胸,倒在了血泊之中。临死前,赵对传令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的,北平城里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死时年仅39岁。

(摘编自《菏泽日报》2010年10月26日)

相关链接:

①1934年,父亲率部驻防塞北,偶然在山中发现两只火狐。他让士兵悉心照顾,并去信给现在的北京动物园:“因敝师不便饲养,恐日久伤其生命,殊为可惜。素念贵园万牲罗列,以供游人观瞻。”该信原件现存于北京市档案馆内。(赵学芬《回忆父亲赵登禹》)

②2015年7月6日,赵登禹将军纪念雕塑在西城区赵登禹路落成。该雕塑由卢沟桥的雄狮、赵登禹将军塑像、将军题写的“为国家扶正气”和“孝思维则”三块浮雕组成,镶嵌在三十五中学的外墙上,面向赵登禹路大街,古朴却很有震撼力,似在默默讲述78年前的那场惨烈战争。(选自“人民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赵登禹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在短短的几年间就能从护兵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依靠的是他的武艺出众,作战勇猛。

B.217团在受命进入阵地之后,与日军进行殊死战斗,若不是日军增调5000余人及时支援,217团就能全歼敌军于阵前。

C.“肢体受伤,是小纪念,战死沙场,才算大纪念。”这表现出赵登禹作战勇猛,更表现出他以“战死沙场”为荣的荣誉观。

D.“明治建军以来未有之大耻”,这表现出日本的自负,也表现出喜峰口之战给他们带去的挫败感,从而突出该战意义深远。

5.从喜峰口一战来看,赵登禹是一位怎样的将军?请概括作答。(4分)

6.“为国家扶正气”是赵将军的崇高信念,2015年落成的赵登禹将军纪念雕塑将其作为重要构成元素,可谓意义深远。上述材料中,哪些地方可以看成是他“为国家扶正气”的生动体现?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杜是个好老师

赵长春

单位门口有个车摊,修理自行车、配钥匙、修鞋……一个老人,活儿不少。老人六十来岁,头发灰白,整天穿件某品牌味精的广告大褂,灰蓝。喜欢听戏,地方戏,用一个唱戏机,豫剧、坠子、大调曲……翻来覆去地放。就有一些人来,带着小马扎,一旁坐着,看他修车,说这说那。如此,也不耽误干活。

老人爱说。天气、菜价、形势,国内的、国外的。还有一些贪官这样那样的事,看似捕风捉影,张冠李戴,也总有个根儿……别人指出来,他就一笑,“我也是听来的。没文化,嘿嘿。不过,那些贪官们,逮起来,不亏!”

笑时,牙白亮亮的,很齐整,让人羡慕。说起这个话题,他很有说头:牙口好,胃肠好,身体才好。中午他不回去,依着墙角,摆个酒精炉子,支个钢精锅,咕嘟着些许骨头。到点了,人少了,就下一把面条,继续咕嘟。吃时,下些时令青菜,一搅和,就停火,盛饭。大碗,蓝边大瓷碗,实实在在的兩大碗。呼呼噜噜,吃起来好香,旁人看着,有些想尝一口的感觉。很快吃完,白开水涮锅,再倒入碗,凉一会儿,“咕咚咕咚”喝下。抹抹嘴角,就又干活了。他说,小时候饿过,现在有吃有喝,能吃能喝,老天爷不亏谁。好。

他喜欢说“好”,一个字,承诺,评价,感叹……意思都在其中。城管让他挪摊位,他总是说“好”,今儿说,明儿说,再来,还在。不过,他不惹人烦,收摊时,一切打理得干净,规矩。慢慢地,他的摊位就固定下来了,仿佛每天不见到他,就缺点什么。下雨天,他也出摊,坐在一个大广告伞下,听戏,看人来人往。面前摆放着工具,两三个气筒,免费打气。打气已经涨到一元了,他不,免费。

他还卖鞋垫,拖鞋。夏天凉拖,冬天棉拖。看准货品,自取;钱就丢在一个深腰的铁皮筒里,自找零。价码写在一个纸板上,凉拖10元,棉拖20元,很明白。有天,有个穿着睡衣、睡裤的女人,抱着狗,在棉拖前站下,问能便宜10块钱不?

他不抬头,答了一句:“也能。左脚穿还是右脚穿?”

人们“哗”地笑了。女人咕哝了句,走了。他就扬起了头:“唉,我的拖鞋配在这号人身上,有些亏。”

他用起了微信,说时髦一下,跟跟时代。和他相熟的门卫就把他拉进了单位同事群。他一笑,“我也算同事?”“算。”门卫说,“你眼毒,抓了好几个偷车贼。”进群了,他就不时看看,笑笑。他抢红包,有时间抢,总能抢着。春节的红包大,他低头,按手指头,抢来抢去,好几百!门卫说:“你抢,也得发呀。”他一笑。后来,每到周六中午,他就买几份炒饭,送给几个乞丐,很坚持,很自然。

有个周末,我到他摊前打气。他放下手中的饭碗,问我一个问题:“为啥星期一到星期五這么快?星期五到星期一这么慢?”

我一愣,他的感觉好像与常人的不同。

我说:“你错了吧?星期一到星期五慢,星期五到星期一才快。”他说:“星期一到星期五这几天生意好,活多,觉得快;星期五到星期一,人们出去跑,生意少,闲得慌。人闲生是非,不好,手头得有活儿,不心慌……”

这个老头,不老!

老头修鞋有个绝活。鞋子多坏在后跟、后帮。他一摸,一垫,一绱。然后,一把小木槌,高抬,轻落,笃笃笃,如同鸡啄米,点点砸下,槌槌相依……再看,鞋子就板板整整、亮亮堂堂了。他说:“你看,鞋也得有骨,就立起来了。”他知道我好写东西,要是我写他的话,能把他也写得“立”起来。

他说,要是能把一个人写得“立”起来,最少得用三件事情,三个细节。平铺直叙中,有个硬货,包藏在话中。话不能说得急,别说白。得相信读者的智商——敲着鞋跟,他这样说着。

听人说,他当过老师。一个学生喜欢上他了,死活跟他。直到几十年后,他老伴没有了,他们就在一起了,怕人说闲话,他就带她出来了,离故乡几百里。

不过,谁也没有见过她。

大家都喊他老杜。

我喊他杜老师。

感谢生活,总能叫我遇上老师。

好老师。

(选自《羊城晚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带着小马扎,一旁坐着,看他修车,说这说那”,这处细节表现老杜为人亲切,谈话有吸引力,也反衬老杜热爱劳动的品质。

B. “笑时,牙白亮亮的,很齐整”,该外貌描写表现出老杜的健康,也反映他友善乐观,一定程度上在为结尾明示他的真实身份作铺垫。

C.作品详写他吃饭的场景,明写他吃饭简单,饭量很大,暗写他每天劳动量很大,生活很是辛苦,能更好地突出他乐观精神之可贵。

D.对待那个“穿着睡衣、睡裤的女人” ,老杜的态度极其不友好,这客观反映出人都具有两面性,如此能让人物性格更加多元。

E.“笑”是本文写老杜的一个高频词语,这是老杜亲切和善的表现,也是他自得自足的自然流露,更是他美好内心世界的外化。

8.邻近结尾处虚写“师生恋”的那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作者为何说“老杜是个好老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父祐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事太祖太宗为名臣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世多称其阴德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先上书言宫禁事者,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帝怒,欲付御史问状。旦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旦因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旦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帝意解。旦事寡嫂有礼,与弟旭友爱甚笃。婚姻不求门阀。被服质素,家人欲以缯锦饰毡席,不许。有货玉带者,弟以为佳,呈旦,旦命系之,曰:“还见佳否?”弟曰:“系之安得自见?”旦曰:“自负重而使观者称好,无乃劳乎!”亟还之。故所服止于赐带。家人未尝见其怒,饮食不精洁,但不食而已。尝试以少埃墨投羹中,旦惟啖饭,问何不啜羹,则曰:“我偶不喜肉。”后又墨其饭,则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别具粥。”旦不置田宅,曰:“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真宗以其所居陋,欲治之,旦辞以先人旧庐,乃止。

(选自《宋史·王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祐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事太祖太宗为名臣/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世多称其阴德/

B.父祐/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事太祖/太宗为名臣/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世多称其阴德/

C. 父祐/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事太祖太宗为名臣/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世多称其阴德/

D.父祐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事太祖太宗为名臣/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世多称其阴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阴德,指暗中做有德于人的事,王旦所为有恩于人,但他不求报答。

B. 待罪,是官吏供职的谦辞,如王旦“待罪”之时依旧作为宰相上表。

C. 罪己,自我反省罪过,“降诏罪己”是说皇上下达自我反省罪过的诏书。

D. 门阀,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世族、世家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王旦为人正直,敢于伸张正义。他曾极力辨明符彦卿无罪,又敢于现身说法,为与言宫禁事者来往的朝士求情,使其免于被追究。

B.王旦忧劳国事,担心赏罚不当。宫禁发生火灾,皇上为火灾中遭受的物质损失而深感惋惜,但是他却说此不足忧,应忧政令赏罚不当。

C.王旦克己隐忍,家人未见其怒。他的家人曾试着把少许埃墨投放肉汤中,王旦只吃饭,问他为什么不吃肉汤,他推说“偶不喜肉”。

D.王旦崇尚节俭,而且初心不改。他不允许家人用丝锦装饰毡席,委婉劝说弟弟归还玉带,为先人旧庐考虑才答应修缮简陋居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

(2)后又墨其饭,则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别具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4、15题。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4.对这首诗语言、形象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韵脚字分别是“春”“人”“臣”“新”等,押的是“痕”韵。

B.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C.首句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E.结句是诗人途中的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學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揭示了思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在思与学的关系上,荀子《劝学》中的“ , ”两句似乎更强调学的重要性。

(2)寓情于景手法,在形式上有明显的表征,即前一句叙事,后一句写景,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开头两句“ , ”。

(3)想象是诗歌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 ”两句,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情的表达。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一面是城市土地寸土寸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另一面是高速路封闭式、全程无红绿灯,这已决定了高速路的修建难以遍地开花。

②中国女排无可争议的第一主攻朱婷对采访总是敬谢不敏,她说:“媒体太过热情会让我迷失方向,前路漫漫,不能因眼前的赞誉而忘乎所以。”

③土地违法绝不能异变为交了罚款就被“漂白”,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占地,而只有让违法占地者得不偿失,令违法者自食苦果,才能以儆效尤。

④四川大学研究生曹礼勇赴凉山支教,一年发起、建成三座助学桥,彝族老乡津津乐道他的故事,甚至还给他取了个彝文名字——“的日木牛”。

⑤官员成“老赖”,往往与违法违规行为相伴,因而不能把官员“老赖”当成普通“老赖”,更不能以“个人私事,不涉及犯罪”为由,视若无睹。

⑥在我国电力系统,山东电力机器人“大白”如雷贯耳,它们因多次出色完成变电站巡检中的急难险重任务,被誉为坚守电网安全的“智能卫士”。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小孩子喝高价洋奶粉、裹舶来尿不湿、上价格不菲的幼儿园与兴趣班,虽然也被家长们吐槽压力大,但给孩子花钱,许多家长绝不含糊。

B.据记者在中关村西大街体验发现,想在非机动车道上畅通行进,相当困难,没有隔离护栏的路段上,一些机动车毫无征兆地快速向非机动车道并道,场面十分危险。

C.我们不讳言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而唯有管理者需要直面困难的勇气、砥砺前行的担当、创新求变的实干等,才能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令社会发展稳步向前。

D.外部文明的介入不是要“毁灭”某种乡土文化,而是要解除其中伤害人性权益的部分,让那些少有机会接触外部世界的人们知道人生原来可以有更丰富的选择。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季羡林老爷子有句名言——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他的意思 ① 是,做人要有底线,说话要有尺度。一个文化大家 ② 如此,折射出“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是中国文人以及士大夫阶层长久 ③ 遵循的一种“不成文却显见”的法则。对 ④ 体制内的官员而言,“谨言慎行”更是一种金科玉律。现实中, ⑤ 会有个别“大嘴巴”的官员,但这样的人的仕途之路 ⑥ 走不了很远。[\&①\&②\&③\&④\&⑤\&⑥\&A\&大概\&虽然\&一直\&/\&偶尔\&一般\&B\&必然\&/\&以来\&许多\&偶然\&常常\&C\&大概\&尚且\&以来\&许多\&偶尔\&通常\&D\&/\&尚且\&一直\&所有\&偶然\&绝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根据业界观点,科幻有“软”“硬”之分,《火星救援》就应该是硬科幻了。① ,影片就会有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硬知识”,而为了实现一些概念的可视化,② ,比如曾经用涂上颜色的篮球代表重创太空飞船的“流星”等。但是既然融入了很多“硬科学”, ③ ,比如“技术宅”对“大风暴”“重力”“自制水资源”等的质疑。但是在我们看来,《火星救援》也只是一部电影。

21.下面是某老师给学生的抒情方式架构图,请以“间接抒情”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表述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80字。(6分)[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见第95页)

猜你喜欢

文学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文学大师的遣词造句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文学画中话
《台港文学选刊》2017年总目录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文学小说
文学
文学社团简介
文学寿星叶圣陶的养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