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离子膜碱汽耗超标原因及改进措施
2017-06-23叶晶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叶晶(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50%离子膜碱汽耗超标原因及改进措施
叶晶(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为降低离子膜碱生产成本,找出离子膜碱汽耗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对氯碱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影响50%离子膜碱汽耗的因素,然后根据影响因素,找出降低汽耗的方法。
离子膜碱汽耗;可行性;影响因素
离子膜碱在生产中需要关注能源的消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对能耗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少,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进一步为国家能源的节约和资源的管理提供保证,贯彻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方针政策。
1 离子膜碱汽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真空度
真空度主要是通过真空密度等环境对制造工艺的影响,真空度对于汽耗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如果真空程度不足,对于物质的反映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物质在反应中受到杂质等问题的影响,造成整体的质量受到破坏,需要更多的蒸汽去维持操作,并且收到的效果较差。因此在生产中可以将真空度进行提高,使二次蒸汽的饱和温度降低,从而提高了有效温度差,除外,也降低了蒸汽冷凝水的温度,因而也就更充分的利用了热源,使蒸汽消耗降低。
1.2 生蒸汽压力
蒸汽是碱液蒸发中的主要热源,生蒸汽的压力高低对蒸发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通常较高的一次蒸汽压力,使系统获得较大的温差,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也相应的增加,因而也使装备具有较大的生产能力。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生蒸汽压力,控制加热蒸汽压力的波动,防止蒸发过程出现不稳定,缩小压力变化对进出口物料的浓度、温度,甚至影响液面、真空度、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1.3 碱损失率
碱损失率是制造工艺中因为制作设备和制作工艺中的不成熟而造成的损失率过高的情况,制造的成本增加,提升了制造工序原料的投入,增加了成本,造成管理中资源浪费和汽耗的增加。碱损失率的超标使离子膜50%碱生产的汽耗严重超标,因此,只要降低碱损失率,即可显著降低50%离子膜碱的汽耗。而影响碱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碱管连接处的跑、冒、滴、漏。2、50%碱泵机封漏。3、39%碱泵密封失效。4、换热面积不够。5、碱性废水排放进地沟不回收。
2 针对汽耗较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1 针对50%碱泵机封漏问题进行解决
原来使用的50%碱泵进出口短节为不锈钢材质,容易被碱腐蚀而导致机封泄漏,造成系统停车。将腐蚀的不锈钢管更换每隔两、三个月会出现机封漏碱的现象,因此需要更换50%碱泵,防止因系统管道经常泄露而造成的碱损失,更换1台新的镍泵,以解决原来使用的50%碱泵材质及制作工艺等缺陷。同时在泵到位后做计划进行改造安装,改善整体的制造效果,并积极根据情况针对新的设备进行改造,保证设备的使用更加符合生产制造的需要,从而更好的保证技术革新的需要。
2.2 39%碱泵密封失效补救措施
39%碱泵机封水管用胶管连接,容易造成泵机封水管脱落,从而导致机封水压力不够及机封水量不足,影响机械密封性而导致烧碱泄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原来用软胶管连接部位改成DN15的不锈钢管,消除因机械密封性不好而导致烧碱泄漏,通过更换连接部位材质,解决了因机封密封失效而造成烧碱泄漏及频繁检修的顽症,提升整体设备管理效果。
2.3 换热面积不够技术改造
换热面积不够会导致大量蒸汽无法冷凝,使50%碱出料存在温度较高,蒸汽带走部分碱而造成碱损失率大。针对这个问题在原有板式换热器增加一些板片,降低50%碱出料温度,以降低蒸汽带出碱,因此需要购买换热器板片,材料到位后做计划进行改造。改造后,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达到95m2,经过观察,循环水上水压力明显提高,碱液出口温度进一步降低,延缓碱液温度升高的趋势,有效提高了循环水的冷却能力,减少了因蒸汽带碱部分引起的碱损失,提升了生产效率。
3 经过改造,取得效果分析(汽耗数据见下表)
取得的结果分析
从表中可以发现进行通过技术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技改后汽耗得到明显的降低。
4 结语
经过上述实验,50%碱汽耗明显降低,在节约能源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减少了能源的使用,从而合理的进行能源的管理。通过对能源资源的回收,可以将能源进行反复使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祝辉年,李永全,刘昌盛,侯亚楠.Nafion2030与Flemi⁃on8020SP离子膜在氯工程n-BiTAC865电解槽上运行时槽电压的影响因素[J].氯碱工业,2016,01:14-17.
[2]顾川川.离子膜法烧碱蒸发浓缩生产工艺分析[J].化工管理,2016,10:167.
[3]王长征,郭小芳,王兴峰.离子膜烧碱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践[J].中国氯碱,2015,08:39-41.
[4]黄振波,覃卫国,兰赤寿,黄春贺.50%离子膜碱浓缩运行总结[J].中国氯碱,2004,10:15-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