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舶焊接“百晓生”张翼飞:一辈子只专注做一件事

2017-06-23冯翔慧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光明网电焊造船厂

◎ 本刊记者 冯翔慧

船舶焊接“百晓生”张翼飞:一辈子只专注做一件事

◎ 本刊记者 冯翔慧

企业家说是生产时的精益求精;艺术家说是制作时的精雕细琢,而张翼飞说:“是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专注。”

张翼飞早年是沪东中华造船厂的一名电焊工人,现在主要从事传播焊接工艺的研究。念叨起这么多年的经历,张翼飞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从初出茅庐“愣小子”到船舶焊接“百晓生”,到被人尊称为“焊神”,不论是在一线还是如今从事焊接方面的工艺研究,几十年了,他始终坚守在这船舶焊接这一行中。

“感觉这辈子好像就做了这么一件事。”

儿时的好奇一钻研就是40年

“这些都是焊接时溅得火花烫的,做我们这行的身上多少都有点。”光明网记者注意到张翼飞的手上有星星点点的伤痕,张翼飞笑着解释,“其实我身上还算少的,我个子比较高,焊得时候有时候烫不到。”

尽管电焊比较危险也很辛苦,但张翼飞还是对这一行有说不出的热爱。

“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有接触电焊了。”张翼飞会议说,“那时候从我家到学校的路上有一个很小的厂子,整天几个人拿焊枪在马路边上焊东西,那个年代没什么玩具的,就对这个能冒火的铁条很好奇。”

年幼的张翼飞其实也害怕,因为父母总是吓唬他们,说电焊“冒火”的时候千万不能看,看了会瞎眼的,所以路过的时候他往往也只敢偷瞄上一眼就赶紧转过头去。

“毕竟是小孩子,害怕终究抵不过好奇心。”张翼飞笑着说,到底他还是违了“父母之命”,偷着看不说,放学后还经常捡起路边废弃的焊条到处乱叉,在心里琢磨:这个破铁条是怎么发光的呢?

张翼飞没想到,他这一琢磨就琢磨了大半辈子。

初中毕业后,张翼飞被分配上了沪东造船厂技工学校,好巧不巧的把他分到了电焊班里,1977年从技校毕业后,张翼飞顺理成章地进入到沪东中华造船厂,成为了一名电焊工。

回忆起这段经历,张翼飞感叹自己的运气好。在他看来,做好一个行业,除了积累、经验、天赋,还需要的是“热爱”,热爱才有热情,才更有干劲,才能在苦累的时候坚持下去。“当然,那么一点点好奇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张翼飞笑着补充,“我对焊接工艺的好奇心可保持了几十年了,一点没少。”

“陪考”考出“第一证”

1988年,已经工作了十多年的张翼飞患上了甲肝,病后亟需调养恢复的身体让他不得不暂时离开了生产部门,到了焊接实验室,开始做焊接的工艺评定。当时沪东中华造船厂承接了一个储油轮的项目,油轮的设计上有很多管节点,而焊接管节点需要取得相关的证书,当时船厂内还没人有,于是厂里组织了6个人去考证。

“因为我是做船体的,管子的焊接方面不属于我们部门,最初我也就不在6个人当中。”张翼飞介绍,“但是领导还是不放心,就让我也跟着学,也去考试试,多一个人多一份可能,那时候距离考试只有不到一周了。”没办法,领导说了让你考硬着头皮也得上。

考试结果出来:张翼飞取得了全厂第一张船级社颁发的管子全位置焊最高级6GR级焊工证书。对于这张“逼”出来的证书,张翼飞觉得除了那几天自己“拼”了以外,还和自己平时学得“杂”有关:不管是不是自己工作所需,只要和焊接有关,他总要琢磨琢磨。“总共考两项,大多数人都只考过了一项,当然,我能通过还带着一点点运气。”

“好强”、“自尊心强”是张翼飞给自己贴得标签,他觉得这也是支撑他在28年里不断进取的要素之一。

从“第一证”开始,张翼飞又创造了无数记录:全厂最年轻的焊接技师、一口气焊完一条8米长的焊缝且没有任何缺陷和结构、分段验收时间只用5分钟……很多记录至今还高悬在沪东船厂的“记录墙”上,张翼飞也因此被工人们称为“焊神”。

学着学着“着魔”了

被称为“焊神”自然要有“本钱”。作为船舶焊接行业的“百晓生”,多一门手艺多一种可能一直是张翼飞的信条之一。曾在日本进修过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技工手艺的全面,在他看来,一专多能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干我们这行很少有机会系统学习,主要就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方案来不断提高自己。”张翼飞认为,终身学习是干好这一行所必备的。他告诉光明网记者,其实发现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犯错的的过程,只有犯错才能找出问题所在。

“不要怕犯错,犯错了,找出毛病多总结技艺才能不断提高。”张翼飞无意中透露的他的诀窍,“我这么些年就是在犯错、挑错中走过来的。”现在一线工人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找到他帮忙,张翼飞俨然已经成为了“挑错专家”。

“有一次船检的时候,发现船体焊接部位出现了很多裂缝,却怎么也找不出原因,当时的负责人就请我过去检查。看了后我觉得像是焊接时越冷导致的,仔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工人在船舱内部焊接的时候,外面下了点小雨,一冷一热让钢材变脆了。”张翼飞向光明网记者谈起一次“挑错”的经历。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每次发现新问题,张翼飞都会总结出来,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他将各类常见问题汇总,编写了一部《船厂焊工操作手册》。

在张翼飞的办公桌上,除了电焊专业类书籍外,上面还有不少名人传记。这些书只是张翼飞钻研的内容的冰山一角,“学习不能停下来啊,现在新东西太多了”,每当有新问题,张翼飞就会一头“扎”入资料中,不解决不罢休,用他的徒弟魏凤云的话来讲:“就专注在焊接上,其他什么也不想,着魔了。”

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

张翼飞“着魔”的说法不仅在工厂里流传甚广,在邻里之间也很出名。

早年张翼飞跟母亲住在一起,年轻又好强的他整天早出晚归,埋头在工程上。“那时候刚搬家,住得还是老院子,谁家来了什么人大伙都知道,有一天我难得早回了家,隔壁家的婶子跑过对我妈说你家进了个陌生人,赶紧回去看看。”说起这段被邻居当成“陌生人”的经历,张翼飞有点哭笑不得。

谈起自己的“不顾家”,张翼飞很感激亲人们对自己的支持:“我的爱人以前在公交车上做售票员,由于交班的地点远,每天早上不到4点就要起床,比我要辛苦,但是她每次都会准时替我准备好早晚餐。”

从1977年入厂到2001年转入工作室研究焊接新工艺,近40年的时间张翼飞从来没离开过一线,这期间也不乏一些诱惑,不过张翼飞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九几年的时候领导就想让我转到管理岗,我一直没有答应,我觉得我还没老到不能干一线,即便不上车间,也还是可以搞搞工艺的研究嘛。”张翼飞认为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做管理, “去管理岗我能干什么?还是这样踏踏实实在一线好,学有所用,毕竟焊接才是我的专长。”

“要说诱惑,早年在日本学习的时候,他们的负责人就让我‘黑’(黑户)下来,说给我解决车、房子,那诱惑大多了,但我都没有答应,不能忘本啊。”张翼飞表示,现在很多民企的老板都高薪请他过去,但是他始终待在沪东没“挪窝”,这一待就是近40年。

“现在马上退休了就更动不了了,就这样吧,趁身体还行的时候再多干些年,以后就看你们年轻人的了。”张翼飞认真对着两个徒弟说,“工匠精神,在我看就是专注在一行,要用心、有恒心,更不要忘了初心。”

猜你喜欢

光明网电焊造船厂
嚯,祛病了!
主流媒体正面宣传分众化传播初探
电焊王
造船厂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助推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
俄新一代航母的建造工作或将在圣彼得堡造船厂进行
特别的电焊面具
光明网微软合造媒体云
电镀城拆迁中电焊火灾频发消防提醒谨慎操作